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鲁慧 《理论探讨》2012,(5):10-14,2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结构性的重大调整,它无疑为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带来新的变数及不确定性,不仅导致东亚政治格局的变革,而且对中美关系格局和发展趋向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并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变革调整的前沿地带。这一切关系到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周边地缘政治稳定及亚太大国政治格局的重塑问题。美国战略东移对中美大国关系带来的影响是:中美双方陷入战略猜疑和相互认知的困境;双层权力体系架构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政治经济现象;东亚合作的重点和主渠道地位及作用将受到挑战。中美大国关系格局的战略选择需以它们特殊方式重建再平衡:把大国地缘政治上存在的竞争因素转化为合作协调的动力,扩大和深化中美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建立最基本的"战略互信"来保障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建设中美大国间的关系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中国面临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地缘政治形势:苏联解体使来自北方的陆权安全威胁得以解除,经济发展在国家战略目标中的权重进一步上升。随着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以及台海局势恶化和海洋权益争端日趋激烈,中国地缘政治重心正从陆地转向海洋。海权优先成为中国地缘战略的选择。海军是海权构成的基本要素。为了满足中国发展海权的迫切需求,中国海军开始战略转型,这样的转型在提高海军战斗力、改善中国海洋安全环境的同时,也将对亚太地区海权战略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俄美在地缘政治领域的斗争及其世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为了"防范与遏制"俄罗斯的重新崛起,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地缘政治遏制政策,美国的这一政策导致了冷战后俄美在地缘政治领域的矛盾不断加深,并引发了双方在该领域的激烈斗争.俄美在地缘政治领域的斗争不仅直接关系到舣方自身的军事-政治利益,而且对国际政治格局、国际安全与稳定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尹朝晖 《理论导刊》2007,15(6):90-93
无论是从地缘安全、地缘经济以及能源安全来说,中亚都对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冷战后,中亚政治格局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世界各大国及地区势力纷纷向中亚渗透、争夺,展开激烈的地缘博弈。中国的地缘安全环境日益复杂,必须采取相应的地缘战略为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5.
美俄“冷和平”下的对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美展开地缘政治角逐,深层次的利益矛盾发生冲突,关系恶化势在必然,但还不至于发展到“冷战”的地步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6)
结构性国际政治资源是指在国际体系的不同层次、领域中,那些能够对国际社会的相关领域产生重要性、实质性影响,有利于实现行为体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诉求的位置和空间。目前中国可以开发的结构性国际政治资源主要存在于地缘政治层面、国际体系结构层面和大国互动的动态资源层面。在对可供开发的结构性国际政治资源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开发结构性国际政治资源对中国的意义,并提出了开发的措施建议:加强周边区域整合,提供国际经济领域的公共产品;加强制海权建设,实现蓝色"海洋梦";发挥国际体系维护者和协调者的作用;合理处理与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7.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多年来,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政治影响力也日趋扩大。究其原因,其一,与“上海精神”和倡导的新安全观密不可分。后冷战时期,欧亚大陆新兴的政治力量面对新的地缘政治现实,以新安全观为统领,紧扣时代脉搏、摒弃冷战思维,以互信、平等、协商,谋求共同安全和共同发展。其二,上海合作组织遵循开放包容理念,在继续强化成员国内部合作基础上,满足外部各层次的需求,拓展该组织对外合作对话的内涵和空间。建立了有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和阿富汗联络小组等周边国家参与的多边合作机制,形成中亚地区国际关系的新亮点与新格局及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关东 《学理论》2012,(20):28-29
从冷战后初期,以解决亚太冲突为目的的地区安全安排中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之间就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在亚太地区,霸权管理和涉及地区安全安排的国家选择已经影响到亚太地区的双边联盟和冷战后多边安全合作的机制化。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随着文化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从文化角度研究国际关系和国家对外政策,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这不仅开拓了国际政治和对外政策的研究视野,而且有利于人们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揭示."地缘文化"作为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着国家的对外战略和政策,已日益成为国际政治地缘政治理论研究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杨云珍 《理论探索》2005,(3):113-114
影响中俄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是美国因素。美国对中国和俄罗斯的遏制,使中俄两国战略合作基础得到加强。一个良好的中俄关系不仅有利于维护中俄两国的地缘安全,而且会对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霸权主义外交起到一种良性的制衡作用,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相似文献   

11.
