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点人物     
李振声 1931年生,山东淄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55年的科学生涯中.他曾长期在西北埋头于小麦遗传及杂交育种研究,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育成了以小偃6号为代表的系列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他还创建了蓝粒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今年2月27日,他获得2006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2.
54岁的国家级农科专家李发生,是民建会会员、江油市政协副主席、绵阳市人大代表、四川省作物学会理事。 1965年7月,李发生高中毕业回乡,便领头建起了当时全省第一个生产队农业科研组,从事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科学试验与研究。30余年的钻研与实践,他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科学知识和经验。近年来,他的科研成果“加大九二○喷施剂量人工不  相似文献   

3.
豫政〔2007〕38号许为钢同志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小麦育种专家,2006年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多年来,他始终面向农业开展科学研究,追踪学科最新发展,在小麦品种的遗传改良、小麦产量育种优化模式、小麦品质改良、作物育种原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他选育的优质小麦品种郑麦9023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品种推广后,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单品种播种面积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省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鼓励先进,省政府决定奖励许为钢同…  相似文献   

4.
(一)这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的组织领导下,由山西、河北、河南、甘肃、湖北、江苏、安徽、山东、四川、广西等十省93人组成陕西小麦参观团,其中包括农业干部54人,农业社干部59人,从5月5日开始,参观了陕西省武功、长安、西安市等县市6个农业社,西北农学院实习农场,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试验地和展览室。在参观前,由陕西省农业厅谢厅长作了全省情况的介绍,在  相似文献   

5.
1994年7月2日是中国农学家金善宝的百岁华诞、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瑞环送来了花篮,李鹏为之题辞,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及九共学社还联合举行茶话会,赞颂百岁寿星金善宝的学术成就和道德风范自金善宝(l895.7一1997.5支,浙江诸暨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917年考入了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1920年以优异成绩毕亚并留校任斤城小麦试验场技术员。南京高等师范改为东南大学后,金善宝又回校补修大学本科学业,1926年在东南大学园艺系毕业01927祖929年在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月930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康乃尔大学农学…  相似文献   

6.
翻开何成礼的履历,从上大学到当技术员,从当副局长到副县长,从苍溪县到广元市,虽然身份几度变化,职位几次升迁,但他的人生轨迹却始终没有离开农业。一直以来,他情系川北这块热土,致力于父老乡亲的脱贫致富。振兴农业责无旁贷苍溪县是四川省广元市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大县,也是贫困县。1981年,从南充地区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何成礼被分配到苍溪县农业局任驻区农技干部。由于工作干得非常出色,1984年何成礼被提拔为苍溪县农业局副局长。担任一个农业大县的农业局  相似文献   

7.
黄淑帧的家与千万个普通家庭一样,由父亲、母亲、女儿构成了三口之家。丈夫曾溢滔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他作为基因诊断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遗传性疾病分子缺陷的研究,完成了20多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先后20多次荣获国家、部委和省市级的重大科技成果。妻子黄淑帧,是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分子遗传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她原先是外科医生,后来进行医学遗传学的研究,1995年“半路出家”加盟转基因动物课题组,当起 “羊医生”。女儿曾凡一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6,(16)
正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赵振东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小麦遗传育种技术,主持育成了济南17、济麦19、济麦20、济麦21和济麦22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丰收6月,麦浪翻金。无论是齐鲁大地还是北疆南国,广袤的农田中常年都会见到一位古稀老人的身影,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他所育成的"济麦22"等名优系列小麦品种,已累计推广超过4亿亩,解决了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新增400多亿斤小麦和400多亿元经济  相似文献   

9.
周武忠1963年出生在江阴市定山北麓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山青水秀,绿色资源丰富。每当春天来临,那一丛丛、一簇簇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给孩提时的周武忠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喜爱绿色美丽的田野,钟情花树,酷爱园艺。后来他考取南京农学院园艺系,圆了他少年时的梦。1984年,他从南京农学院果树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工作。适逢系里新增设观赏园艺专业,领导便安排他去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进修,让他担起了参与创建观赏园艺专业的重任。当时,花卉科研刚刚起步,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周武忠勇于开拓,独辟蹊径。从1978年起便把研究方向转到了花卉文化和园林美学两个课题上。农学院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田作  相似文献   

10.
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农业发展对策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韧博士本刊记者殷真梁丽萍王韧,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生物防治专家,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1985年获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农学院昆虫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在中国农科院生防所工作,...  相似文献   

