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公益征收补偿原则是公益征收制度最为核心的问题,行政补偿应以民法赔偿范围为基础,以充分填补当事人损失为原则.我国的公民财产权补偿原则和标准方面存在着诸多缺陷,基于公益征收之特殊性及现实条件限制,现实的补偿只能是不断接近理想补偿的公正性补偿。  相似文献   

2.
苗静 《政治与法律》2012,(10):56-67
我国的征收补偿制度不够完善,是发生强制拆迁等严重侵犯公民权利的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征收补偿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宪法、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发布的有关征收补偿的行政法规。宪法在征收补偿方面只有原则性的规定。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有关行政法规确立的补偿原则和机制也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须基于我国征收补偿的现实情况,从应然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我国的征收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从制度上遏制和消除屡禁不止的强制征收、强制拆迁和其他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益征收程序的探讨——以一般征收程序为对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公益征收过程中,公益征收程序体现为在征收过程中不同主体间的权力(利)配置,其较公共利益的界定和征收补偿问题更为重要。我国应在坚持行政征收程序模式的基础之上对现有制度加以完善,以实现对被征收主体权利的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4.
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法律属性是行政契约,征收人的签约行为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我国相关法律规范对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签约行为的主体、程序、内容与方式等进行了要式化构造。通过考察房屋征收补偿的地方法律规范、裁判文书以及征收补偿实践参与者的感受,可以发现补偿协议签约行为要式化在实践中存在征收人权力行使恣意、被征收人的契约性权利遭受严重侵害的困境。落实与完善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签约行为的要式化法律制度,应以"权力与契约的整合"为法理指引,建立签约阶段主体地位平等关系,利用签约程序规制行政权力,提升签约内容的合意性以及强调签约方式的合作性,并在上述理念指引下,以限定签约主体范围与进行信用管理,完善前置程序、签约期限与救济程序,优化奖励制度、协商机制与生效要件,实施违法监督与行政问责等为具体出路。  相似文献   

5.
历史和实践证明:行政征收是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本文探究了行政征收的历史渊源和性质特征,分别阐明要明确行政征收的法律为依据、确立行政征收的对象、明晰征收的目的、建立监督体系四个主要方面来构建行政征收法律框架,完善我国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李文发 《行政与法》2004,3(2):49-51
我国的行政立法在指导思想、立法制度、立法内容、立法程序上还有不完善之处。完善行政立法,将行政法定位为“控权”法,贯彻立法的民主、法制统一原则,严格程序,健全监督审查制度,对加强行政权力的制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行政听证程序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但目前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在适用范围、听证主持人、听证笔录的效力、听证程序的监督和救济机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完善的对策在于:扩大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建立健全的听证主持人制度;完善案卷排他性原则,明确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建立行政听证程序的监督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雷 《法治研究》2010,(2):65-69
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行政征用补偿制度发生于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过程.是突发事件应对中单位和个人财产权克减与保障的集中体现。本文着重分析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的特征,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的规定及不足,提出应当理顺行政征用与征收的关系,制定统一的行政征用(征收)法,调整征用补偿原则,明确行政征用补偿标准,完善行政征用补偿法律程序,将行政征用补偿纠纷纳入司法审查范围。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行政征收征用制度有缺失。本文研究、总结了行政征收征用的概念,客观分析行政征收征用与行政补偿的联系,建议完善我国行政征收征用补偿立法内容,构建我国行政征收征用补偿原则。从而实现行政执法的目的,推动法治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土地征收制度是世界各国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从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和土地征收的概念、法定函义特征谈起,以土地征收应遵循的原则、报批程序及补偿问题为基础,简要分析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和土地征收程序所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之处,提出对其改革、完善的几点建议和见解,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1.
依法行政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行政合理性原则,众所周知,实体正义的实现需要依赖程序正义的保障,因此贯彻该原则应重视正当行政程序的建设。正当行政程序应以说明理由和形式理性为中心,形式理性又包括程序步骤的合理性、一致性和职业主义的三方面要求。  相似文献   

