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说:邓小平同志“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平同志政治品格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始终把全国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说:邓小平同志“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对邓小平同志彻底唯物史观的科学评价,恰当地反映了他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和深厚感情。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3.
论人民在邓小平文艺思想中的根本性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邓小平同志“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同志的这种坚定、执著的人民利益至上的观念,鲜明地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创造历史的具体方式,是通过实现自己的利益来体现的。我们党的历史一再证明,一条路线,  相似文献   

4.
全面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就会发现,“一切为人民”是他终身不渝的价值追求。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邓小平“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对邓小平“一切为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概括。“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的价值目标“给人民做事情”是邓小平的价值追求,也是他投身革命的唯一动…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0,(4):1-1
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到列宁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代表他们的利益;从毛泽东同志关于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到邓小平同志关于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根本标准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对于人生价值的一系列基本思想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共产党人一切言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划清...  相似文献   

7.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作为县委书记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正确处理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更是一个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体现着党员的党性。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考虑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始终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  相似文献   

8.
谢红箴 《求实》2003,(Z1):126
所谓权力观,是指人们对待权力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权力来源的看法,对权力性质的认识,对如何使用权力的基本态度等。有的学者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归纳为:马克思的“公仆观”、毛泽东的“宗旨观”、邓小平的“服务观”和江泽民的“代表观”。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权学说中,曾高度肯定巴黎公社原则,鲜明地指出“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毛泽东同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党的宗旨。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和“人民利益标准”的论断,并把它具体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八十年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大多数人谋利益。 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笔者以为可以从下面的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经常讲: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对照世纪伟人的这种博大情怀,我常想,自己作为党和人民培养成长起来的中年知识分子,应当如何做好本职工作来报答祖国和人民。我坚持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力求把它做好。我把别人用于娱乐的时间,全部用于工作和学习,而且不分节假日,经常劳作到深夜,感到这是最快乐、最幸福的事。 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共产党人世界观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科研工作者,直接面对的是广阔的农村和  相似文献   

10.
阅史观澜     
《湘潮》2018,(4)
正重要言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这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是否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奋斗史,就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史。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和检验我们的工作。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坚持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切实地、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这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是否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奋斗史,就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史。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和检验我们的工作。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坚持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切实地、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这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是否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奋斗史,就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史。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和检验我们的工作。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坚持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切实地、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这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是否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奋斗史,就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史。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和检验我们的工作。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坚持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切实地、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5.
汪博武 《求实》2006,1(4):14-16
合法性是政治统治得以稳固的先决条件,是执政党维护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邓小平未直接提出和使用合法性一词,但非常重视中共的执政合法性建设。他从利益角度思考执政合法性基础问题;他提出的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实际上已内含有评价政治合法性标准的思想。通过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主法制,繁荣先进文化,反对腐败,邓小平构筑起中共雄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总是实事求是地观察、分析、思考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决策,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深入剖析其实事求是的决策思想,主要呈现三个特征:一是人民性。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二是系统性。首先表现为决策思维的立体性。即始终站在世界总体战略的高度,站在党、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高度来思考、决定大政方针,始终着眼于事…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这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是否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奋斗史,就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史。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和检验我们的工作。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坚持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切实地、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8.
合法性是政治统治得以稳固的先决条件,是执政党维护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邓小平未直接提出和使用合法性一词,但非常重视中共的执政合法性建设。他从利益角度思考执政合法性基础问题;他提出的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实际上已内含有评价政治合法性标准的思想。通过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主法制,繁荣先进文化,反对腐败,邓小平构筑起中共雄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65、怎样理解党要“更好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就是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改革和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工作成效如何,都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最终检验的标准。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说明,只有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实现、发展人民的利益,我们推进改革和发展才能始终具…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民为本是我们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群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