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左派"这一术语起源于欧美学界,然而,当这一术语指涉拉美左翼运动的特定派别时,其内涵出现了混淆和模糊。通过厘清该术语的起源与定义之后,本文以阿根廷的新左派为例,探索拉美新左派具有的特殊性。20世纪60年代阿根廷的新左派呈现出复杂的特点,以至于阿根廷学界对新左派本质的界定仍存有诸多争议。本文基于历史分析,解释导致新左派兴起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动因。在阿根廷左派语境中,部分庇隆派和天主教徒发生了左翼化,传统左派中分裂出了认同革命的异见派,这些群体汇合成要求变革的新左派。阿根廷新左派可分为马列主义派和庇隆派两大阵营,阵营内部又可分为武装革命派和非武装革命派,具有民族民众主义和革命性等丰富的特点,在拉美新左派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欧美新左派相比,阿根廷新左派既有类似的抗争性和反叛性,又有更多的革命性与暴力性,两者的异同应置于"全球60年代"的范式中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拉美左派的研究是当前拉美研究的显学,而查韦斯则是拉美左派研究的一个关键。查韦斯被视为拉美左派复兴的旗帜性人物。1999年以来,他长期担任委内瑞拉总统。他自视为和平年代的革命者,把自己的执政事业称为"玻利瓦尔革命"。在他眼中,这场革命"既是20世纪的最后一场革命,也是21世纪的第一场革命"。他要通过这场革命使国家实现结构性转变,走向"21世纪社会  相似文献   

3.
关于当前拉美左派运动重新"崛起"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 ,拉美左派运动经历了剧烈的起伏 ,特别是90年代后期以来 ,左派运动在经历了低迷期后 ,出现明显的发展趋势 ,引人瞩目。研究拉美左派运动的起伏和发展 ,对于把握拉美政治形势、体会拉美人民心态有着重要的参照作用。一 关于拉美“左派”的界定(一 )一般意义上的左派 ,广义的左派。从政治学定义出发确认的具有对现状不满 ,期望变革现状的政治力量 ,为左派力量。在拉美现实中 ,一般意义上的或广义的左派力量 ,涵盖了十分广泛的对现状不满 ,期望变革现状的社会阶层 ,包括左派政党 ,如共产党、工…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拉美左派的出现打破了右派长期执政的局面,是精英政治向大众政治过渡的开始,在拉美的政治光谱上从此出现了"左"和"右"两种政治倾向的分野。从20世纪至今,拉美国家已经出现了三个左派执政周期,每个周期的开始都有对前一周期的政策进行调整的过程,拉美政治发展由此形成"左""右"周期轮流执政的钟摆式变化。拉美政治格局"时左时右"的政治钟摆现象本质上是拉美国家为了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而在资本主义框架下发展起来的调控机制。因此,不管是左派政府还是右派政府,其本质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控与发展。当前,拉美右派取得了地区政治的主导权,但拉美左派存在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和政治条件以及阶级基础都仍然存在,本轮左派执政周期也并未结束。未来拉美政治格局的前景有两种较大的可能性:一种是政治和经济上全面右转,另一种是政治上左派执政但经济上向右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5.
拉美左派崛起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21世纪,拉美地区影响最大的政治变化就是左派政权的重新崛起。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系列内外因素为拉美左派力量的重新崛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左派力量在拉美几个国家掌握政权以及在影响日益扩大的世界左翼论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其重新崛起的重要标志。拉美左派的重新崛起是通过和平的民主选举的方式实现的。在掌握国家政权后,左派领导人的政策主张倾向于对新自由主义政策进行温和的调整,而非激进的革命。目前看来,拉美左派仍处于积蓄力量的阶段。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正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拉美走出“发展—危机”这个不断重复的怪圈,是摆在拉美左派领导人面前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编者的话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许多拉美国家出现了右翼政治力量主导政坛的局面,而左翼运动则处于沉寂的低潮期。进入21世纪以来的短短几年间,一批“左派政府”的崛起导致了拉美政治版图的大改组,并标志着一股新的变革潮流的出现。这些“左派”政党究竟属于何种性质,它们为何能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追踪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拉美国家和美国的历史、政治学科的相关学者追踪研究拉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拉美国家与美国关系的理论演进和思想路径;通过探讨从依附理论到新左派思想的理论演进和从传统左派到新左派的概念转换,说明拉美左派在新形势下的复兴是拉美国家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剥削压迫的必然结果,是不合理的中心—外围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展的内在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拉美新左派将领导拉美国家从与美国单极格局下的屈从关系走向建设全球多极政治经济关系中的独立自主的政治经济实体。拉美一些国家倾向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也说明,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8.
拉美左派崛起与左派政府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21世纪以来的短短几年间,一批"左派政府"的崛起导致了拉美政治版图的大改组,并标志着一股新的变革潮流的出现。当前被国际舆论公认为左派当政的拉美国家有委内瑞拉、智利、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尼加拉瓜等8国。拉美国家的左派政府都是通过选举取得执政地位的,即所谓"体制内的崛起"。迄今为止,这些政府所实行的变革也都没有超出"体制内变革"的范畴。本世纪初期这种左派政府在拉美"集体亮相"的局面,的确有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种新局面的出现与最近30年来拉美地区"政治民主化"变革、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等引起的深刻社会变动是分不开的。广大民众反对新自由主义、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高涨和社会运动的广泛兴起,是左派政府崛起最基本的政治与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印第安人运动是拉美社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和发展与左派政党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拉美左派政党在农村的广泛动员推动了印第安人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为实现运动的诉求,印第安人运动经常与左派政党结盟。左派政党的兴衰也影响到印第安人运动的发展。长期以来,这两种政治力量存在分歧与矛盾,政治认同的差异是其重要原因。当前,在拉美"左转"的形势下,印第安人运动与左派政党仍应理顺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庆祝建院3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于5月9~17日隆重举办系列学术报告会,邀请相关学者分别回顾本学科发展状况?评述前沿热点问题?前瞻学科发展趋势。院学部委员、拉美所苏振兴研究员应邀于5月16日在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如何看待拉美左派的崛起”的学术报告,具体内容如下。拉丁美洲正处在变革的潮流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先后经历了“政治民主化”浪潮和新自由主义主导的经济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一批左派政府的崛起导致了拉美政治版图的大改组,并标志着一股新的变革潮流的出现。目前,左派当政的拉美国家有委内瑞拉、智利、巴西…  相似文献   