印度洋海权之争--地缘政治视角下的美中印三角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全球地缘政治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印度洋成为世界海权的"心脏",二是中国和印度崛起为欧亚大陆上新的地缘权势中心.由此,美、中、印三国的安全战略都聚焦印度洋,在地缘政治视角下,围绕印度洋海权之争,三国在印度洋极力缔造均势,并为自己谋求最大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2.
张德广 《党政论坛》2012,(18):48-48
冷战后欧亚地区形势的发展无疑是催生上海合作组织的地缘政治因素。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叶利钦对西方执行的遏俄弱俄政策不满,转而推行独立的对外政策,旗帜鲜明地支持世界多极化理念,并在中亚地区与西方展开激烈角逐。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和美国在中亚的争夺来揭示中亚的变迁.俄美两国的争夺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地缘政治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中亚五国虽然受大国争夺的影响,但总体上保持独立发展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5,(38)
《瞭望新闻周刊》:“9·11”四年来,美国在中东似乎有很多目标,比如说理想的目标——民主改造,建立民主社会。利益目标——石油。还有地缘政治目标。从这几年来看,它的这些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李绍先:传统来讲,美国在中东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地缘政治目标,一个是石油。过去是要在地缘政治上遏制苏联,中东是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场。美苏过去经常在中东问题上对抗,冷战结柬以后,情况发生了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军方基于冷战思维发表的2005年《中国军力报告》,主观多于客观、想像多于事实、偏见多于理性。7月19日,美国国防部拖延再三发表的2005年《中国军力报告》,又在夸大中国的军事威胁,反映了美国某些势力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丛林思维、零和思维。针对此份报告,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的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彭光谦少将指出,中国发展军事力量是为国为民、是顺应潮流,有利于促进国际机制与国际体系向更完善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以来,独立仅20余年的乌克兰先后出现了"橙色革命"、总统总理恶斗、2014年政变及克里米亚"公投入俄"等多次政治秩序的非正常波动。权力机制和国家观念等政治"上层建筑"建构的失败,是导致乌克兰政变频发的根本原因。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欧盟与俄罗斯之间长期的地缘战略利益竞争,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些矛盾爆发的频次和烈度。未来,在内忧外患的困扰下,乌克兰恐仍难在短期内完成民主制度的"升级"。  相似文献   

17.
尹朝晖 《理论导刊》2006,(10):120-122
从地缘政治理论的历史沿革来看,地缘政治理论关注的重点从海权、到陆权并进而到空权,从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到社会环境的关注,无不处于动态之中。除了世界图景的变化外,最大的驱动力就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缘政治理论也在不断丰富补充新的研究内容。西方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缺失“和”的理念,持有的是对立与冲突的思维模式,主张侵略和扩张,试图控制和征服,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就在于西方的“个体本位主义”。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10,(52)
<正> 当八国集团把应对危机的责任和权利交给G20时,发展中国家呼吁多年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然浮出水面 2010年,世界极不平静。尤为甚者,当属亚太。这一年,以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值勤时因爆炸而沉没为端,国际安全和全球地缘政治的焦点转到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使地缘政治理论的海陆两分结构和毗邻国家为敌的区域结构逐渐失去解释力,传统理论对海陆两极差异性和区域内国家关系的悲观解释随着全球化和相互依赖进程的发展呈现出逐渐消解的状态,这使地缘因素中的合作倾向得以释放和发展。全球化时代需要新的地缘政治结构模式,这种理论应该否定以往地缘政治学中的冲突性观念,谋求在联合性的地缘政治观念主导下构建以合作与联合为主题的地缘政治研究模式。这种模式体现在全球层面上是海陆联合的地缘政治结构,在区域层次上则是区域内与区域间的合作与联合。虽然国际政治现实中还存在着许多争斗的现象,但是合作的趋势应该是未来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新的世界交往空间,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形式多种多样.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制度的对抗斗争也从"冷战思维"中彻底走出来,从单一的"军事壁垒"转向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和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