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相约格瓦拉     
克石 《海内与海外》2012,(10):27-29
切·格瓦拉是一个响彻全世界的名字,是革命、游击战和消灭不平等差距的代名词。他不仅仅是一个在古巴英勇战斗、在玻利维亚英勇就义的英雄,而且也是一位不为人知的出色的摄影家。那张由阿尔伯托·柯尔达拍摄的题为《英勇的游击队员》的照片,格瓦拉在贝雷帽下灼热、坚定、闪烁着光芒的眼波,洋溢着希望微笑的面庞和英雄信仰象征的美髯,自1960年问世即如潮水一般汹涌澎湃——被亿万次的复制  相似文献   

2.
包利民 《新青年》2015,(3):32-33
从此是孤儿在一次聚会中,有一个新来的朋友,三十多岁的样子,大家对他都不熟,他也沉默,且有几分伤感的样子。他的自我介绍也很简单,说了名字,又补了句,我是孤儿。我们释然,怪不得他有几分寥落,也能理解他的沉默。记得上小学时,班上就有一个孤儿,也是很沉默。她父母早逝,从小就是吃百家饭长大,住在村部的一个屋子里。虽然那个年代,我们都心里很单纯,并不存在歧视或者别的什么,可她依然很少与  相似文献   

3.
她是素净女子,亦有超凡脱俗的名字,莲.她是爱莲成癖的,发夹是一朵粲然开放的莲,衣襟前亦绣了大朵大朵的莲,而微笑着的她,亦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23岁,正是女子最美丽的年华,她在苏州一家公司,做人事.  相似文献   

4.
亚平 《新青年》2008,(5):36-37
办公室里有一种声音最甜美--叫吧,叫同事的名字 传说古希腊有一位美丽的公主,有一俊一丑两位王子同时喜欢上了她.她选择了丑的那个,因为她喜欢上了他总是呼唤她的名字,喜欢上了他呼唤她名字时的声音与神情.  相似文献   

5.
小晴朗被领进家门时,挂着两条鼻涕,乱蓬蓬的头发上满是白花花的虮子,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讨厌。在我们的想象中,一个六七岁的女孩应该是干干净净,带着甜甜笑容的,可这孩子刚好相反,真是辜负了她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纵横》2001,(9):25-25
1967年秋,河内的列宁公园,一个梳着长长的辫子、面颊丰满红润的姑娘靠在一辆男式的自行车上,朝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摄影师托马斯·比尔哈特的照相机镜头微笑。她身穿军服,她的国家正在打仗,比尔哈特在为他的摄影集《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搜集素材。他既不知道她姓什么,也不知道有关她的一点情况。但多年来她的那张照片却一直陪伴着他,先后在柏林、布达佩斯等地举办的摄影展上出现。 如今,比尔哈特又回到越南寻找当年的足迹。他终于找到了当年照片中的那个小女兵。“我当年17岁,”安龙芸说,“是响应胡伯伯的号召参军的。”…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小女孩名字叫蓝明丽,她是我好朋友的独生女儿,我看着她长大。每年的暑假,她都会来我家住上几天,听我讲中国的故事。当她很小的时候,我给她讲嫦娥奔月,孙悟空大闹天宫,稍大一点了,我给她讲一些成语故事,每次,她都是似懂非懂地听着。近年,我和她讲中国见闻,讲万里长城的宏伟,少林寺的功夫,华清池的传说,逐渐,她的兴趣变浓了,也懂事了很多。近几年,她更是无论多忙,都要来探望我。我们约定的那个日子,她总是风雨不改,其中有一个原因,是要来看看我和她亲手种下的一株北京水蜜桃。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娱乐圈的不老神话是潘迎紫、费翔等人,那时装圈的不老神话就是薇薇安·韦斯特伍德。如今已经72岁的薇薇安·韦斯特伍德贵为全球顶级设计师之一,拥趸无数。不过,你不要以为用如此温婉名字的老太太一定柔情细腻。她的重口味,她的荒诞不羁、她的怪招频出绝对让人hold不住。  相似文献   

9.
今天是6月17日的夜晚,我和沈小雨分手了。我的名字叫陆浩然,27岁,在嘉兴地产开发公司上班。说实话,我是个胖子,智力发育正常。可是对于爱情,我总是捉摸不定,因为我是个如同钟摆一样忽左忽右的男人。(一)我还有一个女朋友,她是一个和我很好的朋友。林染工作的广告公司在淮海中路保利大厦B座,斜对面是一间很大的快餐店。一年前,在一起做荔园大厦的广告设计时,我就开始注意到她了。两个人由于工作关系,有很多相处的机会,开始仅仅是莫名的喜欢,直到那天两个人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我才感觉到她的不同。林染的手很软。那天,我…  相似文献   

10.
喝酒的女孩     
王麟 《新青年》2007,(6):2-3
不知道什么时候公司里多出一个女孩来。中等个,齐耳短发遮住的眼睛偶尔一闪很是明亮有神,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有些孤单寂寞。直到有一天傍晚有一个人上楼来匆匆寻她不见,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萍,并且知道她家的司机被挡在单位的大门之外不让进来。知道这些并没有给我  相似文献   