11.
拉美是目前左派力量最活跃的地区2 0世纪 80年代 ,随着军人政权纷纷倒台 ,拉美地区进入民主化的发展时期。各国开放党禁 ,普遍实行民选制度。政党合法化为拉美左派政党开展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也为左派政党壮大队伍提供了良机。其中不少左派政党通过选举在议会中拥有自己的席位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对拉美左派力量产生了强烈冲击 ,带来灾难性后果。在 2 0世纪 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内 ,拉美左派力量明显削弱 ,处境十分艰难。古巴因苏联中断援助 ,陷入极度困难时期。执政约 l0年…  相似文献   

12.
对拉美左派重新崛起的初步评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入 2 1世纪 ,拉美一些左派政党或左派代表相继赢得大选 ,或以新的姿态亮相于国内政治舞台 ,标志着拉美左派力量的重新崛起 ,从祟尚武装斗争转向议会民主道路并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这说明 ,拉美政治生态已发生重大变化 ,而这一变化将对拉美未来的政治、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2 1世纪初拉美左派力量重新崛起具有如下特征。第一 ,一些拉美左派政党或人物接连赢得本国大选 ,成为主导拉美政治舞台的新兴力量。继2 0 0 2年 1 0月 2 7日左翼党巴西劳工党领袖卢拉当选总统后 ,1 1月 2 4日厄瓜多尔前左翼上校、“一·二一日爱国社…  相似文献   

13.
依附论与拉美国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附论作为二战后拉美主流意识形态,其影响甚广。依附论对拉美国际关系研究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是一种研究拉美国际关系的本土化的研究视角,也是一种分析拉美外交政策的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这一理论所持的极端外因论和悲观论缺陷,逐渐出现了拉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主流理论和本土化理论相结合的趋势。同时,依附论也开始走出拉美进入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家的视野,成为引发国际政治学界关注不发达问题的主要理论动因,也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中超越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发展脉络的“第三种声音”。  相似文献   

