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公证》2013,(6):55-56
为受灾当事人开辟公证绿色通道2013年3月29日南方日报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3·20"超强龙卷冰雹灾后重建工作的部署安排,广东省东莞市公证机构为因受灾前来申办相关公证的当事人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市司法局也加强与财政、物价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受损企业和受灾群众减免公证费用。  相似文献   

2.
吴凤友 《中国公证》2009,(3):F0002-F000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圆字号当中,"方"象征规则、标准,代表着法律和严谨;"圆"代表沟通、和谐和圆满。公证工作就是要通过沟通和法律服务的手段,使得公证申请各主体在法律的框架内,达成圆满与和谐。而作为服务者本身,从机构的建设,到队伍的建设,从工作的程序,到具体业务的开展,都要依法合规。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3.
公证机构、公证员与当事人(客户)的关系是建立在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基础上的。这种法律关系是一种适法关系.是建立公证机构、公证员与当事人正当关系的法律基础。如何构建合理的公证的权利、义务、责任体系,事关公证制度的定位和价值发挥。本文拟就构建我国公证权利及义务体系做探讨.下期就基于公证权利及义务产生的公证责任体系做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200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是调整公证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公证当事人、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开展公证行为,应当遵守《公证法》的规定。关于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公证法》用一个章节四个条文规定了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公证当事人以及利害关系人的法律责任。其中,《公证法》第44条专门就公证当事人以及利害关系人扰乱公证秩序应当承担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做出了规定,从立法的角度予以了明确的规范。然而,从法律实践的角度上看,该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法律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公证谈话笔录作为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公证人员与当事人之间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并将这些交流信息详细地记录到公证谈话笔录中,从而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由于公证谈话笔录是一种与当事人交流的动态行为以及对交流信息记录的静态方式,因此,要将动态与静态进行有效地结合,这样才能全面地提升公证谈话笔录制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公证是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公证公证的对象是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公证的目的是为了使公证的事项发生法律效力。所谓涉外公证是指在公证中当事人或公证的对象或文书的使用地中含有一个或更多的外国因素;换句话说,是指对法律行为及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因内容、当事人或使用涉及外国或外国人而依法证明其真实性、合法性的行为。本文对我国涉外公证的原则、管辖、范围、申请、受理、公证书的出具、效力、认证等内容都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法律真实 客观真实 谁是公证真实性原则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公证真实性原则的现有含义及其局限性 公证真实性原则的现有含义是指公证的对象,即公证文书所证明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并是真实的,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是客观存在并真实的,而不是虚假或伪造的事实.这一原则要求公证员在办证过程中既要审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又要在必要时对当事人提供的各种材料进行调查研究,以确认公证事实的真实性;与此同时,还要求公证当事人必须向公证机构提供真实的证据材料.总而言之,公证真实性原则对公证真实的现有要求是指认定的公证事实必须与客观上曾经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完全一致,即对事实的认定要达到客观真实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试论公证赔偿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中国司法》2003,(1):48-50
公证赔偿责任在公证理论界鲜有论述,且在公证实务中亦几乎无适用之案例,主要是因为于法无据。我国现行公证法规对公证机构及公证员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法律后果及责任形式缺乏规定。由此造成实际工作中公证赔偿责任无法操作,而理论上也由于无实际运用而丧失研究之意义。然而,公证赔偿责任是公证机构及公证员在办理公证业务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旦有因错误公证而遭受损害的当事人向公证机构或人民法院提出赔偿损失的请求,则法律必须面对这一问题并给出答案。笔者之所以选择此题目亦是基于现实之需要,以期对公证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当事人维护自身网页著作权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网页公证业务缺乏具体的网页公证指导和可行的操作程序作为支撑,在涉及网页著作权证据公证过程中,网络公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正确理解当事人网页著作权,对于及时查明网页侵权事实和保护当事人网页著作权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0.
曲向东 《中国公证》2007,(12):63-64
我是一名公证员,我常常把自己热爱的公证事业比做园丁的工作——普通而神圣。公证工作,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跌宕起伏,也没有鲜花奖杯,有的只是平凡中见真情,用法律做武器,为你、我、他送来“及时雨”,撑起“保护伞”,解除后顾忧。这些,只缘于公证员为社会提供的公证法律服务能够预防纠纷,化解矛盾,增进信任,使人与人和谐相处。如果把公证比作种子的话。那么公证为社会播撒的是和谐的种子。盛开的是社会和谐的花朵。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当事人遇到难事的时候。不是找律师、去法院,而是先到公证处来问个究竟。我想,在他们的心目中。公证最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11.
情铸天平     
马明 《中国公证》2012,(3):64-64
在常人看来.公证工作就是依据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申请。按照法定程序,出具公证书。然而,当出现了因当事人的原因中途不能办理公证事项的情况时.特别是遇到当事人自我不能解决家庭矛盾转而向公证员寻求帮助时.就需要公证人自觉地践行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倾注对当事人的爱心和真情.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2.
《公证法》第27条第二款规定:“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公证事项的法律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并将告知内容记录存档.”将公证机构的告知义务专列一条是《公证法》的一大特色,也是当事人知情权的体现,不履行告知义务就违反法定程序.告知不仅是公证员作为法律服务人员的义务,也是公证预防纠纷的直接体现,更是公证员维护公证文书的法律效力,避免责任风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2005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公证事项的法律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并将告知内容记录存档。这是我国公证立法中第一次以法律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了公证告知制度。公证告知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公证程序制度,其价值就是为公证当事人实现《公证法》上的实体权利提供有力的程序依据和制度保障,体现现代公证制度的公平正义精神;同时,告知制度为公证申请人设定了一项具体的程序性权利:知情权,这对于公证当事人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在处理一起复杂信访案件时,笔者通过公证调解方式,与当事人反复沟通,平衡矛盾各方利益诉求,终于妥善解决,做到了矛盾不上交、矛盾不激化,就地解决矛盾、有效化解了社会不和谐因素。从那以后,笔者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公证调解方式解决复杂民事纠纷。至今,笔者通过公证调解方式成功化解复杂民事纠纷29起,另有3起调解不成引导当事人通过民事诉讼方式解决,3起正在调解过程中,调解成功率达90.63%。通过公证调解方式笔者共办理相关公证57件,其中继承公证35件、赠与合同  相似文献   

