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由于地缘的、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因素,使得双方的关系复杂且易变.在冷战后双方的身份与地位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俄罗斯面对地位沉沦与美国侵入中亚的严酷现实,表现出了一种不解的中亚情缘.中亚国家则在美俄争夺中亚的角逐中做出了时而靠美,时而依俄的外交选择.  相似文献   

2.
“边缘策略”是一场危险的游戏,每一步都蕴藏着巨大的希望与危机。美国与俄罗斯近一段时期以来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上的战略博弈日益升级,大有第二次冷战随即爆发之势,俄罗斯总统6月3日宣称与西方的一场新军备竞赛和冷战已经开始,并宣布俄罗斯将把自己的导弹瞄准欧洲,作为对美国在欧洲实施导弹防御计划的报复,美俄间会不会因此而陷入第二次冷战?人类最理智的时候,往往就是别无选择的时候,于人如此,于国亦然。本文将对这一热点事件背后美俄双方的战略考量进行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3.
柳丰华 《当代世界》2009,(12):41-43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和美国在俄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俄美博弈的焦点先是东欧,在东欧沦为美欧的势力范围之后,又转向了独联体地区。俄美在东欧和独联体的地缘政治博弈是两极格局坍塌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关乎冷战后欧亚大陆上“地缘政治真空”的填补,  相似文献   

4.
欧亚大陆由于其地缘因素的重要性而在国际政治中居于重心地位。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争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欧亚大陆的周边,而冷战后美国与俄罗斯的博弈则逐渐转移到了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美国所谓的“邪恶的轴心”与俄罗斯“稳定的弧形”线竟然基本吻合,令人惊讶,耐人寻味。目前虽然总的态势是美强俄弱,美进俄退,但顽强而不甘平庸的俄罗斯依然是欧亚大陆上制衡美国单极独霸的一支重要的多边主义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新冷战"基本上属于地缘政治战略框架下的战术之一,俄罗斯也明白"新冷战"是美国需要俄罗斯随时配合随时转换的真假戏,重点是平衡欧洲的孤立主义、新欧洲主义与中国的崛起。俄美希望进行"新冷战"主要是舆论宣传范围,而两国持续走向正常化则是国际局势的需求。西方国家因为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行制裁,俄在叙利亚展开交军事出击扭转局面,美国领导北约国家在东欧与波罗的海集结重兵,不论是普京还是奥巴马都宣称美俄进入"新冷战"状态,但此时俄美"新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充满了波折和起伏,基本上是“并不友好的朋友关系”而不像一些人预言的那样:冷战后印美关系将有一个新起点。由于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崩溃,巴基斯坦作为前线国家战略地位下降,美巴关系将不再亲密无间;而印度也不必像对前苏联那样对俄罗斯经济上依靠,政治上谄媚,印美双方可以在没有历史的旧框框和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7日夜,俄格冲突爆发。俄罗斯取得军事胜利,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西方齐声谴责俄罗斯“侵略”行径,英国甚至呼吁成立反俄联盟。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说,俄罗斯不惧怕新的冷战。俄罗斯与西方真的要回归“冷战”吗?  相似文献   

8.
张耀 《当代世界》2008,(10):4-6
2008年8月发生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围绕南奥塞梯地位问题的武装冲突,是冷战后俄罗斯第一次在境外直接采取军事行动以维护自己核心利益。俄格冲突虽然是因为南奥塞梯地位之争而发生的,但其大背景却是近年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龃龉不断,西方不断对俄罗斯进行战略挤压,逐渐复兴中的俄罗斯难以忍受西方的战略遏制,寻找机会进行反击。不仅是俄格双方,美国和欧洲国家事实上都成了俄格冲突的相关方。俄格冲突直接关系到美欧俄等大国的战略利益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对未来的国际局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丛鹏  张颖 《当代世界》2009,(6):41-42,55
俄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大国关系之一。奥巴马当选总统后,频频释放出改善美俄关系的“积极”信号,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表示要在考虑互相利益的基础上同美国进行建设性的对话,俄美关系出现回暖的趋势,作为影响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的俄美关系是否会有实质性的改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以来,俄美围绕东欧导弹防御系统的争执不断升级,并成为影响未来俄美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俄美双方都不具有"对抗"的主观愿望,特别是俄罗斯暂时也不具备"对抗"的客观实力,所以未来俄美在围绕此问题的博弈中可能会相互作出一定妥协和让步,"东欧导弹防御系统"有望在俄美两国的互动中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1.
熊昊 《当代世界》2008,(1):31-32
2007年11月,俄罗斯议会批准暂停履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俄美关系进一步紧张。加上早前,美俄关于波兰反导基地问题的一系列谈判无果而终,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博弈将愈演愈烈,在双方毫不妥协的强硬立场态势下,夹缝中的波兰又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2.
姜毅 《当代世界》2013,(9):8-10
2013年6月23日,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突然逃亡至莫斯科机场,为俄美关系添加一道新的互动“话题”,该事件的主角在一定程度上也变为俄美之间的“游戏”。  相似文献   

