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党史月刊》2013,(21):36-36
1940年,抗日的烽火已熊熊燃烧了3个年头。持久战拖得日寇气急败坏。日寇开始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为战胜困难.抗日根据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对党员干部的党课教育。  相似文献   

2.
1938年春闽南红军游击队北上抗日后,闽南的抗战形势日趋紧张,我党的处境相当困难,尤为突出的是经济给养问题。为了克服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平和县委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出发,在平和县高坑乡碧野保发动群众创办了一个生产合作社——碧野建兴公司(亦称建兴垦荒公司)。碧野建兴公司的创办和发展,对于我党在闽南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站稳脚跟,保存自己,积蓄力量,荫蔽地掌握群众、领导群众进行抗日反顽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晋察冀边区     
1937年到1948年,聂荣臻同志领导晋察冀军区,以阜平为中心,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它不仅是华北抗战的坚强堡垒,也是对日寇进行战略反攻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进军东北、夺取华北的前沿阵地。晋察冀边区创立的崭新的民主制度和完善的建构,为新中国政权建设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因此晋察冀边区被称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新中国的雏形”,被毛泽东同志亲笔授予“抗日模范根据地”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4.
芦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驱逐日寇出中国。党的洛川会议确定了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伟大战略任务。中共山东省委遵照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响应北方局“每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从1937年底到1938年春,在齐鲁大地先后发动了几十起抗日武装起义,打击了日寇,振奋了民众,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在打败日寇、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5.
1942年,冀中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这年5月,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日伪军共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野蛮的“五一大扫荡”,企图消灭冀中区中共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6.
文锋 《党史文苑》2007,(3):12-15
1942年,冀中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这年5月,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日伪军共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野蛮的“五一大扫荡”。企图消灭冀中区中共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7.
李克己烈士、台湾省台南县人。一九三一年在厦门参加中国共产党。随后,由党组织派遣到闽南参加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先后在闽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任军医,在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任政治部主任。并于一九三三年一月当选为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委  相似文献   

8.
贺龙讲党课     
1940年,抗日的烽火已熊熊燃烧了三个年头。持久战拖得日寇气急败坏。日寇开始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抗日战争面临着最严重的困难。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战,把日本帝国主义彻底赶出去,抗日根据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对党员干部的党课教育。一天,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同志亲自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 这堂党课真奇!首长事先没有准备讲稿,也没有写提纲,只安排通讯员准备了三样活教材:一碗小米、一双崭新的黑布鞋,一碗清水,水里还有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儿。学员  相似文献   

9.
1931年12月14日,邓子恢任中共厦门市委巡视员,领导红军游击队在漳浦、石码和漳州南、北乡等地,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邓子恢派出的地下革命人员来到漳浦小山城不久,正逢国民党军阀张贞部以收缴“飞机捐”(即所谓“航空救国捐”)为名,搜刮民脂民膏,百来户人家就派捐600元。邓子恢及漳州县委研究了这一情况,决定发动山城  相似文献   

10.
<正>提起"鲍有荪"这个名字,似乎并不为人熟知,但要说起抗战时期的"舒城女县委"却是大名鼎鼎。其实,鲍有荪就是"舒城女县委"书记。当年,面对祖国山河破碎的危局,鲍有荪挺身而出,组建游击队,点燃皖中抗日烽火;面对严峻局势,她率部灵活机动,多次打击日寇;为了打开抗日新局面,她毅然东进,担负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的使命……如今,在鲍有荪曾经战斗过的舒城、庐江、巢湖等地,她的抗日事迹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渐成为抗击日寇的主战场。在建立、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斗争中,如何“组织工人阶级并发挥其力量到最高度”,使其成为“争取抗战胜利最重要工作之一”的确是一个新问题。为此,党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工运的领导,经过整风、肃清“左”倾错误思想影响,明确了根据地工运的方针政策,健全和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在组织工人参军参战、生产支前和巩固、发展根据地、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斗争中,取得了辉煌业绩。由此,党大大深化了对抗日民主根据地工会问题的认识与实践,这是继苏区之后,党对人民政权下工会问题的认识与实践的新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相当长时期以来,举凡涉及“漳浦事件”、“何鸣问题”的一些党史著述与回忆录,都把何鸣说成“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以下简称‘红三团’)”及其后来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闽南第三支队(以下简称红三支队)”的“团长”(“支队长”)、“政委”或“团长兼政委”。但是笔者最近发现,这些说法都与史实不符。现将何鸣的任职问题考辨如下。红三团是创建于1932年5月中央红军攻克漳州期间的地方红军,受中共漳州中心县委领导。首任团长冯翼飞,副团长尹林平(又名尹利东),政委王占春。当时,何鸣只是任连队的政委。中央红军撤离漳州后,6月初,王占春在漳浦县的寨仔村战斗中,腹部受重伤牺牲。之后,红三团撤退到平和县的三坪村整编,团的领导机构进行调整,由中共漳州中心县委书记蔡  相似文献   

