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冷战结束以后,各国谍报机关和组织之间明争暗斗的现象经常发生。然而,“9·11”事件之后国际谍报界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作局面。究其原因,是恐怖主义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公害和公敌。“9·11”事件之后,美国从100多个国家获得了大量有关恐怖组织活动的情报。美  相似文献   

2.
美国联邦调查局是美国境内反情报侦察与保卫工作的主管单位,抓间谍、挖“鼹鼠”是其最重要职责之一。在其90余年的历史中,它曾破获许多大案、要案,擒获过数百名前克格勃特工以及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间谍,成功起诉过诸如波拉德、沃克间谍家族成员、埃姆斯、皮尔顿等震惊国际的谍海“大腕”。正因为如此,联调局在国际谍报界和执法界的名声越来越大,被国外同行视为最出色的反情报侦察组织。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学者认为美国“重返”①亚太的动因主要有促进美国经济复苏、遏制中国、保持经济领导地位、平衡亚太力量对比、履行对盟友责任、在亚太保持主导地位等方面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为维护既得利益与旧的世界秩序,而对新兴国家进行的围堵.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重返”亚太触犯了俄罗斯利益,对俄美关系、中美关系都有损害,加深俄美、俄中之间的“战略互疑”,使亚太局势更加复杂和不稳定.为应对美国攻势,俄罗斯积极调整亚太战略与政策,加强与中国等亚太新兴国家的战略协作,以合作促进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联合国总部,聚集了来自180多个会员国的3万多名外交官,可以说是世界上外交官最集中的地方。然而,在庄重的演说和温文尔雅的鸡尾酒会背后,却是谍报活动激烈角逐的场所。各国间谍情报人员云集于此,各显神通,使得这座高达39层的办公大楼弥漫着浓重的谍战硝烟。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利用联合国开展间谍活动更是有增无减。在联合国的许多机构里,到处出没着中情局特工的身影。如联合国特委会(“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委员会”的简称)就被中情局当作是对伊开展情报工作的一个工具。“特委会”的大多数武器核查专家来自美国。然而…  相似文献   

5.
谍报机关对外国大使馆实施窃听活动是司空见惯的事。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大使们的“金口玉言”。因此,大使成了外国谍报机关最重要的窃听对象。  相似文献   

6.
银行谍影     
银行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工商间谍纷纷将其活动的触角伸向充满金融秘密的银行业,点燃了银行谍报战的狼烟。周前,银行谍报战既有发生在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也有发生在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既有本国银行业的“同室操戈”,又有多国银行间的“赤壁雷战”。为了商业上的利益和竞争优势,他们不惜以间谍手法挖对手的墙角。日本银行业狼烟四起在金融业特别发达、银行林立的日本,银行间谍们剑拔省张,明抢暗创,角逐得难解难分。1976年5月,设在名古屋,生产家具贴面的大型企业维尼公司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7.
障眼法波普退役注册公司今年54岁的波普是美国俄勒冈州人,曾任美国海军军事技术侦察局谍报军官。他的职责是搜集并分析关于海军武器技术装备最新研究成果的情报,参与向美科研中心及实验机构部署海军新式武器的设计研制工作。1993年,波普首次赴俄罗斯“出差”时即进入俄安全情报部门的视野。由于那时他在俄罗斯还没有建立起过俄罗斯联邦安全情报部门4月20日披露了美国公民埃德蒙·波普盗窃超级水下导弹机密设计图的情况。4月5日,波普在与提供情报的俄一军工设计人员秘密接头时,被俄联邦安全情报部门的反间谍人员当场抓获。这一事件被视…  相似文献   

8.
从1945年到1953年,前苏联克格勃执行了一项持续了长达8年之久的旨在窃听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代号为“自白”的间谍活动。这项行动堪称是世界谍报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9.
《观察与思考》2009,(14):11-11
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和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7月6日在莫斯科签署一系列文件,就进一步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驻阿富汗美军补给借道俄罗斯,以及加强两国多方面合作等达成一致。梅德韦杰夫随后表示,这次会晤是“迈向全面提升双边关系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对两国均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关系紧密,图为普京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在交谈。3月14日至23日,俄罗斯与北约之间代号为“合作之箭05”的联合军事演习在荷兰的德毕尔空军基地举行。这对传统意义上的战略对手,携手举行军事演习,使得一些国际媒体对双方微妙关系的走向纷纷作出猜测。联合军演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标志着历经重大转变的俄罗斯北约双边关系,正在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在对待北约问题上,俄罗斯经历了由针锋相对到步步退让,再到谋求合作的演变过程。俄在“9·11”之后积极支持美国反恐,主动改善和发展同北约的关系。俄总统普京甚至暗示,俄…  相似文献   

