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敏 《求索》2012,(8):117-119
在救亡和启蒙双重任务之下,晚清社会兴起重商主义思潮,成为对近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经济思想之一,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效应。西方的经济侵略直接改变了中国人"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社会自发地产生重商的观念。"商战"的口号应时而出,其目的是为救亡,改变中国衰败的局势,体现了晚清国人为追求富强、御侮救亡的时代精神。"商战"的兴起最直接的影响是使传统贵义贱利的价值观受到根本性的挑战并迅速改变。传统社会结构悄然之间发生了错位,商人由"商末"一跃成为"商本",社会中尊商意识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近代"绅商"群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徐承波 《人民论坛》2013,(10):205-207
明清时期封建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新四民观开始兴起并得到广泛传播,商人的政治地位得以提升.晚清洋务运动的背景下出现的重商主义更是将商人作为振兴洋务的重要力量,绅商这一特殊群体登上历史舞台,把商人阶层的政治角色推向顶峰.可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商人阶层始终匍匐在强大的官权之下,无法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超额外汇储备成因的解释主要有重商主义和预防性动机两种观点。重商主义与经常帐户差额和债权性储备,预防性动机与资本帐户差额和债务性储备存在内在联系。从国际收支表中经常帐户和资本帐户名义差额对外汇储备增量贡献上看,重商主义和预防性动机交替发挥主要作用,对外汇储备存量的累积贡献上看重商主义成为主要因素。两个帐户的实际差额对外汇储备的增量和存量贡献则都表明重商主义是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4.
黄璜 《传承》2013,(7):121-123
晚清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发展并使其激化,并与其相互纠结在一起,影响着整个近代的中国。从晚清中国的自然灾害入手,分析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与晚清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青木 《协商论坛》2012,(1):50-52
世界各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都比较晚,但发展却很迅速。强前实行社会保险的国家共有141个,其中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有130多个。可由于经济、社会背景及文化传统的差异,各国实行的养老保障制度呈现很大的差别。在探讨中国癜该如何完善发展养老制度的同时,我们不妨来看看其他国家是如何实行的。  相似文献   

6.
60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但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人的远航存在着巨大的目的动机差异、文化背景差异、制度设计差异;错失了近代海洋贸易与重商主义的战略机遇,中国由盛而衰持续悲哀;珍惜和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努力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来,现代性的冲击造成了以政治解体和社会解组为特征的“总体性危机”。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逻辑起点就是对这种“总体性危机”的政治回应。晚清政府因其软弱性、新兴阶级因其离散性而都不能担当起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只能由政党并且只能是共产党来完成。然而,共产党对“总体性危机”的应对造成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两大政治惯性:一是社会动员型政党的体制延续,二是全能主义国家的政治惯性。在这两大惯性之下,中国现代国家建设面临着主体张力、基础张力、共识张力和制度张力。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 )追求真理需要不畏权势 (下 )美国对于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美国人自称二十世纪为美国世纪。美国要想按它的利益来改造世界。二十世纪发生的每一个反对社会主义的重要密谋和行动 ,都有美国的参与 ,它还会继续像一个世界警察那样监视世界。所有这些反映的正是美国资本主义的本性。资本主义制度在北美找到了最合适的肥沃土壤。正是在这里 ,自由竞争的原则得到最充分的表现。美国经济学家把这种制度称为“自由企业” ,或者“私有企业制度”。历史上是相对于重商主义制度而言的。重商主义者认为 ,国民财富…  相似文献   

9.
吴爱萍 《求索》2010,(10):131-133
清末民初的宪政是在近代中国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富国强兵而师法西方的产物,晚清时期形成了两种关于制度变革的宪政理念,即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君主立宪理念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共和理念,并在清末民初时期发生了从君主立宪理念向民主共和理念的演进,这一演进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由于晚清中国社会特殊的社会性质、复杂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也决定了清末民初宪政理念的形成和演进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王兆辉 《前沿》2008,(8):180-182
晚清军工战略所启动的不仅是近代中国的军事变革,也不单是经济、政治变革,更是一种文化、观念上的深层次演进。在军工战略的指导下,通过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促使近代中国人才的现代转型,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风气面貌,并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奠定了人才基础与智力支持。在晚清军工战略的推动下,各种资本主义现代思潮的兴起则更新了近代中国的人文知识结构,丰富了现代人文思想内涵,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形态意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国治安体制截然不同,晚清警察的创建是中国治安体制转型的枢纽。清季社会巨变,固有治安体制弊病日益彰显。趋新官绅效法域外,开始试办警察以应对治安难题,并借此培植民气,因应外交困局。警察的创建得到清廷的认可与提倡,警务局所迅速向全国推广,警察制度在中国立足。虽然创办初期的警察规制不一,章则互异,但各项警务的开展,改变了城市面貌,并移风易俗,介入民众日常生活,由此带来了政府职能的扩张,促进了政府治理方式的变迁,并冲击了固有官僚体制,对中国社会与晚清政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当下中国很多的问题,很多论者动不动就谈到制度建设的问题。一切的社会问题,总想到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加强监督等等,好象制度是灵丹妙药,制度一完善,中国就和谐了。  相似文献   

13.
李金勇  魏青松 《人民论坛》2012,(11):114-115
传统中国的乡村治理结构是靠宗族自治、乡绅伦理维系的,但到了清朝末年,这种乡村社会政治秩序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该文在对晚清农村基层体制改革进行系统梳理、挖掘的基础上,探寻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本土资源,以期为我国当前及今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地方政府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璜 《传承》2013,(9):121-123
晚清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发展并使其激化,并与其相互纠结在一起,影响着整个近代的中国。从晚清中国的自然灾害入手,分析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与晚清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江海 《求索》2014,(3):42-45
在儒教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的公平正义观念具有与西方的公平正义观不同的特质,反映出二者的社会基础的不同。由此不同,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努力在公共权力的配置方面的具体改革方向,中国社会需要完善社会的基本制度的建设,加大对基本自由权的制度建立及保护,推出切实解决有关民生疾苦,民情舆论相对成熟的制度设计,以使政府公共权力的行使符合民众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罗豪才 《人权》2008,(4):2-6
很高兴应东京财团的邀请出席这次研讨会。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自古以来交往频繁。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借鉴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宝贵经验,在晚清修律中,就曾大量地借鉴日本近代的法制和学理。近年来,中国行政法学界与实务部门对日本的行政指导制度产生很大兴趣。日本许多著名公法学者,如美浓部达吉等,他们的很多著作都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产生很大影响。青木昌彦教授的制度经济学在中国也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17.
中国晚清没有步入资本主义,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社会无法实行“数目字”管理,中央政府缺乏可靠的财政田赋数据的统计。这是近年在中国大陆学界广有影响的黄仁宇反复再三强调的观点。能否用数目字管理,是其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刘刚  方从法 《前沿》2011,(16):71-73
法律的运行受文化制度及社会结构特点的制约和影响,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差序结构状态,法治社会图景规划和制度建设要受现行社会结构的制约,呈现与西方世界不同的运行特点和方式。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一个现代的法治社会,必须立足于中国社会结构特点,并对思想传统进行深刻的剖析和反思,建设与本民族相适应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其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一切皆有可能”是著名运动品牌李宁的广告语,很能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除了源于曾经很强势的“人定胜天”的信念,更源于中国人看待事物长远的目光。漫长的历史让我们更容易从一个广阔的背景来思索“得”与“失”。因此,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似乎变得与生俱来。有西方人认为,中国人崇尚重商主义,缺乏坚定的价值观。其实,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只是有时不是明确的黑白是非,因为世界太复杂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