12.
行政征用制度探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行政征用制度是指行政主体出于公共利益目的,依据法律之规定,以强制的方式取得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所有权、使用权或劳务,并给予合理经济补偿的制度。但我国至今尚未有一部对行政征用制度作出统一规定的法律,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也较为薄弱。 一、各国行政征用制度概述 行政征用是各国政府所普遍采用的行为,并各自有着不同的行为制度,其称谓和含义也并不一致。法国将其分为公用征收和公用征调。公用征收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目的,按照法定的形式和事先补偿的原则,以强制方式取得私人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程序。①公用征调指行政…  相似文献   

13.
土地征收制度是世界各国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从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和土地征收的概念、法定函义特征谈起,以土地征收应遵循的原则、报批程序及补偿问题为基础,简要分析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和土地征收程序所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之处,提出对其改革、完善的几点建议和见解,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4.
受传统控权理念影响,“行政征收”的内涵与外延已无法适应行政法治实践。反思传统控权模式下的城市旧改征收制度可知:“行政征收”概念有待理清,地方立法中关于“二次征询”程序的规定违背制度设计之民主原意,签约率的确定亦不符合行政程序的契约性。考虑到“二次征询”程序可能会为政府因资金短缺等原因而为刻意提高签约比例提供合法空间,并有助于非常态被征收人阻碍签约进度,有必要在多元利益的均衡下改进城市旧改征收制度。待更新制度主要有:非常态被征收人排除机制,公民参与确定“二次征询”比例;在补偿与资金短缺问题上,对价补偿最低原则需确立,并适度考虑合理引入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程序,确保公安机关在适用行政强制措施时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程序要遵循利益衡量原则、正当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和应急性原则,要从立法上统一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基本程序,加强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程序的理论研究,建立完善的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程序,确保公安机关在适用行政强制措施时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程序要遵循利益衡量原则、正当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和应急性原则,要从立法上统一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基本程序,加强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程序的理论研究,建立完善的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来自数据库"北大法宝"和中国裁判文书网的22篇关于集体土地征收案件的终审裁判文书揭示了如下事实:集体土地征收案件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受案范围、原告资格、诉讼请求、起诉期限、起诉程序、管辖法院、土地征收程序及土地征收补偿等方面,而法院大多支持原审被告。这一现象说明,只有通过制度设计来降低司法维权的成本和提高司法维权的实效,才能引导土地被征收人通过司法途径维权。同时,还应当完善行政程序违法的判决形式、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的适用条件以及管辖权转移制度,加强涉农法制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的实施不仅具有保护权利人物权的私法意义,而且还对行政法治的观念及制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行政法治的观念上,应明确依法行政所依之法不仅指公法也应包括私法,在物权的保护方面不应是公益优先而应是公私益平等,政府在保护公民财产的义务方面应区别不同情形而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行政法治的制度上,应明确新的行政主体并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确权体制、完善征收征用及补偿制度、建立公务管理及使用制度、健全程序公正及参与机制以及运用综合救济机制保障权利不受侵害。此外,为保证公私法制的协调,还需建立合宪性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9.
行政程序中的说明理由制度是贯穿行政程序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其主旨是体现行政公正原则。凡是以平等、民主为旗帜的国家都会在行政程序法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基本原则,因此,说明理由制度是行政程序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本文主要从行政行为说明理由的界说、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产生的法治背景及理论基础等几个方面对说明理由制度作了简要分析,并在分析我国说明理由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说明理由制度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行政程序违法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健  饶常林 《河北法学》2001,19(2):111-113
行政程序合法是行政行为合法的必备要件 ,因此 ,应对违法的行政程序进行司法审查。行政程序违法的司法审查 ,仅限于法定的外部强制性行政行为并应遵循合法性审查、合理性审查、无司法变更权原则以及一定的步骤。此外 ,行政程序违法的司法审查应以公正和效率为标准 ,根据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