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汉语"普通话"中的地域性差别,发现言语特征,找到从有限的以普通话发音的语音材料中提取出更多地域性特征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地域性言语识别技术水平,更有效地为案件分析定向服务。方法在建立较大规模的《面向案件言语识别应用的汉语"普通话"语料库》及查询检索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结果人们说普通话时会在声母、韵母、声调、重音、儿化、轻声等语音方面和词汇、语法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现其母语方言的固有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以调值特征为中心,声韵特征相结合"、"利用各类特征的总和进行综合评断"等方法进行识别。结论利用"普通话"语声进行言语人地域性识别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新形势下,言语识别技术在侦查以至整个诉讼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汉语语音的声调特征作简要介绍,探讨和阐述了其在言语识别技术中的重要价值:一是汉语方言中调类和调值特征具有突出的差异性,二是通过方言区推广普通话以及外族人和外国人的汉语习得,反映出汉语声调特征具有极强的稳固性。  相似文献   

3.
言语习惯特征在声纹鉴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言语习惯特征是人们在学习言语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影响,逐渐形成的一类语音声学特征,它包括:方言、口音、惯用语、俚语、赘语,有的人说普通话时夹杂的地方方言特征;以及言语的速率、清晰度、流畅度、语音喉化、气嗓音、言语缺欠等[1]。大量实验和研究表明,对个人语音特征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发声系统的解剖学形状和发音方法的动态个人特点。从生理、心理学机制来看,言语的形成包括言语神经机制、言语的脑机制、言语的感知、思维和反映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生理过程。每个人从“咿呀学话”开始,经过千百次“听想说”的学习、校练…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语音节律对汉语语法各个层面的广泛制约,使汉语语法学有必要建立“语音平面”。本文分析形态层面的节律制约,指出普通话绝大多数形态类型向单音词倾斜(有刚性、柔性、量性三级制约),分析了这些制约的原因及影响,并认为,节律制约在汉语中已不仅是言语调节,而且是语言规约,因此可成为语法的一个平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日本人所说汉语普通话的口音特点。方法从二语习得及与汉语方言比较等角度,对日本人所说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表现出的口音特点进行探讨。结果分别从声母、韵母、声调特点;书写相同但意义完全不同词的误用,单个汉字写法相同而字序相反的双音节词的误用,近义词、量词、副词、介词、关联词、虚词、动宾搭配等使用不当;句子残缺与累赘、语序偏误等方面分析日本人所说汉语普通话口音特点时。结论此分析方法可以为司法实践中分析语音资料的说话人是否为日本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件检验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把语言学作为刑事技术手段应用于侦查破案中,为文件检验开拓了新的领域。在办案实践中,充分注意作案人的言语特征,通过对作案人的言语识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侦查工作提供方向和范围,为认定作案人提供客观依据。本文试以运用语言学知识,然后结合本地区实际和所办的案件探讨了如何从作案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性别和地域特征等方面,给作案人“画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山西汾城方言紧喉音节与对应普通话音节在司法话者识别时的可比性及该紧喉音的声学特性.方法 利用VS-99语音工作站对山西汾城方言紧喉音节及对应普通话音节的韵律特性、音质特性等声学特性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 得出了汾城方言紧喉音的发声态主要为嘎裂声,汾城方言紧喉音对声母没有明显影响,紧喉音韵母与普通话韵母在共振峰频率上的一致性要远高于共振峰相对强度上的一致性等认识.结论 为在汾城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进行司法话者识别以及田野调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非言语行为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行为、声音、说话方式以及其他生理变化.侦查活动中,侦查员可以通过识别案件相关人员的非言语行为来识别他们是否说谎,利用非言语行为来为侦查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山西汾城方言紧喉音节与对应普通话音节在司法话者识别时的可比性及该紧喉音的声学特性。方法利用VS-99语音工作站对山西汾城方言紧喉音节及对应普通话音节的韵律特性、音质特性等声学特性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得出了汾城方言紧喉音的发声态主要为嘎裂声,汾城方言紧喉音对声母没有明显影响,紧喉音韵母与普通话韵母在共振峰频率上的一致性要远高于共振峰相对强度上的一致性等认识。结论为在汾城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进行司法话者识别以及田野调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两起利用非语音信息最终辅助确认了说话人的司法话者识别检验案件,发现在说话人识别中,当待检语音无法满足语图比对条件时,充分利用非语音信息所揭示出的个体特性将有助于解决话者识别问题。得出了当待检语音条件不充分时,依靠非语音信息来辅助进行话者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