13.
第三集 韩江怒涛 1938年春,闽南红军北上抗日后,李梨英带着小儿子林松森离开乌山根据地来到福建省平和县东坑村,在当时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后称闽南特委)地下机关做掩护工作。松森也在县委属下交通站当交通员。 [采访老赤卫队员 赖明扬] “当时漳州中心县委就设在东坑村。从1933年至1941年期间,来过这里的人有何浚、朱曼平、卢叨、翁亚子、赖顾君、小黄、大黄等许多人”。 问:“当时有没有一个叫阿姆的?” 答:“阿姆,有这样一个妇人,广东人。” 问:“你见过她吗?” 答:“见过,经常在一起。” 问:(指李梨英相片)“你看是不是这个人?” 答:“对,就是这个,这个阿姆。” 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进行隐蔽的斗争,比在游击区的斗争更为复杂,艰险。16岁的松森在执行任务时牺牲了。李梨英又一次经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仅仅十年的时间,她的六个儿女、一个女婿和二个外孙,牺牲的牺牲,失散的失散,一个又一个地去了,走了……而老妈妈依然坚强地战斗着,她把悲痛化为力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漳州中心县委,是由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演变而成的。1938年2月,在闽粤赣边省委的指导下,闽南地区党的各县委负责同志在平和县东坑乡下尾烧村举行会议,根据中共中央长江局作出的“东南地方党不称省委应称特委”的决定,①中共闽粤赣边省委改称为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因此,闽南党组织也相应变换名称,撤销闽粤边区特委,成立中共漳州中心县委,何  相似文献   

15.
培训教育革命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全部工作中一项经常性的战略任务。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纵横转战于两广地区,有力抗击了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创建和发展巩固了以东江、珠江、琼崖、南路等地区为主的华南抗日根据地。华南抗日根据地是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后方,是歼灭和驱逐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场。教育工作是华南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抗日武装斗争以及一切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的群众运动开展的有力支持和牢固保障。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显然是和有效的教育工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东江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地方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在领导东江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艰苦创立起来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祖国南疆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展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东江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叶剑英曾这样高度评价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他指出:“没有民主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这样残酷、严重与广大的敌后战场是不可能坚持的.”  相似文献   

17.
红军之所以能胜利地攻克漳州,首先是大革命失败后,党陆续在闽西、闽南和闽中等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建立了大片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造成了对漳州的包围之势。据1930年3月的调查,龙岩、上杭、永定、连城、长汀、平和、南靖等革命根据地已经建立了7个县委、53个区委、19个特别党支部和546个党支部,党员人数从3000多人发展到10000人左右。从1930年11月至1931年8月,红军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  相似文献   

18.
中央红军进占漳州,在闽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影响深远。它不仅消灭了军阀张贞的主力部队,动摇了国民党在闽南的反动统治,而且以实际行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广泛深入地宣传了党的抗日反蒋政治主张,推动了闽南抗日反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1.中央红军进占漳州,直接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对闽南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是一个有力的促进。日本帝国主义早就把福建视为它的势力范围。“九·一八”事变后,更是图谋扩大势力。厦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抗B怒潮风起云涌.以夏云杰为首的抗联六军以汤原为中心游击根据地,在下江一带同日寇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汤原广大人民群众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踊跃支前,参军参战,有力地支援了抗联六军的抗日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很气焰,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不顾安危进军需在艰苦的岁月里,抗联部队所用粮食、衣服等军需品大部分都是人民群众无候供给的。1934年春,夏云杰率领汤原游击队在黑金河杨木沟整训。当时部队缺粮,通知美家屯给山里游击队送粮。接到通知后,救国会派4名农民用…  相似文献   

20.
东北抗日联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指挥枪这一根本原则。其党的建设,按各军发展变化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从创建部队开始即由党直接领导;二是中共党员打入抗日义勇军中,建立党的组织,逐步使之成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三是抗日义勇军接受中共的领导,编入抗联序列后,建立党的组织。把党的建设作为根本,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1933年7月1日,中共满洲省委给磐石中心县委和游击队的指示信中提出:“特别对游击队党的工作、政治上军事上的领导必须加强,纠正过去县委放弃游击队领导的不可允许的错误”。为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中共满洲省委和各级党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