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醉酒     
正据说李白喜欢豪饮,喝酒作诗数百篇,这是说他喝酒时将文采展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我不是诗人,没必要豪饮作诗。刚参加工作时我是滴酒不沾,也许是受遗传影响,我的父亲一生不沾酒。不喝酒有好处,我曾经当过商店售货员,那时好酒如茅台酒非常紧俏,一个商店只来几瓶茅台酒,经理要送关系户,店员若想弄一瓶则绞尽脑汁,以至于神魂颠倒坐立不安,在经理面前神神秘秘嘀嘀咕咕,但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像  相似文献   

2.
快餐婚姻     
"小军啊,你看你同学大飞和你一般大,孩子现在都满地跑了,听说他媳妇又怀孕了。"每到春节回家这都是我妈我爸必定上演的戏码。每每这时我心里都不禁暗自腹诽,"人家媳妇怀不怀孕,有没有孩子与我何干?"接下来便是七大姑八大姨的轮番"轰炸",外加无休无止的相亲,我妈恨不得把早饭时间都帮我约出去相亲。说实话,并不是相亲的对象没有条件好的,但我打心眼里就不接受这  相似文献   

3.
男人 孩子     
男人本质上是孩子。做儿子是他们终生都要扮演的角色。有时候,他像个喋喋不休的孩子,下班回来急于把一天发生的大小事说给你听,等你褒奖,等你评议,等你同仇敌忾。有时候,他像个天真好奇的孩子,异想天开的问题不断,使你应对不暇还外带一些小要求,恳求柔软如孩童。有时候,他像个被惯坏的孩子,连一句气话都承受不了,眼里坦白的痛苦,叫人担忧不知该怎样去迁就去宠溺这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有时候,他像娇气的孩子,如同战场上受伤一样,把小病小痛当作一种荣耀的奖赏。“我牙痛!”“看,我今天把手碰破了,流了很多血。”他当然明白你不是医生,但他有把…  相似文献   

4.
孩子这学期考试成绩不错,得了个全年级第二名。为了奖优罚劣,我决定满足孩子一个最大的心愿。我问儿子你最想让老妈给你买什么。孩子沉思片刻后,吞吞吐吐地说“:妈,我想进省城看一下。”进省城?这可是我想都没想到的事。除了若干年前因公出差到省城跑马观花了一天外,我再也没有  相似文献   

5.
不要说谎     
"说谎"是可恶和丑陋的。我相信,任何一位正常的父母亲都不会允许孩子撒谎。哪怕仅仅是三岁,纯洁但已有了自我思索的孩子。任何人都不会宽  相似文献   

6.
五花八门     
《新青年》2007,(8)
一句话噎死人啊! 1.和同学走在街上,发现地上不知谁掉了一毛钱硬币,同学把它拾起来,我笑他说:"丢不丢人?一毛钱你也捡。"同学回了一句:"这一毛钱要是买‘毒鼠强’,够毒翻你好几回的!"2.一次跟单位的一个老大哥聊天,谈到歌星,我问他:"周杰伦你应该知道吧?",老大哥摇了摇头说:"不太熟,没跟他喝过酒。"我无语。  相似文献   

7.
未辩已忘言     
我一直害怕写书评 一本书,不论读者喜欢与否,但是作者必然都倾尽了自己的心力.擅自评述,哪怕是长篇的溢美,对真正在乎的人来讲也不过就是隔靴搔痒的奉承——就像你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当家长的在高兴之余,却也总是觉得,你说的优点不及自家孩子的十分之一. 所以这段话,与其说是书评,不如说是我给写书的傻姑娘做的广告——这倒霉孩子看似聪慧圆通平易近人,事实上暗地里较劲固执,追求的就是个与众不同——她写书,真心是个赔本买卖,可这人乐此不疲. 扯远了.还是说回这本书.  相似文献   

8.
陈华 《新青年》2006,(8):7-8
"十聋九哑"这4个字像一把利剑穿透了我的心. 2003年3月22日,你终于在我和你爸爸无数次的憧憬和期盼中呱呱坠地.看着襁褓中粉嘟嘟的你,一种母性从我的心底油然而生.怀你10月,我和你的爸爸有着相同的梦想,我们都想要一个女儿.你的到来,让我们美梦成真.  相似文献   

9.
学校报名出来,我就异常高兴,我现在是高中生了,再也不用穿那些乖乖的校服如同幼稚园的孩子了. "喂,那位同学,你是新生吧?你的手机可以借我一下吗?"  相似文献   

10.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6,(9)
成语应用小华在作文本上写道:我的家有爸爸妈妈和我3个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3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们家3个成员臭味相投,家中一团和气。但我成绩不好的时候,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来不曾见义勇为。老师后来问小华:你考试成绩不好的话,父母怎么惩罚你?小华答道:80分以下女子单打,70分以下男子单打,60分以下男女混合双打。值得庆幸罗斯福在当上美国总统之前,家中遭窃,朋友…  相似文献   

11.
除去"吃了吗?"北京人见面还爱问一句:"现在混得怎么样?"我有个朋友在机关里上班,很久没见,一次路过他单位门口,便进去看他。见了面,我问他:"现在混得怎么样?"他说:"不怎么样。"我为他惋惜道:"你呀,哪儿都挺好,就是太爱说,到今天你还没混起来,吃亏就吃亏在你那张嘴上了。"他笑着说:"你真是一语中的,与贫嘴张大民他师傅教训他时说的  相似文献   

