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凡是研究过“文革”历史的人,对江青的印象都比较深刻,国外有的报刊还不时对她有所报道.在“文革”期间,江青倚仗毛泽东的权威和她自己的地位,呼风唤雨,权力极大,影响极深,这是不容置疑的.“文革”开始以后,阵伯达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江青任第一副组长.陈伯达有一段时间因病体假,中共中央任命江青为代理组长,负责文革小组的全面领导工作.即使陈伯达在组长的岗位上时,江青也是实际上的一把手,往往是她说了算.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江青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中央核心领导成员之一.1976年10月6日,她被中共中央隔离审查后,拒不认错,更不认罪.在法庭上,她以“大义凛然”的姿态,大声呼喊:“我怕过谁,我是无法无天.”亲眼看到过江青这样表演的人,可能会问:“江青这样一个硬骨头、不怕死的人,怎么会自杀呢?”  相似文献   

2.
不知何处去江青的保密观念是比较强的。1970年夏季在江西庐山召开党的九届二中全会是毛泽东提议,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决定的,会议要求九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内容要绝对保密,连自己的秘书也不准透露。江青对此项纪律是严格遵守的。1970年8月18日下午,江青在办公室里看文  相似文献   

3.
尹家民 《党史博览》2004,(12):37-38
一上庐山,江青没有什么政务活动,主要是看风景   1959年7月24日,江青第一次到庐山.当时,毛泽东将在庐山主持召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江青本来在北戴河休养,在那里等候毛泽东归来.她给毛泽东打过电话后,毛泽东让她坐飞机赶到庐山.那时江青并无实职,只能算是毛泽东的秘书.(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时,决定正式任命毛泽东的秘书,即陈伯达、胡乔木、叶子龙、田家英、江青,人称“五大秘书“.……  相似文献   

4.
出席九大,当众给陈老总送像章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基层党组织都还没有恢复或建立,绝大多数党员还过不上组织生活.九大代表无从选举产生,而是由中央和各地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协商推举出来的.这使林彪、江青一伙得以把他们帮派体系中的许多人塞进代表行列,其中不少进入了中央委员会,造成九大在组织上的严重不纯.  相似文献   

5.
钱江 《党史博览》2013,(12):51-54
江青在1969年春中共九大召开之后逐步插手体育界。她的关注点从乒乓球入手。最终将“文革”中升任国家体委主任的庄则栋完全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不少曲折离奇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江青是个特殊人物。她是“四人帮”的核心,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累累罪行,于1976年10月6日被中央隔离审查。江青被隔离审查时和之后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本文根据江青被捕之后接触过她的人的回忆等真实史料,描述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江青被捕时,一言不发。她把文件柜的钥匙封在牛皮信封里,写上“华国锋同志亲启”1976年10月6日晚,住在中南海万字廊201号的江青心情烦闷。此前,她与华国锋发生了几次争吵,争吵中,尽管江青气势压人,而华国锋的口气和缓,但华国锋在实质问题上没有向她让步。江青要掌管毛泽东的文件,华国锋不同意。华国锋决定…  相似文献   

7.
畸形的“革命样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现代戏绝对不是江青的发明创造。 早在1958年,京剧《智取威虎山》和《白毛女》就分别在上海、北京引起轰动。1964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推出了37个剧目。其中就包括几乎所有后来“样板戏”的改编原作。也就是在这次会演期间,江青发现了一次绝好的历史机遇:她除了擅自安排毛泽东接见演员外,还在座谈会上发表了“文革”中被称为《江青同志谈京剧革命》的讲话。在讲话中,她说:要在舞台上塑造当代的革命英雄形象,要由领导亲自抓创作,抓剧本。于是,“三突出”和“高大全”的创作原则,就在她的“亲自”炮制下出笼。 上海的柯庆施、张春桥,全力支持江青插手京剧改革。1965年3月16日,《解放日报》的评论称赞《红灯记》“是京剧现代化的出色样板”。“样板戏”之称,始肇于此。  相似文献   

8.
从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毛泽东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1972年2月曾突然出现休克,经抢救方脱离险境。此后,毛主席身体状况一直堪忧。 1972年10月的一天,江青忽然来见毛泽东,毛主席对秘书张玉凤说“她要来就让她来吧!” 在江青走后,毛泽东气喘吁吁地对张玉凤说:“她看我身体不行了,为自己准备后路,要分我的遗产稿费了。” 过了两天,主席叫张玉凤到会计室取了三万元,送给江青。三万元,在那个年代,可谓天文数字,但江青看了以后,却说:“小张,3万元对你们来说,不算少了,对我来说是不够开销的。”随后列举了一大堆开销项目。1975年7月,江青给张玉凤写条子说:“请在主席暇  相似文献   

