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0,(11)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味着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注重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更加重视人民在发展中的主体性以及重要作用,提出了绿色发展观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充分地体现了民本性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三个方面论述了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观民本性的形成缘由。其绿色发展观的民本性基本内容展现为"两山论""生态扶贫""绿色发展合作",营造了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氛围,促进了全面小康社会整体格局的形成,贡献了全球绿色发展合作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就内容来说,两者都着眼于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同的价值尺度。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内容,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造福人民。思想政治工作是团结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其核心就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科学发展观。从根本目的上来说,两者都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  相似文献   

3.
张缨 《理论探索》2006,(1):17-19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它消除了传统发展观中经济和文化的对立,体现了文化建设的价值功能,同时,为文化建设增添了丰富和深刻的内涵。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紧迫性、创新性等显著特点。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60年中国特色发展观与发展布局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绝对、无条件的,发展是永恒主题,贯穿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全过程.不同的发展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观,确立了风格各异的发展布局.改革开放前30年,提出了"运动发展观",确立了均衡发展布局;后30年提出了"改革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先后确立了"非均衡发展布局"、"三位一体"发展布局和"四位一体"总体发展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发展结构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发展观是一个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系统而全面的观点。根据我们党所处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基本状况、承担的发展任务以及党的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可以将70年来党的发展观的演进历程划分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激进式革命改造为主线的革命发展观、改革开放后以体制改革为着力点的改革发展观、新世纪初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后的新时代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演变历程深刻揭示出:在价值旨归上,党的发展观必须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原则;在思维方式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根本立场之"不变"与不适宜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之"变"的辩证统一;在基本方法上,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外部环境上,必须统筹好国内外两个战略大局。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演变历程对世界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诸多理念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新秩序提供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相似文献   

6.
扈模忠  张洽会 《学理论》2010,(13):21-22
科学发展观是对联合国综合发展观的升华,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论,其公平的价值追求、和谐的价值向度和终极价值目标是发展是否"合理"的标尺,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语境和价值诉求,抓住理论根本,才能让科学发展观"理论掌握群众并变成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十部做好工作的行动指南。要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人才观,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走上生产  相似文献   

8.
詹春燕 《学理论》2010,(14):3-4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我国发展问题的战略重点;邓小平的发展观是科学的全面的发展观,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涉及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等诸多的问题;邓小平的全面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作为理论基础,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又是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积极长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从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一般理论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脉络;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对于正确认识和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3)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发展观,其与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与时代发展的潮流相适应,其具有相当丰富的文化、经济与政治内涵。除此以外,科学发展观也具有相当深刻的生态内涵。就本质而言,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文章首先介绍了生态治理的基本内涵,然后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府治理的作用,最后详细地探讨了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当代政府完善生态治理体系的路径,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从传统发展观到新发展观,从新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再从可持续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过程。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的当代科学形态。发展观的演变本身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展开的,它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关注重心从物发展到人,其主要内容从片面发展到全面。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当前,要加快把陕西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强省的步伐,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树立新的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充分认识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一,要充分认识文化的精神功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牢牢把握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这一辩证关系入手,分析求真务实就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而不断地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琦 《学理论》2009,(27):24-26
本文梳理了马克思、毛泽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对社会发展观的阐述和理解,勾勒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历史发展轨迹;用社会发展观的理论来审视东莞发展新模式,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要求,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6.
王立豪 《学理论》2009,(15):22-2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战略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对毛泽东、邓小平的发展观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梳理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发展轨迹,从而更加深入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本文拟从时代背景、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四个方面对毛泽东、邓小平发展观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发展观演变的价值前提与理论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发展观的历史演变,以追求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为共同价值前提.它先后主要经历了"改革发展观"、"创新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三个历史阶段和三种理论形态.这三个阶段及其形态之间存在着一种既有共同前提又有推进升华、既有历史继承又有丰富发展、既有不同特征又有统一本质的内在逻辑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自身演变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18.
郭娜 《学理论》2012,(19):195-196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既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从科学发展观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两者的关系,以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胡阿纲 《学理论》2010,(26):251-252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创新得来。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试图从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入手,对科学发展观与本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内在关系加以论述,进而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从"可持续发展"到"人的全面发展"--兼论江泽民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反映了人们对世界性环境问题的共同关注 ,是对传统发展观的积极扬弃 ;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重要内容 ,它既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积极回应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从“可持续发展”到“人的全面发展” ,是江泽民在发展观上的重大超越 ,是对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也为新一届中央政府确立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