14.
拉美左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4年前 ,正在为争取执政地位而奋斗的巴西劳工党领袖、现任总统卢拉关于 6~ 8年内拉美大多数国家将由左派政党执政的预言 ,曾引起国际政治学界的广泛关注。 4年后的今天 ,这个预言已得到部分印证一些左派政党上台执政 ,一些左派代表进入议会或担任省市要职 ,拉美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少国家的左派组织虽然没有直接进入政治领导地位 ,但积极参政 ,在本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拉美左派正在走出低谷 ,重新进入政治舞台中心 ,在拉美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国际舆论界以“拉美左派正在重新崛起”“拉美政治向左转…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拉美有10多个国家举行大选。左派纷纷上台执政,标志着左派力量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高潮。拉美左派上台是拉美民众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失望、社会两极分化贫富加剧的必然结果,是民意的反映。拉美左派分为激进左派和温和左派,其共同点是强调消灭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不同点在于对私有化的立场以及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程度。左派执政对拉美政治格局以及这些国家对美国的外交关系都会带来新的变化,美国对拉美的政策也将随之调整。拉美左派未来的执政特点是务实,将更加关注民众利益。左派执政局面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拉美政治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的拉美政治研究已从资料积累、形势跟踪和评介为主的阶段向更为广泛的研究领域深入。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宽和研究深度的提高,拉美政治研究进入评介与研究并重的新阶段,开始对一些国际拉美政治学界普遍关注的前沿课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拉美政治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思想在拉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众多的信奉者,相关实践丰富多彩.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该地区的社会主义思想出现新的重大发展.一批政治立场相对激进的左派理论家和政治家在考察拉美发展状况、分析资本主义弊病和总结传统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21世纪社会主义",并把它视为解决一国政治经济问题、探索新发展道路的指导理论."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及相关实践不仅对拉美的政治走向、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和制度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萨瓦托三角"是由拉美人自己提出的科技创新模式,也是世界最早的科技创新模型,类似于西方盛行的国家创新体系和三螺旋理论结构,但比后者早二三十年,是根据拉美国家的国情和特征提出的。萨瓦托三角分别代表科技基础设施、生产结构和政府三大行为体。这三大行为体若按理论构想中闭合式流通的有机内循环运行,则科学技术即可高效融入经济生产,成为发展的内在变量,拉美的科技创新能力将得到很大发展,经济竞争力将得到极大提高。实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阿根廷、哥伦比亚、巴西等国都依据"萨瓦托三角"模式积极践行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试图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制度化。但在拉美部分国家的实践中,由于内动力不足,萨瓦托三角一直处于撕裂状态,跨国公司等外部因素的介入加剧了其不稳定性,导致拉美科技创新体制的脆弱与低效。尽管如此,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末的30余年间,作为拉美许多国家科技创新机制和战略构建的依据,萨瓦托三角模式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拉美的经济影响力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不同阶段的美国国家利益;二是拉美对自身发展经验的总结及道路的探索.19世纪“门罗宣言”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拉美经济影响力达到顶峰,此后其影响力走过了“U”型轨迹:先是开始下降并在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时跌至谷底,而后通过向拉美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达到新的高峰,其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是重要标志.但是,当90年代墨西哥和巴西先后爆发金融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影响力再次下滑,并因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陷入僵局而跌入新的谷底.与此同时,在拉关,随着崛起的左派反美情绪的高涨、地区大国自主意识的增强以及各国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对美国的离心倾向越来越明显,美国对拉美的经济控制相对减弱.而奥巴马政府倾向于抵制自由贸易协定,将拉美政策的重点更多地放在非贸易领域,因此美国对拉美的经济影响力将进一步减弱.同时拉美各次区域与美国的经济联系程度的差别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人的安全"(human security)观念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已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新的主题,也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安全观上的"范式转换"。然而对于这一扎根在自由主义之上的理念,学界多从实践角度进行探讨,对其内涵的研究相对贫乏。本文以战争——与"人的安全"直接相关的要素——为切入点,在正义战争理论传统的回顾中,通过"何人之安全"和"人之何种安全"这两个问题,揭示和分析"人的安全"观念的复杂与矛盾之处。作者无意否认这一理念的意义,而是期望通过此文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界更多的注意和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