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校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党员群体和基层党组织两个角度来调查研究高校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要求,从中总结出当前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的特点,并提出加强高校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的建议,以期能够提升高校研究生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研究生的扩招,以及在认真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研究生党建工作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重要部分。根据研究生群体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分析出高校研究生的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党建+"模式与相应机制,为研究生党建工作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基本定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形势下,作为高校党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生党建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文章结合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出现的新特点,提出了当前加强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基本定位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在党建,党建工作的核心是保持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高校研究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新形势下不断提高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努力探索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着党组织建设不规范、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支部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等问题。要想使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多维度教育培训体系和素质动态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构建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长效机制,使研究生党建工作与学校发展中心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人格培育体系、专业化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党建工作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院系、研究生群体中得以贯彻落实的基础和保证,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分党委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紧紧围绕高校的人才培养功能,结合研究生特点与需求,分析依托人才培养的高校院系研究生党建模式的构建意义与思路,依托人才培养机构、引入人才培养理念、借力人才培养团队,构建出全覆盖、清单化、共建式的高校院系研究生党建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研究生党员素质、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改革和建设的大背景下,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科研文化活动,"项目运作式"党建工作概念开始被提出,这种新型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方式能通过诸如"学科竞赛""读书活动""党员帮扶"等各种形式新颖的项目实现来锻炼和提高研究生党员素质,从而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增强党建工作主动性,为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文章重点阐述研究生党建项目化管理工作的基本设计思路和目标任务,以期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进行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党建工作是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研究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及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引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研究生群体在科研压力、思想观念、人员流动、集体意识等方面具有新的特点,导致研究生党建工作在全局性、深入性、延续性等方面的不足,进而直接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因此,高校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应当遵循教育规律、统筹协调、延续特色、长远规划等指导原则,通过夯实思想基础、结合科学研究、利用网络平台、投身社区共建等方式,切实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研究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长期以来,各级部门在研究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其思想政治工作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党的十六大和第十二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都提出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这对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尤其是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广大研究生的理论、政策和知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一、新时期研究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党员人数逐年增多,党支部的…  相似文献   

10.
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是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必须创新思路、拓宽渠道,通过构建党校平台进行思想教育,依托学科平台加强组织建设,利用社区平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构筑网络平台完善管理服务,切实做好研究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研究生党员人数的日益增加,研究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挑战。文章基于SWOT分析视角,全面客观、系统有序地分析了研究生党建工作现阶段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策略与措施,为研究生党建工作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导"。新时期研究生群体的新特点导致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体系与其培养体系、党支部组织架构与教育管理模式,以及党员教育培训制度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研究生党建工作效果。因此,结合研究生群体特征及成长规律,着力从理念协同、机制创新、队伍建设、载体拓展四方面入手,切实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如何高效利用信息资源,对研究生党建工作进行创新是新形势的需要。创新后信息化时代研究生党建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方式的网络化、现代化,更好地推动党的建设。实现研究生党建工作观念上的创新、机制上的创新、党建队伍建设上的创新、工作内容、方式和载体上的创新、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加强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加强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既是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也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的现实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提升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全面把握新时代研究生党建新要求,必须从组织体系、运行模式、管理机制、考评办法等方面入手,健全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保障体制机制,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办好高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提供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提升研究生党建科学化水平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目前,研究生党建科学化水平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活动质量差、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为此,研究生党支部必须从强化主体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努力,以提升研究生党建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党建作为高校党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抓手,是研究生思政工作的龙头。但研究生党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应将其有机嵌入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的整个过程。本文以嵌入性理论为分析视角,探讨如何从思想嵌入、活动嵌入和组织嵌入层面提高研究生参与党建的积极性,搭建研究生党建平台和载体,强化研究生党建组织和队伍等问题,以期解决当前研究生党建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探索研究生党建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党员作为大学生党员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和栋梁,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做好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层次人才,是高校党组织的崇高使命。文章重点研讨建立和实施研究生基层党组织矩阵结构新模式,以适应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而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设身处地地关爱农村基层干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以来,我 们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 院党总支从解决研究生 这一高级知识分子群体 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入手,在全面加强 和改进高校研究生党建 工作上积极探索与实践, 有效地提高了医学科学 研究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党员教育,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之一。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强调指出,高校要高度重视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了更好地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找到加强和提升研究生党建的关键因素,本课题组对上海三所高校的150位研究生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研究生党员教育普遍存在着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等不足。因此,需要构建研究生党员教育体系,努力提高研究生党员教育的层次,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20.
高校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下的两个重要抓手,推动研究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双融双促”,是新时代赋予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使命。从重要价值来看,二者“双融双促”能够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与提升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水平;从内在机理来看,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价值同向、工作内容同构与受育主体协同;在现实困境方面,主要是研究生培养环境的“新变化”与教育的“旧理念”之间矛盾突出、一体化育人的“硬要求”与过程管理的“软约束”之间存在鸿沟以及研究生群体的“大差异”与教育模式的“老套路”之间难以适配;在路径选择上,可以坚持管理保障一体化、育人主体协同化与运行模式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