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要实现“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五个“之岛”,最终落脚在“和谐之岛“上。稳定的本质是和谐,和谐的本质是民生。20年来,海南坚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坚持经济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的大发展中得到了大实惠。  相似文献   

2.
为温总理在全国“两会”海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海南要建设“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开放之岛、和谐之岛”而作。  相似文献   

3.
《今日海南》2007,(4):25-25
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参加海南代表团审议时表达心声:支持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全局,希望把海南建设成为绿色之岛、开放之岛、文明之岛与和谐之岛。  相似文献   

4.
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要实现"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五个"之岛",最终落脚在"和谐之岛"上。稳定的本质是和谐,和谐的本质是民生。20年来,海南坚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坚持经济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的大发展中得到了大实惠。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隆重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人大海南代表团审议时情深意切地嘱托:要把海南建设成为绿色之岛,开放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这犹如温润的春风又吹绿了海南。  相似文献   

6.
2008年4月25日,为加快旅游业国际化进程,全面推进旅游业开放,更好地指导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政府制定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海南旅游业将全面与国际接轨,把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度假休闲胜地,成为“旅游开放之岛,欢迎阳光之岛,休闲度假之岛,生态和谐之岛,服务文明之岛”。  相似文献   

7.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首先需要通过一。张“名片”来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提升国际知名度以形成品牌效应。同时也增强海南人的自豪感,自觉按照“名片”要求修身养性、开拓创新,进而提升文化品位、丰富旅游内涵,从整体上增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综合竞争力。而选择“梦幻之岛”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第一名片”或“总名片”,按照“梦幻之岛”的要求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可以让游客来海南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人间天堂,什么叫海外仙境。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的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细节  相似文献   

9.
风气建设作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影响和制约着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当前党支部在抓不良风气建设方面,要注重增强“三力”。 一、增强对不良风气问题分析的认知力 古人讲“知之方可为”。认知力足解决不良风气的基础。要增强对不良风气的认知力,一是要正确定准位,重点查找“敏感问题处理公不公,内部关系和谐不和谐,官兵关系纯洁不纯洁,工作作风实不实”,力戒工作时“水中捞月”,通过准确定位切实弄清影响连队风气建设的症结。二是要分析判断透。对待不良风气问题,要力求见微知著,  相似文献   

10.
周珉 《群众》2008,(1):11-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按照“和而不同、活而有序”的理念,努力建设一个团结和谐的统一战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林光 《公安研究》2009,(10):61-65,72
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是公安机关“三项建设”之一。新时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还面临着“保障难、落实难、持续难”三大困境。要走出困境,应从前提条件、基本平台、载体建设、基本途径和根本方法五方面,寻求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一重要命题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基本问题认识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执政党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要实现这些目标与任务,要靠各级干部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共建共享。而要建设和谐社会,六中全会提出了关键在党,这是由于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更是领导者,是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因此,实现干群和谐,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干群关系的和谐状况,是整个社会和谐程度的“晴雨表”、“风向标”。干群关系和谐,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就步履维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融洽的干群关系,以干群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和谐社会所蕴涵的众多内容中,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和谐是最重要的,它是其他一切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是要构建和谐的政民关系。当前,构建和谐的政民关系,意味着要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有效合作、良性互动的关系,意味着政府要改变以往那种“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风,真正体现人民政府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公民本位,不仅是执政党“执政为民”的内在本质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准安市委统战部近日召开机关全体干部会议,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陈贵在会上强调,全市统战系统和统战成员要树立“和谐统战”理念,打造“和谐统战”格局,全面推进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建设。“和谐统战”,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独特功能,最大程度地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实现“五大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特别强调,要遵循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强和谐平安江西建设。这些决策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已日渐成为人大工作的认识基础和思维视角。在这次的全国“两会”上,“民生”与“和谐”是人大代表们最为关注的中心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文化是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文化形式外化的一种表现和展示,也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和具体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和谐文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社会的和谐,其本质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一、坚持“四个坚定不移”。为共建和谐企业凝心聚力 我们要构建的是全体职工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企业。在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中,人是决定性因素,任何制度的实施,任何计划的落实,任何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人的推动去实现。企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是企业健康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四个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并强调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大力加强网络和谐文化建设,对于和谐文化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