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嘉 《台声》2005,(8):82-83
戴泽先生,如今已是83岁的高龄,简朴的画室里挂满了他心爱的油画,桌上还晾着新近创作的中国画,墨迹才干,点点浸过纸面,干过后变成为凹凸不平的痕迹。整个房间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墨汁的香味。而戴老本人,虽然头发已经花白,然而眉宇之间的舒坦与悠闲,就如他的中国画一样,轻逸脱俗。  相似文献   

2.
胡政厚先生是甘肃省庄浪县这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土生土长的优秀山水画创作者。他出生于艺术世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考入庄浪县瓷砖工艺厂作美工,多年的瓷砖工艺画制作为他的山水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时代潮》2000,(11)
庄小雷,1952年出生于艺术世家,曾拜著名山水画家何海霞先生为师。艺术的和煦熏陶,从艺的艰辛磨练,使其在绘画上的才华渐渐显露出来。1983年,他的作品参加巴黎的"中国青年画家展"、东京的"中日美术家联展"和北京举办的"八十年代展",其独特的画风享誉中外。成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之后,历年的中外联展和个展接踵而来,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他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中国画家的从艺道路。由于在画坛的影响和显著的艺术成就,庄小雷先生晋升为北京画院山水画创作室主任,并担任北京市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4.
张永康 《创造》2011,(3):88-91
今春昆明的落英似乎显得格外的缤纷,3月3日凌晨5时40分,在当代文人画创作中成就卓著的著名画家赵正能先生匆匆走完了他63年的人生旅途。而在2月28日那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正能先生还扶病出来踏青,与友人谈笑风生地赏海棠和樱花,甚至谈到他准备为正在筹建中的昆明中国画院创作一幅四尺整纸的山水画。怎料仅过几天,一代中国画名家竟溘然长逝。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历来有"师古人、师造化"的传统.清末以来不少山水画家坚持文人画传统,众多的文人士大夫滋生了厌世和逃世心理,将绘画作为个人进行精神上自我调节的手段,没有了"师造化"的精神.20世纪提倡艺术面向生活、面向现实,亚明先生五十年代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外出写生的创举,不仅促使"新金陵画派"的诞生,成就了自己在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画在整体文化精神和笔墨艺术上的变革.此后,亚明先生多次出国访问写生,努力尝试使外国风情同中国画笔墨融合,又一次推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8)
正独创中国山水画"五韵"学说作品被誉为代表当代山水画最高水平山水画作品将影响中国画坛未来一千年今天,他位列中国当代画坛山水画榜首;他被刘大为誉为代表当代山水画最高水平;他是中国当代山水画家中作品拍卖最多、最高者;他的山水画作品将影响中国画坛未来一千年;他是唯一在世便被成立艺术研究院的画坛巨匠;他独创山水画"五韵"学说,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一窥中国千年山水画的风骨神韵……他就是大土三阳,本名李晓辉,字孝回,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今春伊始,艺术界并再次为大土三阳举办作品精品展。3月18日,"大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8)
<正>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中国画的自娱性、抒情性功能成了中国绘画的主流精神,而中国画所体现出的以表现文人画家的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的内涵,逐渐淡化。尤其是在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现状方面,较之其他艺术形式,愈发式微。在上世纪初期曾借鉴西方绘画,寻求改良,在取其形式题材上,为中国画创作增加了新的元素,尤其是表现在人物画的"主题性"创作上。"主题性"这个词有人认为始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这种说法还未查证,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5,(14)
<正>吴维简历吴维,字子虔,号无不为。文化部国际书昼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龙瑞先生弟子、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名家班学者、北京人文大学书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李可染艺术研究院顾问、澳门彩墨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画工作室导师、教授,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理事。擅长书法,多年从事山水画的探索、教学、研究等工作,先后在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等单位访问,探讨研究中国画的脉系与弘扬;2010年出访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多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07年10月1日,“儒风行天下——杨松涛山水画展”在孔子故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举办,曲阜市委书记朱庆安、市长刘森等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组委会秘书长秦宏奇,北京专家联谊会理事长、海峡两岸书画家协会副会长、著名书法家韩铁城以及山东省书画家代表李开元、扈庆学、闫洪昊、任世忠、杨树国、江继良等应邀出席本次活动。本次活动是对杨松涛先生多年游学孔孟之乡,致力于孔子文化和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的充分肯定,展现了杨松涛先生的艺术成果和影响力。杨松涛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实力派画家,…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审美意象的选择和确立与艺术形象的形成,对于创作的成败至关重要。探求、研究这个过程,对于山水画创作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丰厚的文化积淀,历代大家的实践是一座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沉下心来虔心探求,是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十二岁的杭法基,现在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太白书画院的画家.他从事绘画二十余年来,在中国画艺术上,大胆探索,努力将西方的抽象艺术与东方的意象艺术相揉合.在创作中,他一边进行现代艺术的实验,一边又向传统艺术索取才智.正如他自己说的:"在传统中找现代,在现代中找东方的主张,导致我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进行探索的兴趣."此外,杭法基还是中国布贴画艺术的主要创造者之一,在开拓与发展工艺形式和绘画艺术的结合上,也有独特的贡献.杭法基的作品清新独特,力求"真情的自我流露".他认为"在艺术上,水到渠成的自然流淌才是可贵的真情".他的大幅中国画《啊,我想起古老的东方》,表现的便是对中华民族悠久  相似文献   