11.
我的同桌     
熊裴岚 《新青年》2006,(10):5-6
那分明还是很青涩的年纪,初到的班里有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而浪漫的女老师,她别出心裁地决定以抽签的方式来决定此后3年谁是谁的同桌.说实话,在那样的年纪里,心中不是没有朦胧的期待的,当我迟疑着把手伸向那个写满全班同学名字的小纸盒时,也有过一点点脸红心跳.然而在我展开的纸团上,却是一个清秀的女生名字:程灵.旁边一个短头发女生嬉笑着把头探过来,大声念着我手上的名字:程灵!于是,在喧闹的教室里,所有人都突然听到了一声响亮的回应:到!是一个高个子女生,在9月的阳光里,穿着长袖的格子衬衣,剪着短而干净的学生头.片刻之后,全班"哗"的一声笑成一团,她也笑起来,她的笑容很灿烂,这成了我对程灵初次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正人艺老演员金雅琴最后一次和观众见面,是在今年四月初。电视台的一档访谈节目里,她挥着手、幽默诙谐地给大家念诗:"我,把你的名字写在了青天上,却被风儿带走了我,把你的名字写在了海滩上,又被海浪带走了于是,我,把你的名字写在了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上……"她重重顿了一下,尔后来了  相似文献   

13.
林双是我朋友的舍友,但并没有说过多少话,而且看上去她人也骄傲,不太乐意与我这低一年级的校友有更深的交往,因此一直连她的名字都没有记住。所以有一天,当她突然热情洋溢地从另一个校区赶来,找我给她安排住宿时,我很是吃了一惊,想,怎么这次,她这么快地就将我视作朋友,而且竟是连我宿舍人的名姓都记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14.
卫宣利 《新青年》2007,(3):10-11
她是在姑姑身边长大的。她5岁那年,母亲有了外遇。父母断断续续打了一年的仗,在她6岁那年,他们离了婚,她判给了父亲。离婚后母亲很快便再婚了。一年后,父亲也要到外地打工,便把她送到姑姑身边。姑姑是个老姑娘,因为在一次意外中伤了腿,只能坐在轮椅上,所以一直到30岁还没有结婚。爷爷奶奶去世后,姑姑一个人住在那套老房子里,和一个从乡下雇来的小保姆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5.
阳光大嫂     
在采访一个被拐10载的少年寻找到生身父母的故事时,我听到了一个细节:一位环卫大嫂知道了少年的经历后,掏出身上仅有的50元钱,捐给了少年。也许有人感到这钱并不是很多,可我想这对她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留下钱后她就走了,人家请她留下名字,她说这给孩子凑些盘缠,好让他回到父母的身边。我也是做母亲的,我也有孩子,我不知道少年的心是不是被这片母爱所感动,会不会是他以后漫长人生路上的一缕阳光?  相似文献   

16.
他坐在教室的右后角,她坐在教室的左上角,他们的成绩也如教室排位一样差距南北,三年来他们的名字却一直连在一起,不过一个是正面榜样,一个是反面教材。他喜欢她,她不知道。她喜欢他,他不知道。两个人桌上都有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一条线,她用小刀刻了好久,他也是。想彼此的时候她从左上角摸到右下角,他从右下角摸到左上角。好像这样能穿越空间的限制离彼此近一点点。高考之后,他还没来得及拿  相似文献   

17.
苏果进来的时候,黄诗诗正在店里一个人望天。苏果说,请问,氧气泡泡在吗?黄诗诗一惊,没人知道她这个名字,这是她上网时用的。但她立刻跳了起来,她告诉过一个人的,那个人在网上叫稻草人,真的名字叫苏果,是她在一个旅游网上贴了帖子,约人和她一起去敦煌时认识的。啊,黄诗诗说,你是稻草人。两个人都装作不经意地打量了对方。苏果穿了苹果牌的牛仔裤,上面是红色的T恤,T恤上是奇怪的图案。黄诗诗想,怎么他也像美院毕业的学生呢?黄诗诗说,以为你不会来,我没想到你这么认真。苏果说,怎么会,我还以为你骗我,寻了地址来找你,…  相似文献   

18.
卫宣利 《新青年》2005,(6):21-23
23岁那年,她爱上一个离婚男人。那个男人长她8岁,从上到下都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善于揣摩女人的心思,对她又温柔体贴,很自然地便陷了进去。但是他对别的女人也一样好———在和她交往的同时,还和另外一个女孩儿纠缠不清。这她也是知道的,但是她不信,不信自己的优雅美丽和聪明才华敌不过那个平庸俗常的女子。她爱他爱得热烈而固执,那么骄傲任性的一个女子,在他面前,变得无比卑微。当然也是有过快乐的,在一起时,他总是很细心地照顾她。他有一手好厨艺,只要她想吃的菜,他做出来总会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他知道她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这让她觉得他…  相似文献   

19.
她出生在美国东部密西西比的一个偏僻小镇,家境贫寒.她的父母并没有结过婚,在她出生后不久便分手了.她的姑妈给她取名叫"orpan"--旧约圣经"路得记"里一个卑微女人的名字.她被扔给了外祖母照顾,半文盲的外祖母自创"象形法"教她认字.  相似文献   

20.
为自己点赞     
正接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短信,让我立马儿加她,说有重要的事。我翻遍记忆仓库的犄角旮旯,也没有和她名字相关的一点痕迹。于是,我小心翼翼回了一条短信:美女,我们认识吗?她回复:什么美女?美女她妈。刘君你不认识吗?我是他太太。切,刘君怎么不认识呢?老乡兼战友,一条炕上睡过三年觉,一个锅里吃过一千多顿饭,是共过患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