11.
翻开何成礼的履历,从上大学到当技术员,从当副局长到副县长,从苍溪县到广元市,虽然身份几度变化,职位几次升迁,但他的人生轨迹却始终没有离开农业。一直以来,他情系川北这块热土,致力于父老乡亲的脱贫致富。振兴农业责无旁贷苍溪县是四川省广元市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也是贫困县。1981年,从南充地区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何成礼被分配到苍溪县农业局任驻区农技干部。与农业打交道,对于年轻的何成礼来说,可谓不费吹灰之力。由于工作干得非常出色,1984年何成礼被提拔为苍溪县农业局副局长。担任一个农业大县的农业局副局长,何成…  相似文献   

12.
李振声,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1931年2月出生于山东淄博,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现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研究员,当选过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农业改革和发展中的“两个飞跃”问题——访郭书田先生本刊记者唐鸣郭书田1931年生,内蒙古人。1948年毕业于绥远省农科职业学校。50年代在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北京农业大学从事教育管理工作。60年代至90年代,先后在国家农垦部、农林部、农牧渔业部和...  相似文献   

14.
百岁老人金善宝,1895年7月生,今年正满百岁。辛亥革命那年他正在家乡诸暨读书,新中国成立时金瞢宝早已成为著名农业科学家、教授。凭着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凭着他的人品、道德和文章,建国后他被任命为南京大学农学院和南京农学院院长、南京市副市长。1957年3月调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如今,金老仍是名誉院长。今年7月的一天,我为庆祝九三学社建社50周年活动事拜访金老——他是九三学社名誉主席,也是目前寓居北京唯一尚健的九三学社创始人。金老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之后,我们谈起了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谈起了“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15.
高伟 《台声》2011,(5):46-49
黄威廉教授是台湾新竹县关西镇深坑乡人,是定居在祖国大陆的台湾省籍植物地理学家。1947年台湾“二·二八”起义爆发时,他正在台湾大学森林系求学。“二·二八”起义后,为躲避战乱和白色恐怖,他不得不暂时返回祖国大陆,来到他父亲——著名台籍教育家黄国华年轻时从日本回国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贵州,进入贵州大学农艺系读书。  相似文献   

16.
陈毅夫,湖南湘乡人,1941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八期。抗日战争期间,曾参加滇缅反攻诸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分配到渤海区茶淀建设机械化农场当技术员,后调场部科研所任组长,这期间,他带领组员经常向天津市农科所学习引种、选种、育种技术和品种比较试验。经过两年的实践,在育种和科学种田上取得一些成绩和经验。从此,他对农业科技产生了兴趣,并结下不解之缘。1952年,苏联米丘林育种事迹传到中国,各省、地、市、县农科院所相继成立了米丘林育种小组,开展育种研究,这更坚定了陈老从事农业科研的决心。他兢兢业业潜心于改良稻种的研究。50年代,经过…  相似文献   

17.
台湾岁月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方生的履历上,记载着这样的人生经历:方生,原名陈实,1925年9月9日生于福建省连江县。少年时代,在福建省立福州中学和福建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读书。1946年2月到台湾,在新竹一家粮食事务所找到工作,给该所台湾省籍职员教授国语。同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台湾大学,就读于该校农学院农业经济系…… 在台湾的岁月,是方生投身革命运动的开端,令他终生难忘。1947年,方生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台湾人民“2.28”起义,和起义群众一起,冲击设在新公园的广播电台,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血腥镇压。此后,在同学中享有很高威信的方生,当选为农学院学生会主席。1948年,台  相似文献   

18.
回顾过去,我所从事的森林培育学教学和泡桐研究工作,都和我所在学校的发展、河南林业的发展紧密关联,许多事都亲自参加过,并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可以说,我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有益的启示 1953年,我从华中农学院森林系造林专业毕业,服从国家统一分配,来到当时位于开封禹王台的河南农学院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他,指导农民种植小麦,使金坛市小麦连续五年增产;他,创新"一菜两用"栽培模式,使金坛油菜亩效益突破1200元;他,参加农业保险损失测定,创造性地探索出农业保险新思路。他,就是金坛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9,(21)
<正>10月10日至17日,应四川省台联邀请,以会长陈达孝为团长的美东台湾客家联谊会一行30人来川参访考察。该团成员大多是赴美打拼多年的台湾同胞,所从事的行业涉及医药、农业、教育等多个领域。在川期间,参访团在成都感受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在甘孜州、凉山州了解了四川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情况。省台联秘书长彭英陪同参访。10月11日晚,四川省台联刘琪会长在成都会见了参访团一行。刘琪对美东台湾客家联谊会长期以来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他说,四川作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