15.
申慧军 《法制与社会》2012,(35):278-279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法律制度也在随之不断的完善,更重要的是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的增强,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对证据的重视度就导致了我国公证机关要重视对证据的保全,保全证据公证是当事人维护自己权益、取得证据的有效方式。正因如此,我们要重视对保全证据公证以及在进行取证和保全过程中的侵权问题关注与研究,以此来保证证据的有效性,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公证书是国家公证机构依法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进行审查后,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的证明文书。涉外公证书是公证机构对发生在国内的法律行为及有关法律意义的文件或事实向国外出具的公证文书.用以证明当事人的身份和有关事实情况。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7.
公证制度与相关法律制度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配套和协调一致,是目前公证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探讨和研究公证制度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配套问题,对于进一步健全和发展我国的公证制度,更好地发挥公证工作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服务、沟通、证明和监督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目前我国公证制度与相关法律制度之间不够协调配套的表现一是公证制度与实体法的脱节。公证制度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既要依赖当事人自觉地利用公证这一法律手段,更要依赖实体法明确规定哪些事项必须办理公证或可以公证,但是,目前我…  相似文献   

18.
刘疆 《中国司法》2013,(1):47-52
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民事诉讼法》对原《民事诉讼法》作了重大修改。笔者就新《民事诉讼法》对公证业务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启示谈几点认识与体会。一、新《民事诉讼法》增设诚信条款,间接提醒公证机构要关注法律行为公证的"目的性审查"新《民事诉讼法》第13条增设:"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考虑到审判实践中当事人恶意诉讼、拖延诉讼等滥用诉讼权利的情形时有发生;同时,为贯彻诚实信用原则,新《民事诉讼法》新增112和  相似文献   

19.
正关于公证文献信息研究中心法国第一个公证文献信息中心于1962年由里昂地方公证人发起设立,目前全法国有五个公证文献信息研究中心。法国公证人协会要求每个公证人都必须以地理为中心与相应的公证文献信息研究中心"挂钩"。每个公证文献信息中心都是独立的,不隶属于任何政府机关或协会,由独立的董事会负责管理。公证文献信息研究中心只为公证人提供服务,每个公证文献信息中心的资金来源有所不同,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要求每年每个公证人或事务所定额缴费;二是公证人提出服务需求时需要缴费,如果公证人带当事人直接来咨询,费用另收,基本为150欧元每小时。  相似文献   

20.
吴凤友 《中国公证》2011,(1):1-F000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圆字号当中,"方"象征规则、标准,代表着法律和严谨;"圆"代表沟通、和谐和圆满。公证工作就是要通过沟通和法律服务的手段,使得公证申请各主体在法律的框架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