13.
台湾问题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在台利益,美国不仅长期维持与台湾的所谓“盟友”关系,并将支持和保护台湾的“民主”纳入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前后,美国敦促台湾当局启动和完成“民主转型”,“民主牌”也成为台湾当局寻求美国支持的重要手段,成为美台“断交”后双方构筑“实质关系”的价值纽带。但是,美国推动台湾实现“政治体制民主化”客观上也为台湾当局以“民主”方式抗衡外部特别是美国压力、  相似文献   

14.
美国“以台制华”政策的制约因素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以台制华”政策的制约因素及前景范跃江冷战后,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全球战略的变化,美国调整对台政策、提升对台关系的趋势十分明显,其核心是试图突破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双方谈判达成的有关协议。美国政府的主要举措有:制定相关法规,为加强美台关系提供法律依...  相似文献   

15.
中导危机表明冷战后国际核力量结构、规则以及发展方向正在发生变化。其原因包括:国际安全环境发生变化,国际核军控体系亦发生重大变化;民粹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思想对国际核安全理念造成冲击,使欧美等国在核问题上的态度日趋保守;由于俄罗斯国力衰退,欧洲战略平衡被打破,美俄长期达成的战略默契不复存在;冷战后国际社会缺乏新的战略理论、机制以及手段,难以有效应对新型战略危险。中导危机给国际核军控体系带来不确定性,迫使其改革。危机同时也带给美国更多的战略选择、更大的风险与挑战;加剧了欧美双方针对欧洲核安全态势与国际核力量结构的认识分歧;迫使俄罗斯重启竞争战略,美俄双方势必重启军备竞赛。中国应该按照维护国际和平的现实需要,以灵活有效的方法应对中导危机,积极主动参与中导危机处置,防止危机的消极影响无限蔓延。同时,中国还应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核安全观,弥补国际社会针对冷战后核力量发展的理论欠缺。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冷战时代的遗产,朝鲜半岛的局势一直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去年10月,因朝鲜的核开发计划而酿成的一场危机,又使刚刚趋缓的朝鲜半岛局势再度陷入迷雾之中。众所周知,战后,美国一直执行敌视朝鲜的政策,冷战结束后美对朝的做法虽有所变化,但实际上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始终没有脱离“不统不乱,不战不和”的底线。克林顿时期采取了“软着陆”政策,双方关系有所缓和,但布什  相似文献   

17.
土耳其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国。但冷战结束二十余年,美土两国结盟的基础弱化,双方均未对双边关系进行系统调整和全面反思,导致近年来两国在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分歧不断,相互间的裂痕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同盟关系屡受挑战。显然,冷战语境下的同盟关系已无法准确定位当前的两国关系。然而,无论从历史惯性还是从现实利益看,美土两国短期内都不会颠覆北约框架下的同盟关系,但两国关系将会发生转型。这种转型不是对同盟关系的彻底否定,也不是延续具有冷战性质的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18.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俄美两国首脑相互释放善意,使俄美关系改善迎来转机。但俄美两国总统所能发挥作用存在差异,俄美对改善关系的诉求和目标也不相同,这些因素导致俄美关系改善困难重重。深层对抗依然是俄美关系发展的主线。俄美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9.
尽管切尼批评普京政府压制民主,但莫斯科如果对美国提出的对伊朗动武的提案表示支持的话,那却是对俄国主流民意的违背。从这个意义上说,冷战其实从未真正结束,只不过是从苏美制度对抗转变为俄美的地缘政治对立。而这次国情咨文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明确宣告了俄罗斯今后作为一个强国的崛起,这标志着“叶利钦时代政治体系的彻底终结”。  相似文献   

20.
正俄罗斯各界认为,由于美国及北约的霸权主义行径,使得目前俄美陷入了新的冷战状态甚至更糟。俄2015年版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将美国和北约列为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对此,俄各界深感忧虑。在俄美关系紧张的新形势下,中俄关系成为平衡世界局势的关键因素,由于其固有的欧洲心理俄罗斯仍然不会从其长远目标中放弃欧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