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官场之最     
有一则寓言:有个老婆婆种了一大片玉米。秋天到了,一穗颗粒饱满的玉米棒儿十分自信地说:“老婆婆肯定先掰我,因为我是最棒的玉米!”可是,老婆婆来掰玉米时并没有掰它。“老婆婆可能眼神不好,明天一定会把我掰走!”这穗玉米棒儿说。第二天,老婆婆又掰走了别的玉米,还是没有掰它。  相似文献   

2.
笑蜀 《同舟共进》2011,(11):12-12
“爹是儿的通行证,儿是爹的墓志铭”,这是微博上流行的一句非名人名言,说的就是歌唱家李双江之子北京街头寻衅。年少气盛一时冲动,本也寻常。不寻常的是,寻衅之后依然嚣张。这就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尤其乃父李双江所起的心理暗示作用了。  相似文献   

3.
我是外地人,是从大山中来的,也就是城里人所说的“老塔儿”和“土老冒儿”。因为我是“老塔儿”,见到的多是冷面孔,经历的冷遇更不必说。我当了保安消防队临时队长后,每天吃完中午饭都要到收发室去拿《天津日报》和《天津石化报》。日久天长,和收发室的收发员大姐们也就很熟悉了。收发员大姐们对我很客气,每次拿报纸时都微笑着向我点点头,或说一句“吃完了﹖”时间一长,大姐们一看见我向收发室的窗口走去,她们就把分好的报纸拿在手里,微笑着等我。这样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很平常的,但我却由衷地感激。我一年到头很少回家,“…  相似文献   

4.
黄禹康 《今日民族》2011,(12):36-39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郎带,你一年不回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钥匙不到锁不开……”这是出生于湖南湘西的著名苗族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当这首歌的美妙旋律从维也纳金色大厅飞扬到世界各地时,  相似文献   

5.
馨儿     
认识馨儿是在一个夏日的周末黄昏。漫天的彩霞让人低回不去,我悠然地骑着车,满街地寻找着茉莉,记不清过了多少小巷,终于在一个小贩手上,我看见了这年的第一束,那细柔的花正羞涩地散着清芬,我急急地赶过去,一只纤细的手已先于我将它握住,一个清丽的女孩正对我淡然一笑,原来她先付了帐的,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准备返身而回。“请等一下”,她对我莞尔一笑:“看得出你很喜欢茉莉,我也是。”我感动地点点头,才惊异地发现,我们两个竟是同样的小单车、同一样式的玲珑白裳和同样的长发垂腰,迷茫想飞的心居然在不经意中遇到一个酷似…  相似文献   

6.
彝族有很多支系,至今各个支系都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跳歹是富源彝族丧葬场中一项重要仪式。其特点是在葬礼中加进一些载歌载舞的活动内容,使彝家的丧葬场面显得明快、活泼而不沉闷。富源彝族称跳歹为“转场”或“跳得儿”,是丧葬场中比较隆重的一件大事。居住在富源县墨红、竹园、营上等地的彝族,过去老人去世,亲友要拉牛上祭并转场“跳得儿”,葬礼办得很隆重,常弄得家境衰败,故有“死人不吃饭,家当要一半”的说法。现在虽然拉牛、抬猪上祭的习俗已经少见,但“跳得儿”这一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却愈来愈热烈,成了当地进行歌舞比…  相似文献   

7.
1995年4月以来我受聘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三、第四届特约监察员,深感民主党派成员担负着民主监督的职责,不能辜负党和群众对我们的期望,任重而道远。一、我对高检院的认识  刚受聘时,高检院对我来说有一种神秘感,我曾认为它可能类似于苏联的“克格勃”,或近似于香港的廉政公署——一个具有特殊权力、特殊活动经费,具备一批受过特殊训练的侦察办案精英,既能对政要大员也能对黑社会团伙进行打击的机构。通过这几年担任特约监察工作的经历,我了解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我国法律监察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担负着打击犯罪和监督国家…  相似文献   

8.
黄岑 《公民导刊》2004,(3):32-33
“曾琪不见了……”2004年2月17日下午,我接到母亲的焦急的电话。曾琪是谁?是我母亲好友潘阿姨的儿子,一个20岁的智障儿。在我母亲得到消息的时候,他已经不见一天了。  相似文献   

9.
千万别提“学者”程文超朋友要约一批青年学者为“学者心态录”专栏写些文字,嘱我也写一篇。其实,我现在最怕“学者”这两个字,更怕“青年学者”字样。这年头儿,老年当学者,倒情有可原,因属“历史遗留问题”。青年而当学者,便太不光彩,不是白痴,便是神经错乱。我...  相似文献   

10.
明代冯梦龙在《古与令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微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回答:“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了死了。”他也旧答:“那太好r。”他的老婆凶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他仍然回答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太好了。”于是,“好好先生”这个典故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残疾人》2014,(9):19-19
我们希望这是一份有温度的征文启事,能听您讲述“父亲”、“母亲”的故事。亲情,是人类情感中一个恒古不变的主题。而一个有着残障人士的家庭,会有着更多的人性瞬间。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曾描述母亲,“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万里追车难     
偷油箱盖儿的人 1998年9月21日早上10时,一个河南司机来到西安临潼兵马俑博物馆门前的秦俑停车场管理处大声嚷嚷:“你们这儿怎么这么乱,有人偷了我的油箱盖儿。” 这位河南司机开的是一辆“豫O”车牌的桑塔纳2000轿车。可能是因为以前来过这儿,河南司机一个人在车后排座儿睡觉。听到有响声,他从倒车镜里  相似文献   

