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新一期出版的《瞭望》周刊发表文章,分析我国在国际市场格局中所处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中国问题的较大争论有过四次。第一次是1994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引发了一场大争论;第二次是1992年以来国际上泛起一股“中国威胁论”;第三次是去年开始出现的“中国崩溃论”,无限放大中国目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次则是“中国统计水分论”。在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危机面前,中国没有衰退和崩溃,反而保持连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德20世纪后20…  相似文献   

2.
王天玺 《创造》2016,(7):66-68
第四节 中国社会会崩溃吗? 中国政治崩溃论和经济崩溃论的鼓吹者,也在起劲地鼓吹中国社会崩溃论.西方国家挑动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颜色革命”,正在挑动北部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颜色革命”,但他们最终和最大的野心是挑动中国的“颜色革命”,使中国社会四分五裂,直至完全崩溃.  相似文献   

3.
谁在唱升人民币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通缩风险,各大主要经济体增长趋缓,而中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中国也就相应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继“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增长水分论”、“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输出通缩论”之后,人民币汇率问题又成为一个新的争论不休的话题。人民币应该升值成为许多人的共同主张。 日本是“唱升人民币”的领头者。早在2001年9月,《日本经济新闻》连续3天登载有关人民币汇率调整问题的文章。2002年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际社会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又相继提出“中国崩溃论”,近期又大力推崇“中国责任论”。西方国家的“中国观”是否真正发生改变?中国强调“在国际社会要做负责任的大国”,这与“中国责任论”中的“责任”内涵是否相同?面对“中国责任论”,我们应如何辨析、应对?  相似文献   

5.
孙敬鑫 《新东方》2009,(9):40-44
一、“G2论”的提出及各方反应 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这对中国而言是机遇,因为其他国家在主动观察和解读我们,这往往是双方增进了解和互信的基础。但也是挑战,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存在无意、有意甚至是恶意的失实解读。从90年代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到21世纪初的“中国责任论”和“中国贡献论”,不到20年的时间,世界给中国扣上了不同的帽子,甚至在同一时间扣上不同的帽子。就在2005年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罗伯特·佐立克向中国提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不久,“G2论”又在西方掀起一阵波澜。  相似文献   

6.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炮制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和平外交政策的实施,这些论调逐渐失去市场。最近,西方一些人士又提出“北京共识”即“中国模式”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认识的深化,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国内学者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的理论概括,这一理论侧重于纵向考察。“中国模式”则是西方学者从全球的角度和世界的眼光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概括,侧重于横向比较。两者有着共同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国模式”是相对“华盛顿共识”提出来的,它既不同于欧美模式、日本模式,也不同于拉美模式、印度模式,是对“华盛顿共识”的否定和超越。“中国模式”即社会主义模式,它的成功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产生示范性影响。◆◆“中国模式”还在探索发展中。我们决不能陶醉于已有的成绩,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使“中国模式”更加完善,更具有世界魅力。  相似文献   

7.
第一期2“合法化危机”:中国城市化社会问题论张鸿雁6人民共和国国号的再思考——兼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蒋德海龚培华10中国古代有没有爱国主义——论国家与王朝、爱国与忠君、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区别叶文宪13世界公民,还是欧洲中心主义信徒——关于“国学热”的议论及其它周桂钿15文艺复兴与近代科学革命——兼驳片面解读“李约瑟之谜”者张忠祥18效率优先地位不能改变——对“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追问陈章亮21群体利益多样化与民意的多元诉求形成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和诉求机制任远完善民意表达渠道陈尧疏浚民意传通管道发挥…  相似文献   

8.
目前,因主权债务危机让欧元前景蒙上一层阴霾,对于西方一些媒体所谓的“欧元崩溃论”,“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站出来力挺欧元,他表示:“这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王凡 《湖湘论坛》2003,16(1):53-54
新世纪伊始 ,拉美地区的外债风险增加的迹象日趋明显 ,危机的隐患引起人们的关注。 2 0世纪 90年代 ,拉美某些重债国金融危机不断 ,近年来 ,拉美经济三巨头之一阿根廷的金融局势动荡 ,政府财政濒临崩溃边缘 ,债台高筑 ,导致了货币金融崩溃的局面。拉美各国以外债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对近年来拉美地区外债风险的增加有着重要的影响。外债周期假说对于缓解外债风险、防范债务危机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对策。本文结合拉美外债的现状和外债周期假说 ,分析拉美地区外债风险 ,以期为拉美国家突破障碍实现债务经济的转换提供有益的探索。  一、目…  相似文献   

