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宇鹏 《理论探讨》2006,1(6):45-48
辨证法在当代哲学的发展中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科学主义思潮反对其思辨性,人本主义思潮批判其对人的存在的遗忘。以上哲学批判的对象实际上是传统知识论的辩证法,现代辩证法理论则建立在生存论基础上,从而实现了辩证法理论性质的深刻变革。生存论的辩证法要求人类在自己全部的思想和活动中都保持超越意识、和谐意识、悲剧意识与宽容意识,这是作为崇高人生境界的辩证法的基本内涵,也是我们在当代所应树立的辩证法观。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作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一贯倡导的精神,并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正是在辩证法精神的支配下,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大胆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研究探讨邓小平的辩证法思想,对指导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阿尔法拉比看来,确定性的哲学价值以及政治价值在阿拉伯世界构建哲学的工作当中非常重要,被公认的确定知识是哲学权威和政治合法性的坚实基础。知识是规则的前提这一思想至少和柏拉图《理想国》的思想一样久远,而确定性只能通过方法才能获得,对此阿尔法拉比给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回忆的方法,如果本质单一不可分,那么我们就无法学习关于存在物本质的知识,如果它们从一开始就不能被获知,那么它就永远不能被人类知道;另一种是考察以及辩证法,考察与辩证法通过和其他强力的联合允诺我们从一开始就拥有被欲求的知识,我们因此没有必要借助任何的宗教因素。通过对回忆方法、考察以及辩证法的思考,阿尔法拉比构建了自己的方法论与知识论,他重新构造了古老的回忆说与辩证法,并希望借此逃离阿拉伯哲学的困境,摆脱宗教迷思的困扰,重建阿拉伯哲学的基础,最终赋予阿拉伯哲学以坚实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克罗齐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重要成果是"具体的普遍"这一哲学思想,从而超越了传统哲学的二元论。但黑格尔的问题在于以对立辩证法取消了相异的辩证法,从而又走向了"具体的普遍"这一思想的反面。从具体的普遍与相异的辩证法出发,克罗齐建构了自己的心灵哲学,强调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性,宣称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的这些思想,对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建构具有理论参照意义,但他从精神出发的理论思考,并不能真正地走向"具体的普遍"这一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5.
陈少娟 《学理论》2010,(15):131-132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主要源头即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黑格尔哲学为出发点,论述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辩证法思想。文章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马克思走向黑格尔哲学,第二层次是马克思走近黑格尔哲学即吸收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思想,第三层次是马克思扬弃黑格尔哲学即抛弃了其唯心主义成分,吸纳了黑格尔真正的内在精神实质——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5)
孟子与柏拉图同为轴心时代下的思想巨子,两者都对其所处的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的视域下,对比孟子与柏拉图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脉络,探析孟子与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不同,并通过"他者"柏拉图政治思想的参照比较,以彰显孟子政治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试论人学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学是当代中国的一门显学。本文认为 ,人学兴起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包括 :揭示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主题 ;奠定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 ;规定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提供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0)
辩证法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基本问题,从古希腊时期就有着重要的地位与意义。到现代西方哲学与当代马克思主义时期,如何理解辩证法、怎么运用辩证法等基础理论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卢卡奇和马尔科维奇的辩证法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汲取二者理论中的合理内核,研究二者关于辩证法理论的分歧之处加以比较分析,从而对现当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当前中国异常活跃的一个学术领域,要将这个领域向纵深层面推进,有三个"隐性"基础问题是值得审思的,它们分别是辩证法问题、事实与规范的关系问题以及市民社会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不能绕过辩证法问题,而要想摆脱来自于辩证法的隐性牵制,就只有切实地对这个基础理论问题予以再思考;只有从融合了事实性的规范性中,我们才能洞见到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坚实内容;市民社会其实是马克思政治哲学问题域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只有充分理解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实质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唯物史观的哲学,是人学的哲学,是辩证法的哲学。本文从哲学发展观与社会发展理论的角度出发,解读了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思想与辩证法思想,以期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何大海 《学理论》2012,(20):30-31
民本主义思想堪称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核心,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几乎都以"重民"思想为立国之本。通过对民本论和性善论的创造性发展,孟子使仁政学说成为一种全面而深刻的理论。从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中,这个思想一直指导着历代统治者的政治活动,甚至对近代民主论及现代民主思想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云阁 《理论探讨》2005,1(3):53-55
费尔巴哈没有抛弃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也没有指责过费尔巴哈哲学中缺少辩证法思想,反而提出了"费尔巴哈辩证法"的概念。费尔巴哈哲学的根本缺陷是"直观性",而不是"形而上学性"。费尔巴哈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广东哲学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和主办的“社会发展辩证法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会,于2003年11月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会议围绕社会发展辩证法和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一、从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视角.对于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朗西埃美学政治的核心思想是智识平等与政治平等,这构成其激进平等的政治论说。我们将通过巴迪欧、齐泽克对朗西埃政治哲学尤其是对其激进平等思想的评论,在三者思想的比较中彰显这些左翼理论家各自独特的理论特质,同时也展示他们共同的理论诉求,即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激进批判,以期为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打开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之中,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是其重要内容,军事辩证法则是其理论首创。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军事辩证法思想,这既奠定了其哲学底蕴,又彰显了其特色优势。可以从政治与军事,军队与人民,国防与经济,精神与物质,数量与质量,继承与发展,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工作队、战斗队、生产队等8组基本范畴分析切入,对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辩证法内核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及实践要求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拓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视野,挖掘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田辉 《理论探索》2011,(4):40-42
伯特尔.奥尔曼是当代美国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辩证法的反思,一方面受西方传统哲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我国学者有共通之处。前者主要体现在研究出发点、立论基础、重视语言等方面,后者体现在辩证法的应用方面。这种复杂性要求我们在辩证法的研究中,尤其是在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时,不能只关注其个别论断,而要从整体性出发,充分考虑东、西方传统哲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李默海 《各界》2007,(6):2-3
孟子是较早阐述领导根本问题的思想家之一,他不仅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而且阐述了领导应采取怎样的施政方针才能实现“民为贵”的宗旨。孟子“民为贵”对当代中国领导有丰富的启示:首先,在民生方面,领导要体现公平正义的思想;其次,在政治生活方面,领导要体现民治原则;第三,在领导与群众关系方面,领导应强化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的思想转变和哲学变革与黑格尔辩证法哲学的关系,是学术界方兴未艾的课题。本文以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为依据,揭示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变革与黑格尔辩证法哲学的关系,抽取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揭示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政治生活离不开政治哲学的引导。中国的政治建设实践是中国政治哲学的现实基础。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不是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移植",也不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拷贝",而是基于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建构是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和完善提出的客观性要求。这一理论建构应基于鲜明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反思与超越、理想与现实、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避免片面性,在创新维度、超越维度、现实维度、个性维度上提出符合现实政治发展需要、能够引领政治价值发展的理论思考和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起源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乃至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尚未得到根本澄清和解决的开放性的理论问题。由于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实践哲学以及辩证法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所以我们需要从这三个视角,来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起源问题予以重新的梳理和阐释。这项工作对弈再文本学和哲学史的意义上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及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以及对于在当代的理论与现实语境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