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王征 《长江论坛》2014,(1):43-47
金融领域中的虚拟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典型形态。本文在分析金融领域中的虚拟经济之主要特征及其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领域虚拟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其基本发展方向是一方面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另一方面加强金融风险的监控,发展重点则是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以来跨越式发展这个词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提及。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务院根据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十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而众多的欠发达地区也在力争抓住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的推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地区经济增长的活力之源。市场经济越发展,金融越重要。跨越式发展客观上要求通过金融深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金融深化论作为一种改变金融抑制现象、实现金融良性循环的理论,也已经被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金融系统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不断完善开放经济条件下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金融改革发展有专门论述。我想结合当前  相似文献   

4.
杨涛 《时事报告》2014,(7):19-2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涉及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关系国家经济前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金融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重申“金融体制改革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本期“热点解读”栏目,围绕金融体制改革重点,结合读者日常工作、生活,选取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存款保险制度、民营银行试点三个角度,邀请权威专家学者解析改革亮点。  相似文献   

5.
史福厚 《前沿》2006,(7):53-55
西方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是通过专门研究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进入七十年代得到了初步发展,其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入九十年代,通过对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反思,有的经济学家用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思路对金融和经济关系进行了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19日-20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我国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必须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金融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治理金融风险,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金融体系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显现出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金融强国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密切。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深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现代市场经济实际上已是一种高度货币化和信用化基础上的金融经济。金融发展也成为构成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若干方面重要任务,将"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作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促进经济统筹平衡增长,这是陈云同志金融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今天认真学习研究陈云金融思想,对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金融体制改革任务,充分发挥金融这一现代经济核心的作用,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政治稳定的保证。维护农村金融安全,不仅是WTO框架下稳步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实现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课题,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更是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应以建立我国农村金融安全区为目标,加大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3,(12):I0012-I0012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金融改革是重头戏,而新一轮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和方向将是提高金融配置资源效率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前提是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避免金融经济偏离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实现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从资金筹集型向资源优化配置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
金融是国之重器,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现代经济体系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袁家军省长强调指出,加快推进金融强省建设,切实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国家级金融改革试点,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加快金融业发展。金融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税收。浙江国税部门要按照省委。  相似文献   

14.
<正>研究金融、市场监管、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金融工作的意见》。会议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实体经济的血脉,要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紧密结合陕西实际,加快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史先诚 《群众》2014,(6):10-11
<正>推进科技金融工作,促进科技和金融有效结合,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我国科技金融虽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体制机制改革的巨大空间,需要从深化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角度,构建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科技金融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17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六项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推进金融业公司治理改革。国有金融企业的改革发展牵动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国有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确保国有金融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有效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发展的当前时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更值得关注。本文分析指出,为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化解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促进经济金融协同发展,金融业必须立足实体经济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对接实体经济需求投向,必须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同时规范民间金融发展,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8.
甬政发[2012]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金融业的立业之基、发展之源。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三思三创"实践活动、全力实施"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之际,为发挥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从而推动我市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健康发展。经研究,特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9.
经济要发展,资金在增多,同时,资金短缺者融资艰难,有空闲资本者却投资"无门",如何让资金在经济大环境中实现自由配置,是金融行业最基本的目标,也是金融改革的方向。但正因为金融连着个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实体经济,决定了金融改革既复杂又需谨慎,安全、稳妥成为金融改革的首先要求。用改革、创新解金融问题说起金融改革,不能不提到温州。一年前,国务院选择温州市作为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然而,一年后,温州  相似文献   

20.
张惠 《桂海论丛》2014,(4):43-47
我国金融市场运行中存在扭曲现象,实体经济发展驱动力不足。随着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推进,从根本上改变着实体经济的生存发展环境,处于弱势地位的实体经济部门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冲击与压力难以预测。现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着偏离实体经济发展、资金价格扭曲、资源配置无效等问题,"普惠金融"理念并未真正植入利率市场化改革,实体经济弱势群体遭受挤压。突破实体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是遵循市场价值的基本规律,积极化解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的负向效应,提升实体经济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