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兴 《奋斗》2014,(4):69-69
正任弼时同志作为中国共青团早期领导人和中国青年的卓越导师,他的一生与中国青年运动和中国共青团密切相关。哈尔滨民主青年联盟就是根据任弼时同志在延安作出的关于东北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和革命家,任弼时在他30年的革命生涯中与共青团有着特殊的关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宝贵财富,为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和共青团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现在指导青年运动和共青团的工作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晴雨 《湘潮》2023,(10):46-47
<正>任弼时被誉为中国青年运动的导师。他是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1924年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学成回国后,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局工作,撰写多篇文章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任弼时担任两届团中央总书记,领导青年运动,大力发展团的组织,扩大团的队伍。延安时期,他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分管中共中央组织部、青委等部门工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是革命青年的良师益友,给广大青年信心与希望。朱德曾评价他“不仅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战士和政治家,  相似文献   

4.
邹艳 《湘潮》2023,(5):27-28
<正>任弼时,湖南汨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热爱青年,关心青年,坚持用科学理论引导青年成长进步,既是青年的良师益友,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为中国青年团工作的健康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被誉为“中国青年的卓越导师”“中国青年运动的卓越领袖”。  相似文献   

5.
论任弼时在五卅运动前后关于青年运动的战略策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对中国的青年运动肩负着政治领导责任。在五卅运动前后,时任团中央总书记的任弼时带领团中央贯彻党的战略和策略,紧密配合党的工作,使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展壮大,从单纯的小资产阶级青年运动,转到无产阶级运动方面来。本文就其间任弼时的战略策...  相似文献   

6.
正为缅怀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进一步弘扬党的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推进新常态下党的青年工作,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任弼时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共青团上海市委拟于2016年8月中旬在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召开"任弼时与青年工作"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请以电子版形式发至:rbsyjzx@aliyun.com,论文注释统一采用脚注。征文截止日期:2016年7月1日。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我曾经在哈尔滨做过一段时间的青年工作。实践中,我深刻感到,东北的青年运动始终是稳步、扎实、健康地向前发展的,东北青年所走的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一党中央对东北青年工作十分重视,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就派蒋南翔和宋一平同志带领着90多人的中央青委五四青年工作队从延安奔赴东北,开展青年工作。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同志特别指出:“东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曾使中国革命发展成为五卅运动、省港罢工和北伐胜利。在这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和青年组织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探讨和研究这次国共合作时期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作为第三次国共合作青年运动的借鉴,无疑地是非常必要与十分有益的。为此,《中国青运史研究》丛书之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相似文献   

9.
正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任弼时坚持向群众学习,善于向群众学习,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去解决实际问题。在领导共青团工作时,任弼时就号召青年"努力在农民中活动",要求共青团"深入群众",做到"团的工作青年化群众化"。1925年6月,他在《上海五卅惨案及中国青年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任弼时认为,“按实际情形而运用经验与理论”是“布尔什维克化的真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年团应该遵循的原则.他不盲从于苏联经验与理论,而是坚持独立思考,按照实际情形有选择性地运用苏联经验.在领导青年团工作中,他坚持在实际调研中找准问题,结合青年国际建议,健全青年团组织;在实际宣传中改进方法,深入浅出讲理论,恰当引导群众;在实际斗争中完善策略,领导青年实践理论,发展壮大团的力量.面对“左”和右的错误思想干扰,任弼时总能及时发现并参与纠正错误.其原因在于他始终坚持按照实际运用理论,对革命形势和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判断.任弼时坚持按照实际情形而运用经验与理论,使他在领导青年团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出色的组织才华.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7,(8)
施存统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人之一,在建党、建团中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为早期中国青年运动作了大量的实践性工作和理论性工作。整理归纳施存统青年及青年工作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军会 《前线》2022,(5):45-48
中国共产党是青年运动的领导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青年运动的组织者。分析共产党、共青团与青年之间的关系,梳理不同历史时期北京青年运动的发展脉络和特点,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新时代北京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引领北京青年运动实现新发展提供实践启迪。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国的先进分子寻求中华民族救亡的历史潮流,与中国的青年运动紧密相关。党的领导是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最本质特征。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根本优势。党的青年思想引领工作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形成了党的青年思想引领工作深厚历史逻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突出政治引领、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充分发挥中国共青团的组织引领作用,构成了党的青年思想引领工作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有着辉煌的历史,是我们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坚强阵地。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后,任弼时曾负责编辑《中国青年》,发表过许多文章;解放前夕,他亲自指导了《中国青年》的复刊工作。他的一生与青年团和《中国青年》杂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中国青年》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对中国青年团工作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中国青年的导师"。  相似文献   

15.
任弼时是中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之一.他从16岁起投身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他的思想和业绩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任弼时英年早逝,对他生平和思想的研究已开展多时,但由于相关档案资料的缺乏,对任弼时早期思想转变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本期<党的文献>发表的任弼时1922年3月5日亲笔填写的<旅俄中国青年共产团团员调查表>,为我们研究青年任弼时的思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培智 《唯实》2002,(12):64-68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族英雄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他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而且是学生和青年爱戴、信仰、尊敬的领袖。孙中山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变迁的时代 ,他以自己的人格、理想和革命生涯影响着同时代以及后来的青年。可以说 ,中国青年和青年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同孙中山的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这一课题 ,对于深入了解早期中国青年和青年运动的特点 ,加强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一这里说的青年不仅仅是从年龄和生理的自然属性来认识 ,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属性的内涵来认识。这个内涵就是青少年在进入成人世…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总结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科学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青年和青年运动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青年理论体系。本文从价值、教育、选拔、组织等四个方面对邓小平青年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一、邓小平青年价值思想的内容及其分析(1)邓小平关于青年特点的分析。邓小平认为青年的最大优势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思想敏锐,敢想敢干,具有一股闯劲。他也谈到青年涉世不深,阅历较浅,胆大心粗…  相似文献   

18.
光新伟 《湘潮》2018,(2):25-28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社会激烈动荡,各种新思潮传入中国。三湘大地的有志青年,纷纷投身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期盼能求学报国。机缘巧合,同为湖南人的毛泽东和任弼时因此相识。在投身革命的实践中,两人成为尊重彼此、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相互信任的亲密战友,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奉献给了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志同道合的校友"识量过人,不好计较",是少年任弼时自勉的信条之一。1915年夏,任弼时在序贤小学毕业。这时,长沙第一师范学校高小部正招收新生,任父决定让任弼时报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进步青年的命运相连,组织和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百年来始终蓬勃发展,也在青年的奋斗与追随中不断开拓党的事业新局面。党能够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在于确立了包括政治领导、思想动员、组织培育、服务发展等在内的一系列机制体系。立足新时代,要科学审视中国的青年运动“往何处去”的问题,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科学理论指引、聚焦时代发展主题、投身人民伟大实践、着力培育时代新人,永葆青年运动蓬勃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青年学生运动是中国近百年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发生在五四运动前一年的较大规模的爱国游行请愿斗争,是近代史上第一次青年学生运动,尽管它没有五四运动那样影响深远,但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应占有独立的地位,是中国青年运动史的闪光开篇;它与五四运动的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是五四运动的生动预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