13.
2001年8月22日上午,“小偷状告失主”一案的原告、被告接受笔者采访时,竞相诉说自己的“委屈”。原告靳培然:“我真是天下第一倒霉的人,偷了一辆摩托车,赔了钱,判了刑,坐了牢,如今告到法庭讨钱却又被罚了款。你说说,天下哪有这理儿?”被告常迎昌似乎更有一肚子冤屈:“他偷我的摩托车赔我钱理所应当,法庭不该各打五十大板,没收了赔款还要罚我的钱。”细细道来,这是一桩闻所未闻、可资镜鉴的奇案。一今年28岁的常迎昌家住登封市告成镇,小伙子人老实,不善言辞,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挣了一点钱,于1999年2月1日,…  相似文献   

14.
爱在继续     
江江3岁。是一个长得十分讨人喜欢的小男孩儿。白白的,胖胖的,嘴巴很巧。一说话,两只眼珠滴溜溜转动,透着一份机灵。关于他的故事,也许就只能这样开始———“我爸爸出差去了……”江江说。江江近来总是这样说。“我爸爸出差去了,是真的呢!”他煞有介事。末了,还...  相似文献   

15.
圣洁的爱——记“圣爱”创业者孟长寿、徐斌夫妇□文蜀虹在耕耘成华区“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这块热土上,有一个特殊的细胞正展示着它强烈的生命力:一对年轻夫妇以商海中数年滚打积蓄下的30万元钱,办起了中国第一家私立残障儿全托终身制幼稚园——成都圣爱幼稚园。是...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院是一个由不幸的人组成的特殊大家庭。当我们来到位于大竹县高庙的达川地区社会福利院时,发现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中,演奏着一曲曲动人的反爱之歌。久病床前的孝子尤水风老婆婆83岁了,又痴又呆义聋,绰号“尤半傻’”。痴呆聋已够折磨人的了,而满80岁那年,她瘫痪在床,吃饭喝水要人喂,拉屎撒尿要人接。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优半促’即使有儿有女又能耐烦地伺候她多少年呢?可是她进到福利院后,院里却派专人给她喂饭喂水,接屎接尿,按时给她换洗衣被,怕她长褥疮,每隔一小时给她翻一次身。3年多过去了,“尤半傻”…  相似文献   

17.
“花菜怎么卖呀?”“蘑菇多少钱一斤?”从我旁边发出来很熟练的讨价还价的声音,但这声音并木是一个女人的而是一个很帅的男子汉的。当时我感到很新奇,不禁叹出了一声:“哎哟,中国男人真了不得,还会买菜呢!”跟我一块去买菜的中国朋友看我那么大惊小怪,便对我说:“这是很普通的,中国男人不只会买菜,而且他们还会做菜做家务呢!”这真不可思议!因为在越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敬佩中国男人,但我更敬佩的是中国女人,因为她们能够培养出来这么有本事的男人。俗话说得好:“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女人。”看着男人们带着小小的…  相似文献   

18.
那年5月10日,是母亲节。一大早我就兴冲冲地跑到保安公司附近那个很小的邮电代办所。这里早已挤满了和我一样给家里打电话的打工族,好不容易轮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电话,以最快的速度按下了号码。“喂!”那边传来了一位中年妇女的声音。“妈妈,您好!”我冲着电话欢呼。“虎儿,虎儿……是你……”电话拨错了?虎儿是谁?她又是谁?我故意拖长了声音:“你是……”“我是妈妈呀!怎么才半年时间,就连妈妈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一直没收到你的信,可把妈妈想死了……”电话里传来轻轻的抽泣声,但她丝毫不容我插话,继续哽咽地说道:“虎儿,这半年你们保…  相似文献   

19.
“人活着,不能老是在一个地方呆着。人活着,就要有个样。年轻的时候到处跑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可是,当自己在一个地方扎下根儿,就要在这个地方活出个价值来。当然,这个价值除了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干好本职工作上。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愣头愣脑的纯粹的打工者,多年的历练告诉我: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我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不仅在单位里做一名敬业奉献的人,更要做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好公民。”  相似文献   

20.
幽默与漫画     
徐鹏飞《权威》曹开翔《听说局长家的小狗病了》 只有一个警察 一个孩子跟着父亲回家,在路上孩子问:“爸爸,‘醉’是什么意思?”父亲说:“你看,那里站着两个警察,如果我把两个警察看成4个,那我就是醉了。”“可是,爸爸,”孩子说,“那里只有一个警察呀。” 公 仆 主任妻:“每次开会后,你总要住医院。虽然宴席是公家出钱,可身体是咱们自己的啊!” 主任:“我是人民公仆,身体也是公家的。何况医药费也是公家出的嘛!” 儿 子 送 礼 儿子:“爸爸,给我买作业本去。”爸爸:“今天没工夫。” 不多一会儿,儿子从酒柜里拿出一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