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9年国庆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23名科技工作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7名功臣中,有一个让许多人感到陌生的名字——郭永怀。这颗当年夺目的科技之星由于过早地陨落,使他的名字没有让更多的人熟知,但是他的功绩却是无法磨灭的。  相似文献   

2.
舒平  夏东 《党史文汇》2005,(6):32-34
1999年9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饱含激情地说:"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元勋"予以表彰.在追授"两弹一星元勋奖章"的7名功臣中,有一个为许多人感到陌生的名字,那就是郭永怀.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人能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内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一直令外国人很困惑。上个世纪80年代,来华访问的美国航天界专家,当面向后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时任航天部副部长的孙家栋院士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当时经济那么落后,条件那么艰苦,到底是什么让你们创造了这个奇迹?”孙家栋脱口而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人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并没有透露具体细节。因此,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对世人来说,“两弹一星”是怎样成功的仍然是一个迷。  相似文献   

4.
2000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召开“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历史回顾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主持。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参加过这一伟大工程设计和建设的有关领导、专家李觉、陈能宽、程开甲、梁守槃、刘敏、刘嘉树等同志应邀出席了座谈会。有关单位的学者樊洪业、王德禄、刘志光及中央党史研究室的部分研究人员也参加了座谈会。在座谈中,各位专家、学者围绕着党中央对“两弹一星”的决策和领导、研制过程中的曲折与甘苦、自力更生与依靠外援的关系、50年代形成的大科学体制的特点及影响、“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意义等问题各抒己见。他们回顾历史,抚今追昔,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现将座谈会的发言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2023年7月26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迎来了自己102岁的生日。这位中国科研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总体方案的设计者和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也是我国空间返回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和空间事业的开创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钱江 《党史博览》2003,(5):30-32
新中国成立后,"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和工程师颁发和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23位共和国功臣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  相似文献   

7.
杨善洲,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我早在10多年前就从各种报刊、电视上看到过他的感人事迹。一个老地委书记退休后荣获“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大家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相似文献   

8.
他,作为我国现代应用光学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光学领域,激光领域、精密机械、仪器仪表、计量科学、标准化技术、国防科技、空间遥感技术、信息技术等如此众多的领域里创造了20多个“中国第一”,被称为中国光学第一人; 当人们赞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两弹元勋的伟大功绩的时候,大都还不知道王大珩是何许人,直到1999年“两弹一星”沉甸甸的金质功勋奖章戴在他的胸前的时候,才知道他同样为“两弹一星”作出了卓越贡献; 1983年,美国抛出“星球大战计划”,举世皆惊,中国该怎么办,他心急如焚,亲自执笔,和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等四老联名上书邓小平,由此引发出我国科技界著名的“863计划”……  相似文献   

9.
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彭桓武身上有太多的传奇色彩。他,从小木讷少言,却对数字计算情有独钟,被称为先学会做算术题后学会说话的“神童”。他,15岁进清华,在英国拿下两个“洋博士”学位,33岁即被评选为英国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他的导师玻恩教授在给爱因斯坦的信中多次提及他,说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枚奖章,浓缩了武警部队重新组建30年来发展壮大的艰辛探索和神圣担当,凝结了数十万武警官兵立身做人的价值路径和精神坐标。就是这枚奖章,1999年7月16日,江泽民同志为其评选活动亲笔题词:“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同样是这枚奖章,2005年和2007年,胡锦涛主席先后两次亲切接见奖章获得者,并亲笔题写奖章章名。  相似文献   

11.
1965年5月14日10时整,我国首次原子弹空爆试验成功了。执行这次空投任务的是航空兵独立某团副团长、第一飞行员李源一,第一领航员于福海,第二飞行员刘景新,第二领航员张公祥,通信员孙兴富,射击员韩惠安。  相似文献   

12.
温乐群 《新视野》2001,2(4):4-7
伴随着迈入新世纪的脚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成立80周年的纪念日。回首中国共产党80年艰辛曲折而又辉煌壮丽的历史,我们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近一个世纪的日子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把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其根本的经验有三条:一、紧紧抓住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主要任务诞生于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拥有6400万党员的执政党,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和正确的。伟大是中国共产党率领各民族人民在有限的时空中创造了历史的伟业;光荣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学习和总结历史并借鉴历史的经验、智慧,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一贯重视和倡导的领导思想和工作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和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历史任务,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江泽民、胡锦涛等都曾发表过关于重史、用史、鉴史的精辟论述,有的已成为名言名句被广泛引用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仁义礼智信”与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克谦 《学习论坛》2005,21(4):49-51
“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具有高度概括和持久普泛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并利用其作为道德范畴形式的“品牌”价值,立足于当代语境给予新的阐释,赋予其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鲜内涵。本文对“仁义礼智信”在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中的意义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要真正实现顺民意、集民智、得民心、获民拥、聚民力,我们每位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毫不松懈地做到:谦虚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努力地为人民群众造福,坚定地靠人民群众做事,真诚地受人民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16.
彭德怀元帅是在军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邓小平在代表党中央为彭德怀致悼词中指出:“彭德怀同志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在衣食住行方面,彭德怀发扬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传统,公而忘私,不为自己谋一点私利,勤俭节约,堪称共产党员的楷模。彭德怀一生保持着节俭清廉的生活作风,成为共产党人光辉的典范,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制改革与腐败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渐次深入,促成了以寻租为目的的三次经济犯罪浪潮的依次退潮.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对于遏止政治领域的某些腐败形式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转型期反腐败工作的成效取决于政治和经济改革的推进程度.腐败的程度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而逐步降低,反腐败完全可以和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要按照服务,责任、法治、廉洁的要求和目标,全面规划服务型政府建设,按照公共服务的内在规律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科学合理的政府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以促进政府和公共组织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9.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认真探索和总结民族(这里主要是指汉民族)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客观规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前提或历史条件,提高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往往都要依赖公众的合供(coproduction)。不管是教育、健康,还是环保等领域的公共政策,离开了公众合供,就难以达到预期政策效果。但对于合供的研究,学界并没有给予与之在现实中地位相称的重视。本文梳理相关文献,提出合供需要一个灵活的框架来兼容多种定义。通过回顾合供研究经历的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萌芽时期、1990-2010年的缓慢进展期、2010年以后的全面爆发期,本文指出新进展主要在于关注微观层面的个体动机和宏观层面的合供绩效。本文认为,未来的合供研究除了关注微观动机和宏观绩效外,也需要关注非营利组织以及有效信息沟通在合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