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多次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探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体系,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阶段性量化评价分析,及时掌握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作的态势、趋势与规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发展总体目标的最终实现。一、研究背景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  相似文献   

2.
周明海 《理论导刊》2008,1(1):56-58
加强社会建设是当前我国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社会建设视野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主要在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公平正义,和谐发展;权利保障,共同富裕;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由各种保障公民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等基本人权的基本公共服务组成的完整体系,其目标是人人都能均等地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包括生存底线服务、公众发展服务、基本环境服务和基本安全服务四项内容。当前应从这四项内容出发消除基本公共服务的歧视性供给,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改革,建立健全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我国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使经济增长成果转化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4,(13):18-20
党的十八大多次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探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体系,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阶段性量化评价分析,及时掌握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作的态势、趋势与规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发展总体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6.
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不乏独到见解。从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视角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当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发展生产力作为物质基础,以制度正义作为保障,以逐步推进作为实现方式。这四个方面相得益彰,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既是我国30年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背景。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新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以制度来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共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在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一成立就将保障公民基本生存与发展权利的工作纳入了政策保障范畴,开辟了基础教育、卫生、就业、残疾人保障等各类专门事业来分项保障公民权利,但分项模式造成了不同类事业之间的割裂性,降低了保障效率。2001年我国物质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国家开始将传统的保障政策向更为科学的长效机制转变,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推出了平台化、集约化、系统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这项彰显中国"权利保障"特色的事业将社会主义本质落实到每一位公民身上,以"行动的权利"来实现并孵化社会主义公民多向度的基本权利。未来需要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事业。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7)
地方政府的社会责任就是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保障民众生存和发展的底线,不断增加民众的幸福感。当前,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需要从加强公共服务的意识与职能转变、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拓宽有效参与渠道、推进公共服务公平化均等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有很多,但绝大多数属于瞄准某类群体致富的间接性共同富裕政策,不属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保基本”政策的推进与实施,以基本福利的形式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体现出完整意义上的“共同”属性,是实现共同富裕大业的基石。未来,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通过“保基本”的高级阶段模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我国共同富裕战略的实现,具体在于:确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在共同富裕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夯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物质基础、强化地方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责的意识、拓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范围、探索构建“精神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加强以“保基本”升级促进共同富裕工作的绩效评估与问责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08,(11):63-6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9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不同区域之间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享有均等权利,特别是中央政府要向落后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提供更多的转移支付。这是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之后,党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调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我国实现了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由生存型社会开始步入发展型社会。新时期新阶段,生存性问题的压力减弱,发展性问题的压力凸显。这不仅要求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挑战;而且要求加快建立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应对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社会权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基本人权。它包括以生存权为核心内容的适度生活水准权、受教育权、工作权和社会保障权。19至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的实践证明,社会权利保障制度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缓解社会不平等进而内在地促进社会团结和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基本目标的社会管理活动中,必须始终树立以人为本、以尊重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为本的理念,构建以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保障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机制。为此,社会权利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应是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14.
郭睿 《学理论》2009,(11):95-9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意蕴,剖析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过程中的困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路径做一些探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加大再分配调节抑制分配不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大再分配调节是抑制分配不公的重要手段。为此,应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税收手段,发挥税收在收入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鼓励慈善捐赠,完善“第三次分配”。  相似文献   

16.
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和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果均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基本公共服务结构性差距悬殊。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在于:加强政府间财政体制改革;培养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稳定财源;实现预算管理科学化和改革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17.
促进社会长期稳定的新思路——论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危害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日益凸显,促进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传统"治标"式的维稳方式忽视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稳定的功能,直接影响民生问题的改善,导致维护社会稳定的成本高昂,效果欠佳。扩大与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利于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因而具有"安全阀"和"稳定器"的功能。当前城乡、地区之间差别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不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有碍社会公平,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是促进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均等化:现代政府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提高社会成员享用公共服务的整体效用水平,使资源配置达到效率最优的状态。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成果共享,协调各方利益,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政府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并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要维护社会公正。政府为公民创造条件,主要就是提供公共服务。相对于政府的政治、经济职能,公共服务均等化更主要的是一个伦理问题,是现代政府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面对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我国政府提出的一个新的改革命题,是体现以人为本和弥补市场公共产品供给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城市偏向、GDP偏向等多重偏向的存在,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很大。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至少应采取以下措施: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居民在权利、机会与能力方面实现均等;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增强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供给农村公共服务的能力;构建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和多渠道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改革政绩评价体系,建立公共服务问责制;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治体系建设,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