12.
桂政发[2008]15号治区人事厅、文联:阳太阳先生是我国著名艺术家。在70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他继承传统、融汇中西、探索艺术创作民族化道路,在油画、水彩画、中国画等艺术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创作的《漓江木排》、《漓江烟雨》、《青罗碧玉图》、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5,(14)
<正>李政恩简历李政恩,字啸岚,号何陋斋主,别署逸心堂。安徽濉溪人。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首届龙瑞山水课题班。师从丁梦周先生、龙瑞先生、姜宝林先生、王乃壮先生。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副秘书长,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办公室主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美术报》《文艺报》《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结集出版有《李政恩书画作品集》《李政恩画集彩墨敦煌卷》。多次参加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画家作品学术邀请展等。  相似文献   

14.
《福建乡土》2013,(6):F0003-F0003
艺术简介:1957年11月生于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山水画。出版专著《解密富春山居图——中国传世名画赏析与临摹要领》、《潘日明画集》。近年来,关注福州近代“仓山老洋房”建筑的地域文化艺术价值,创作中国画《岁月仓山》系列作品。  相似文献   

15.
<正>姜陆先生是一位优秀的版画家,同时也对中国画有着极深的情结。他更愿意把自己的中国画作品称作水墨画,理由有二:一是自觉对"中国画"的界定不甚了了;再是自己的作品"虽有些中国画的面貌,但是按专业中国画家的标准要求,相去甚远"。这固然是他的谦逊之言,但是,这个谦逊却不无道理。中国画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体系,有着清晰的传承脉络与承接关系,也都约定俗成着许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5,(14)
<正>马汉跃简历马汉跃,斋号借山堂。1959年10月生于山东微山,先后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师从沈鹏、龙瑞等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文艺报书画专刊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艺术中心主任。现任文化部中国画艺术创作院副院长,法治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画馆中国画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书画博览杂志社总编辑,北京大学新媒体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常务副主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被多家美术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于志学的名字与冰雪山水画联系在了一起,这是因为他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传统雪景画法的基础上首创了"冰雪山水画"、"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以及"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等冰雪画法,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带给世人一个晶莹透明的冰雪世界。  相似文献   

18.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人品学问,自幼奠基。中原山水画大家龚柯先生之所以能享誉海内外,靠的不是先天禀赋,而是靠自强不息,刻苦耕耘的终身奋斗。懂得中国画的人都知道,中国画博大精深,只有那些勇于不断创新,靠刻苦铭心的精神积淀,才能走上艺术的成功大道。而那些靠投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九叶"诗人辛笛以其知识分子和诗人的双重身份而存在。辛笛先生的诗"抒情"气质见长,70年的诗歌创作为对象。他诗中的艺术形象充满了对祖国、对生命以及对诗歌艺术追求的热爱。在20世纪中国历史变动的大时代中,当人生面临社会现实困境时,如何努力把个体生命融入时代的知识分子实践者和思想者形象;以及当诗歌艺术面临被挟制的创作困境时,又是如何在时代的潮流中坚守艺术信仰、保持自我的艺术创作者形象,以期揭示辛笛作为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彰显出的精神形象内涵及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5,(10)
<正>真正的艺术家,作品即内心思想的代言。观其作品一如与之对话。证诸李大师1989年著作的《中国绘画与发展》一书,遂提出中国画创作理念的四个重点,即:一是民族艺术形式的再建立,不论是技法、表现内容或形式,必须确立中国绘画风格的尊贵性,且不可失去"生动"的活力;二是对外来文化的刺激,以"容"与"化"的态度,补充日渐枯竭的创作能力,使固有之美学观茁壮发展,不再偏食,否则不再进化的美学,仅可列为次等文化的产品;三是认识生活的本质,对于国画的创作精神,要纳入生活需要中,确立艺术的平常化,而不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