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讽谏君王的大赋是汉赋正宗。然而,《吊屈原赋》、《长门赋》、《答客难》、《解嘲》、《归田赋》、《刺世疾邪赋》等这些抒写政治牢骚的名篇影响不小。汉代辞赋家的牢骚,大抵生发于作者才能压抑、生活困顿,以及社会的小人得志、用人不公,揭露了封建帝国盛世的阴影和末代的腐朽。汉代第一个发牢骚的辞赋家是贾谊,最后一个是赵壹。贾谊在文帝二年被守旧派排挤,担任长沙王太傅,在赴任途中过湘江时“为赋以吊屈原”①;赵壹的《刺世疾邪赋》作于熹平二年。②辞赋家的牢骚首先是政治才能被压抑,也就是“士不遇”。因为大臣谗害而文帝疏远…  相似文献   

2.
盛世写华章     
近日,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名片——《海南赋》首发并被海南省博物馆收藏。《海南赋》一书收入以赞咏海南山水以及各城市的赋文十一篇,还有《海南赋》、《五指  相似文献   

3.
任玉函 《求索》2013,(9):144-146
作为咏物赋,《鹞雀赋》中包含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口语词,反映出当时口语的真实面貌,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了鲜活的语料。文章对《鹞雀赋》中重要的文字和词语作了校理疏证.试图为该赋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文本。  相似文献   

4.
从唐勒赋的出土论宋玉散体赋的真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学派诸骚人中,除屈原外,作品流传下来最多的就是宋玉。《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16篇,但篇目已不可考。现存宋玉赋仅13篇:王逸《楚辞章句》载《九辩》、《招魂》;萧统《昭明文选》载《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另有《九辩》五章,《招魂》);无名氏的《古文苑》载《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严可均所辑《全上古文》则据《文选》31卷江淹《杂体诗》注引《宋玉集》之文字,删《舞赋》而增《高唐对》。  相似文献   

5.
《现代领导》2007,(6):48-48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扉页文章作者佐人先生对十余年间陆续发表的哲理散文诗进行了精心编选,并以《安魂赋》之名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6.
《现代领导》2007,(8):48-48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扉页文章作者佐人先生对十余年间陆续发表的哲理散文诗进行了精心编选,并以《安魂赋》之名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7.
邓溪燕 《求索》2014,(3):126-129
《思旧赋》是关于竹林之游的文学记忆,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怀旧经典。唐人怀旧诗文中常引向秀及其《思旧赋》为典故,唐人赋作中有接受《思旧赋》的篇章,唐诗对《思旧赋》的接受亦值得关注。从唐人对向秀《思旧赋》的接受,可见中国传统文学怀旧母题的传承与流变,也可见诗赋之间的互渗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大建设》2010,(6):10-10
近年,人大建设杂志社始终坚持把反映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情况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积极策划宣传报道。一是围绕重点,推出系列深入的报道。去年,在分管副秘书长的指导下,配合宣传处组织记者深入采访,推出《监督赋新更具活力》、《把推进民生改善贯穿履职全过程》、《立法殿堂回响民生民意》等一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9.
《现代领导》2006,(7):48-48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扉页文章作者佐人先生对十余年问陆续发表的哲理散文诗进行了精心编选,并以《安魂赋》之名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10.
苏轼写作《赤壁赋》三个月后的十月十五日,又游览了黄州赤壁的秋末冬初之景,写成了梦幻之作——《后赤壁赋》。二赋被人们誉为姊妹赋,成为苏轼文学创作峰巅上的齐辉双璧。《后赤壁赋》不愧是美妙之作。她反映出赋作者对美的殊异追求,对美的精心建造,对美感的奇妙激发,对美的独到的理论视角,是颇值探讨的。一由于苏轼起伏坎坷的人生遭遇,也由于苏轼的儒、释、道相杂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同时,还由于苏轼受欧阳修的“寓心于物,寓意以乐其心”这一物欲观的影响,所  相似文献   

11.
古页 《小康》2005,(5):54-55
初见袁瑞良先生,是在文汇出版社在上海主办的一次新年活动上。萧关鸿社长介绍他的时候,把南通市副市长的头衔先抬出来,然后才告诉大家,他同时是新书《晚年叶飞》、《南通游记》、《阅江楼赋》的作者。这样的介绍未免让人得出某种推论,以为他大概是个附庸风雅的官员。  相似文献   