10.
不论东方美学还是西方美学,二十世纪都是一个走入困境又寻找出路的时代。(尽管中国美学的困境和“突围”是二十世纪晚近的事)。本世纪初的1903年,威廉·奈德在《美的哲学》一书中开头第一句就预言:“美的本质问题将作为一个理论上无法解答的问题被放弃。”这个预言尽管没有完全应验,但却符合了二十世纪美学的总体趋势:本体论美学走向终结,经验美学大角度崛起。这就是引入注目的西方美学重心的转移——从客观论转向主观论,从本体论转向审美经验。由于审美主体和审美经验的被强调,“审美态度”就被历史地推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审美态度的转变为视角,我们就会对二十世纪美学的原野有着一个比较具体和清晰的切入点,同时,也会对二十一世纪美学的走向提供一个思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杨宇白 《创造》2001,(2):7-9
当你目睹来自海内外的 2008家企业、 18501位客商和数万云南人走进首届中国民营企业交易盛会,当你聆听了“中国民营经济迈向 21世纪发展论坛”上知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民营企业家们精采纷呈的演讲之后,你对民营经济能否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的信心一定会增强几分。   “民营”:一个很大很大的口袋?   这里要说的是对民营经济的认识问题。过去,对民营经济的认识,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有许多错误的地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才由“对抗论”转变为“补充论”,最后深化到“共同发展论”…  相似文献   

12.
积累论和崩溃论是卢森堡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她关注剩余价值实现上的困难,对引发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危机的直接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拓展"第三市场"是转嫁危机的主要手段之一,为认识世界市场和帝国主义现象提供了理论工具。她把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普遍性的危机看作社会主义的起点,把"崩溃论"看作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卢森堡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从单一因素出发主张危机必然性的传统,离开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基础上积累动力的分析,将危机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常事件,不自觉地使危机理论回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过度自信与锚定理论,次贷产品得以创造,这为整个危机埋下了伏笔。基于羊群效应、期望理论与分散不足,次贷产品在发展过程中规模迅速膨胀,在危机过程中价格非理性崩溃,最终导致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崩溃和萧条。危机过程中,各个利益、传导链条中都充斥着非理性的行为。任何一个链条被打断,都可以有效地降低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损失。虽然次贷危机已经成为现实,但是我们相信在其他金融市场中也同样存在这类似的非理性行为、利益链条和传导链条,从次贷危机出发,重新审视、检验我们的危机防范机制,抑制非理性行为将来可能所造成的危害,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相似文献   

14.
"男孩危机论"缺乏一个形式化的评价标准,在比较的对象上存在混乱、庞杂和不统一,而使"男孩危机论"存在前题脆弱的危机."男孩危机论"提出的种种证据是男性在成长过程中的自然属性,在当下过度标准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被放大,不存在单独的"男孩危机".只有教育危机,它超越了某个单一性别,是男生和女生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从民进党上台以来,台湾媒体上关于“繁荣”、“稳定”的字眼已经罕见,经常出现的却是“混乱”、“危机”的报导,诸如:“财政危机”、“金融危机”、“社会危机”、“诚信危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岛内又出现了两个新的危机——“人口危机”和“人才危机”。  相似文献   

16.
黄启学 《桂海论丛》2004,20(5):20-23
发展问题不仅是当今世界而且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邓小平理论是指引中国加快发展的理论,他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命题,并以系统、全面的发展理论为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前提性的历史性贡献。主要有“六论”,即:中国发展主题论;道路目标论;动力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论;力量论;政治保障论。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一次“台海危机”中,当“停火”提案被搁置后,美国又向台湾当局施加压力,迫其从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撤军,以彻底切断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从根本上消除“台海危机”,亦从根本上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开来。此即“金马撤军论”。在这一关系到国民党“法统”的生死攸关的问题上,蒋介石与美国矛盾冲突再起。其实,在沿海岛屿问题上,美  相似文献   

18.
需要引起思考的是:为什么是在当前,而不是这之前,社会心态出现危机?换言之,是否与中国当前所处的社会发展时期密切相关联?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人们温饱问题解决,对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全面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加大社会发展比重,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进入发展中期阶段的主要任务。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以及拉美许多国家  相似文献   

19.
王天玺 《创造》2016,(4):62-64
正鲁比尼之流那样危言耸听,正是要诱导中国跳进西方国家早巳挖好的经济陷阱。中国模式从东方兴起,震撼世界。西方中心论的某些卫道士一时间怀着恐惧和仇视宣扬"中国崩溃论"。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模式既然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那么,随着中国模式的成功发展,"中国崩溃论"最终必将自行崩溃!第一节"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中国模式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中国崩溃论"也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20.
<正>维稳的工作不是要消除、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利益矛盾和冲突,而是要为其设立规则,要为这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制度化渠道与方式,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过去的20多年中,人们曾经多次对中国社会做出过危机与崩溃的预测,但事实上,这些预测都没有得到事实的应验。于是,有人甚至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中国的预测为什么总是测不准?其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就是人们往往看到了那些能够酿成危机甚或崩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