11.
警坛信息     
公营的澳洲广播公司电视网不顾当局禁令,仍于五月二十六日播出一项报导,披露八十年代末期,该国情报单位“澳洲安全情报组织”的干员曾受美国指挥,趁中国驻澳大使馆兴建期间,在里面到处安装光纤电子窃听器,为其搜集情报。 上述谍报作业是由美国主持,  相似文献   

12.
行家的游戏     
能够影响和改变战争与历史进程的情报活动,无疑是谍报史上的大手笔,是谍报工作的至高境界。佐尔格领导的拉姆扎小组出色的情报上作,可以说达到了谍报活动的巅峰,被情报界誉为“行家的游戏”。 从1936年1月至1941年10月止,拉姆扎小组共向莫斯科  相似文献   

13.
核电产业是我国在新形势下保持核能力的战略性产业,一个国家的核电产业组织运作模式关系到国家产业竞争优势,本文在对“小业主”型的美国产业组织模式、“大业主”型的法国产业组织模式、“供应商”式的日本产业组织模式、“一体化”的韩国核电产业组织模式和“以业主为核心”的俄罗斯合作组织模式分析比较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核电产业组织现状,提出优化我国核电产业组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时事报告》2006,(6):7-7
今年3月以来,针对俄罗斯的崛起,美国单方面频频抛出针对俄罗斯的抨击。攻击主要有4个方向:民主问题、人权问题、能源安全问题和外交问题。对于美国发动的攻势,俄反击力度也很大。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3月27日说,美国散布俄罗斯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曾向萨达姆政权提供情报的消息是“出于政治动机”。俄主流媒体也不甘示弱,对美国进行了反击。由此观之,战略上互不信任甚至彼此互视为核打击敌人的“新冷战”特征已经具备。  相似文献   

15.
尽管近日普京在访欧期间明确表示了俄罗斯不准备加入北约的立场.但当选为俄罗斯总统以来,欧俄双方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今年美国发生“9·11”恐怖事件后,欧俄双方在安全与反恐怖主义方面加强合作的愿望更为强烈。欧俄已克服了因车臣战事引起的困难时期——  相似文献   

16.
8月30日,美国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参议员理查德·卢格公开将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划入对美构成能源威胁的“邪恶轴心”。卢格语惊四座,国际舆论大哗,俄外交部发言人卡梅宁说,俄罗斯对这种言论“表示遗憾”。进入2006年以来,俄美关系波澜不断,彼此不信任感进一步加深,美国官方和媒体对俄罗斯和普京总统本人的指责不断升级。有人惊呼:“新冷战”的阴云开始笼罩在两国上空。华盛顿频频挑战今年3月,美国著名的《外交》杂志发表文章,预言美将在未来10年后取得“核优势”,在遭受美国第一次核打击后俄罗斯将失去反击能力。这是对俄…  相似文献   

17.
《时事报告》2006,(5):6-6
2004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时,与胡锦涛主席共同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纲要》规定,双方将于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今年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将有250多场活动,涉及两国合作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由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政,“驴象之争”、“红色蓝色之争”、“朝野之争”,是政治角逐中的两极。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美国两党政治的极化和对立倾向越来越糟,国会里的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几乎不再往来,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后,美国成功地进入了俄罗斯的“后院”——中亚地区。美国在中亚得手以后,又继续向高加索地区挺进,继续实施自己的地缘政治战略,向原苏联地区国家进行军事安全渗透。美国在俄罗斯“后院”展开的咄咄逼人的攻势,可能对美俄关系产生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基于其战略利益和外交斗争的需要,几乎调动起一切手段,加强了对朝鲜的全方位监视。尽管美国曾多次表示“没有侵犯朝鲜的意图”,但是全天候监视朝鲜已成为美国对朝情报工作的“首要任务”。美朝两国在隐蔽战线上的新角逐正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