12.
班固《两都赋》主旨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两都赋》主旨考辨孙亭玉班固《两都赋》在六朝时极受重视,范晔《后汉书》、萧统《文选》均全文刊载。皇甫谧、刘勰对其予以赞扬。可他们对《两都赋》主旨的认识还有所欠缺。范晔所言极是而不鲜明,萧统更重其“文”;刘勰、皇甫谧仅将其视为名赋,不谈其主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改文风的问题上,不仅个人写的小文章存在改的问题,集群体之力而成的大规划,更需要改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为代表的汉大赋,以劝百讽一的文体、文风著称。劝百讽一,主要指汉大赋几乎通篇全是对奢华铺张的美饰夸  相似文献   

14.
沈有珠 《前沿》2010,(5):108-112
汉代赋家的民族意识源于儒家的民族思想,受到《诗经》民族意识的浸润。武帝的《西极天马歌》将汉赋的"民族意识"导入更深层的领域,那就是宣扬声威,使四海臣服。汉代赋家的民族意识突出了汉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反映出一种深远的政治襟怀与战略视野,显示了汉人博大宏放的气度。司马相如、严助等赋家为汉武帝打开了南夷、西南大门,为汉帝国的大一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刘培 《湖湘论坛》2010,23(6):91-93,102
在中华文化的话语体系当中,项羽作为英雄形象,凝聚着多层次的极其丰富的含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项羽这一形象会折射出姿态万千的光芒。南宋初期,由于爱国热情受到打压,文学当中对项羽这一形象的演绎阐释就出现了种种话语禁区。龚相的《项王亭赋》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那个时代学术文化特征的一个角度。龚赋中对传统的"得道者得天下"的历史观的困惑,对项羽临江不渡的回避等,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不是孤立现象,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高压下猥琐平庸的和谐稳定的时代氛围。如果把龚赋和晚唐的李德裕的《项王亭赋》作比较,则更能见出其世风的萎靡。  相似文献   

16.
(一)从“蔿掩庀赋”考军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楚蔿掩为司马,子木使庀赋,数甲兵。蔿掩书土田,度山林,鸠薮泽,辨京陵,表淳卤,数疆潦,规偃猪,町原防,牧(阝显)皋,井衍沃,量入修赋: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既成,以授子木,礼也。”这是有关楚国赋制最完整最重要的一条史料,但对于它的解释则众说纷纭,古人总打不破井田制的迷信,往住牛头不对马嘴;而今人又喜欢把它跟“初税亩”混为一谈,更使人如堕五里雾  相似文献   

17.
杨允 《求索》2012,(4):144-146
《讽赋》与《登徒子好色赋》在结构、内容方面有较多相似之处,但在题旨与艺术追求方面也存在重大差异:两篇作品主要的相同点在于均以"好色"为谗言,而在申辩中都强调"以礼自防"。《登徒子好色赋》中的章华大夫形象及其表现出的"目欲其颜,心顾其义"的情欲观,表现出更高的审美境界和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8.
覆卮山是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的一张金名片,因东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得名。谢灵运在上虞著的《山居赋》脍炙人口,如今的岭南人唱响新《山居赋》。岭南乡人大也积极通过代表联络站开展"局长·代表"面对面等活动,助推突破该乡民宿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9.
魏鸿雁 《前沿》2010,(24):170-173
汉初黄老养生思想的盛行,导致西汉方士小说大量涌现。枚乘赋《七发》中引用了许多西汉流行的小说素材。由此,汉初方士小说注重养生的特点和故事神异化的倾向逐渐渗透到赋体创作中,对散体大赋题材的选择和夸诞、想象的描写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促进了散体大赋长篇体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朱熹在《楚辞集注》中,喜欢用"比""兴"说诗,曾给《诗经》逐章标注"兴也"、"比也"、"赋也"。朱老夫子很有学问,也有文学眼光。他对"赋、比、兴"的解释,明确简约,毛泽东十分赞同并且引述。就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离骚》经他一标注,对我们阅读很有帮助。本文就因他的标注的启发,谈一谈《离骚》的结构和修辞方面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