12.
禁果     
《新青年》2007,(4)
在这里长大的孩子都有在河边玩泥巴的经历,不会玩泥巴简直是件可耻的事。那时我还很迷恋玩泥巴,一有时间就和伙伴们跑到河边团泥球,摔大炮,修筑"防御工事"——专门拦截小鱼的土坝。河水弯弯曲曲,悠闲得很,如果不站定很难发觉它在流淌。大热的天,河水也疲倦了,这正是我们这帮孩子大显身手的时候。如果是雨季,那河水要没过桥的,谁还敢在河里修"堤坝"呢?即使敢,父母也是坚决不准的,所有的父母都说,小孩可不能在大水时到河里玩!那时河里是有水妖的,水妖专门潜在水边。等你的脚刚踏进水里,它就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拉住你的脚,一直把你拖到河底,那样你就永远见不到爸爸妈妈了。但在这个季节里,我们是可以在  相似文献   

13.
正我家房屋的后面相传是一个后花园,我的一个远房的舅舅常常提起,他说时的那个神色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如此惊奇又骄傲的神色,只要他喝点酒,眼睛就死死地盯着我们这些孩子,似乎还夹杂着眼泪,声情并茂的样子一直让人怜悯。远房的舅舅说,当时他在我姐姐家"刮烟"。我家曾经种过十几亩地的烟叶,还有一个紫花蛮牛。舅舅常说"刮烟"是把一条条烟叶结起来一小缕挂起来凉上而已!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是"刮烟"还是"挂烟"。不过,我确实见过我们家一个像荷叶  相似文献   

14.
和你在一起     
1.我出生那年,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刚刚开始施行,我是你的第三个孩子。妈妈曾犹豫过,想去做流产。你坚决不同意,为此,你被罚了500块钱。我一直长到5岁,才入了户口。便总有人取笑我,说我是黑人黑户,是用500块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2006,(11):26
借一个桃子 我在一个小学教书时,曾给学生们出过这样一道题:用1元钱能买两个桃子,用两个桃核能换一个桃子,假如你有1元钱,能吃到几个桃子.由于题太简单,学生们马上异口同声地给出了答案:能吃到3个桃子.就在此时,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我能吃到4个桃子."我挺奇怪,就问他,你在哪儿弄的第四个.孩子面不改色地说:"借的."他接着说:"当我吃完3个桃子后剩下一个桃核,这时可以先借一个桃子,吃完后把两个桃核还给卖桃子的人."我听了不由一愣,其他同学也一片唏嘘.从数学的角度,这个学生的答案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把答案放在现实生活中,则是一个合乎情理的巧妙做法.巧妙借助外界的力量,会让我们得到一份预想以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公司写字楼建在美丽的碧海山庄,坐在电脑前工作累了的时候,我会端一杯咖啡站在落地窗前眺望大海,那种惬意和轻松是一种说不出的美妙滋味。“阿姨,你能陪我一起放风筝吗?”一个清脆的童声在我身后响起。转头望去,是同事家的小男孩,手里捧着一支风筝满脸期待地望着我。我很想答应他,但上班时间喝杯咖啡都是很奢侈的,怎能放下工作。我正在犹豫,办公室的门开了,探出个脑袋——是孩子的父亲。  相似文献   

17.
人情味儿     
什么是人情味儿?如果你看电视,你会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央视寸秒寸金的黄金时段,居然多了许多公益广告。印象最深的就是《打包篇》,一家人围着餐桌吃饭,一个口齿不清的老人把盘子里的两只饺子揣进了口袋里,一边揣一边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饺子。还有一个公益广告《别爱的太迟,常回家看看》,一个母亲从年轻陪伴着一个孩子,一路走来,一路成长,孩子长大了,母亲也老了,然后老了的母亲站在那儿痴痴地等待孩子回家。除了亲情的公益广告,还有环保的,动物的,关注留守儿童的等等,关注留守儿童的那个公益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是你     
芙蓉鱼 《新青年》2013,(8):50-51
每个人的路不同,苦乐有异,关键看你如何把握,快乐、积极的生活态度只在你一念之间。1."如果我是你,该多好。"彼端,沈春梅生涩地在电脑前敲出这几个字,发送给苏香。苏香发了个笑脸,迅速回道:"有多好?"她知道,沈春梅又找她倒苦水来了。"每天光鲜靓丽的上班,按时朝九晚五上下班,进出高档写字楼,接触的都是社会精英,干的都是脑力劳动,办公工具是电脑,联络方式是MSN,一到周末,雷打不动地休息,一到节庆,  相似文献   

19.
砚文 《新青年》2007,(8):23-24
午夜两点,我躺在床上给子建打电话:"明天是我们认识6个月,他怎么一点表示也没有?"我说的"他"是肖洛,我的男友,一个刚刚步入中年,事业有成的男人。子建大概还没完全清醒,声音里一股子被窝味:"你要他给你什么表示?"我说肖洛没有向我求婚。子建爱搭不理:你不是说他一早就告诉你了他不会再结婚了吗?他如今事业如日中天,有一个正在长大的儿子,一年前又刚刚挣脱婚  相似文献   

20.
巴山 《新青年》2005,(4):8-9
打从记事起,我就看出,母亲和父亲的关系不那么好。在家时,母亲总是一副冷冰冰的脸色,很难看到她与父亲说一句话,出了门更没有见她与父亲一起走过,更别说像别的父母每天黄昏时带着孩子散散步、逛逛街什么的。看到同龄的孩子与父母一起欢蹦雀跃、嬉戏打闹,小时的我时常有一种孤独的感觉。当父亲不在的时候,母亲不止一次问我,假如我和你爸分开了,你跟我还跟你爸。我每次都回答说,跟我爸!口气坚决而干脆。那时,我已明白母亲所说的分开过就是她与父亲离婚。楼下的小胖就对我说过,他爸妈是离了婚的,他跟着他爸一起过。我并不是受小胖的影响才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