9.
为安抚江青,毛泽东出面为她请摄影老师江青正式拜师学习摄影始于1962年,而对摄影产生兴趣却始于1959年。那时江青生了几年病,爱使性子、脾气暴躁、喜怒无常,情绪很不稳定。毛泽东非常理解江青的痛楚,希望能为她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因此,1959年和1961年中央在庐山召开的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1991年5月13日,一起床,江青就让工作人员把当天的《人民日报》送到她的房间,她立即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似乎要在报纸上寻找什么。找了一会儿,她随即用钢笔恼怒地在报纸的第一版上胡乱写起来。其中写得最多的是“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 对于江青来说,5月13日确实是值得纪念的。25年前的5月1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江青被任命为“文革小组”副组长。“文革小组”当时权力极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许是勾起了江青对显赫的过去的怀念和对今天处境的极其不满,她用钢笔在这张报纸上发泄她的情绪,写了很多对他人进行攻击的语言。她还认真地写道:“主席,您的学生和战士来看您了。”医生和工作人员已经对她的反常举动有所觉察,为了防止出现不测,一直想办法稳定她的情绪,24小时不离开她,并把一切可以用来自尽的物件取走,要求她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江青给社员“现场改名”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正在全国蔓延。妄图篡党夺权的江青乘机到处煽风点火,在天津市宝坻县小靳庄表演了一出闹剧。 这场“评法批儒汇报会”名义上是由天津市委主持,小靳庄农民唱主角,其实成了江青个人表演的舞台。社员们的“评法批儒”发言,没有一个不被她中途打断,没有一个能按自己准备的内容说到头的。  相似文献   

12.
正4月1日中共九大在北京举行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共九大在北京举行,九大对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4月28日,中共九届一中全会选  相似文献   

13.
金秋十月,记者在北京出席由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时,中国记协主席吴冷西向记者披露了他同穆老问毛泽东状告江青这一珍闻。年逾八旬的吴老慈祥地笑着告诉记者:“这段历史的细节,我今天算是对你首次曝光,你可以公开报道它!“1975年9月,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昔阳召开,邓小平同志按照党中央的安排,在会议上发表了讲话。谁知江青却赶到会议上大放厥词,喧宾夺主,口口声声地说她‘代表毛主席向大家问好’,并且露骨地宣扬(水洗)中‘宋江架空晁盖’,以此影射邓小平同志。“正在会议上采访的新华社记者,…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15,(6)
<正>主持人:郑仲兵、李宇锋参加者:杨银禄、阎长贵、赵柳恩、周淑英访谈对象:马晓先(江青最后一任保健护士)时间:2006年2月25日初到江青处李宇锋(简称:李):您是江青最后一位护士,在江青那里一直工作到她被隔离审查,还监看了她一段,从服务到监护,这种角色转换很有意思。现在就请你谈谈有关情况。马晓先(简称:马):我的工  相似文献   

15.
我曾在陈少敏同志领导下工作过。对这位坚强、正直的共产党人的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品格永远难以忘怀。最为可贵、最令人敬佩的是她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的大义凛然的举动。1968年10月,我党在北京召开了八届十二中全会,会上除批判“二月逆流”外,主要议题是讨论开除刘少奇的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大会在林彪、江青和他们的党徒气势汹汹的压力下,整个会场的空气十分紧张,全体与会人员都被迫举手,表示赞成。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陈少敏同志,她爬在桌子上,闭着眼睛,一言不发,坚决不举手,投下了一张反对票。当然,她清醒地意…  相似文献   

16.
中央召开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于1975年9月15日在昔阳县开幕,10月19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前夕,毛泽东提议:凡能去的政治局委员,都要参加这次会议。这样,邓小平和当时中国政坛的一些重要人物先后来到昔阳虎头山下。江青怀着她的目的,于9月8日提前到了大寨。她风风火火地带来多个随行人员,还从北京运来四匹马,一卡车评《水浒》的印刷品和电影、电视片以及放映设备等。9月15日上午9时,大会开幕。邓小平在会上讲了话。开幕式由华国锋主持,陈永贵致开幕词。在讲整顿中,邓小平鼓励大家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努力奋斗。并强调指出:要有农业这个基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青是一个有着极强表现欲的人,自从她与毛泽东结婚后,她的这一个性更加突显。江青喜欢看戏、买唱片、摄影。在《毛泽东遗物事典》显示,日常杂费开支表中,江青在摄影方面花费较多。她经常到各处拍片,还利用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一心想举办个人摄影展。毛泽东从大局出发表示坚决反对,并出面干预,江青的摄影展最终也没能办成。故事的源头还得从庐山会议说起。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九大以后,我(作者曾任江青秘书,编者注)发现一个叫李云露的人经常给江青写信,告诉江青她的生活比较艰苦,江青每次看完信以后都置之不理。李云露是江青同父异母的亲姐姐,以前住在中南海,给江青做家务、带孩子,后来得罪了江青,被赶出了中  相似文献   

19.
<正>江青竭力向人们证明,她不是靠毛泽东,而是靠自己。她只希望别人称她为"江青同志",她不希望、不愿意别人称她"毛泽东夫人"。江青的最后一任保健护士马晓先讲过毛泽东逝世后的一件事。她说:主席逝世的消息一公布,国内国外的信件不断地寄来。江青把这些信分作两摞:凡是写"政治局委员江青收"的放一摞,凡是写"毛泽东夫人江  相似文献   

20.
第九节江青又打又拉彭勃拒上贼船 1973年1月11日,江青带着一帮人又闯到了八一厂.彭勃一边迎接,一边让人打电话请李德生主任来,他怕江青胡搅蛮缠,有了麻烦无法对证. 可江青这次一反常态.她满脸堆笑,主动与彭勃握手.这场景使彭勃有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闲谈中,江青说:"彭勃,你字写得很好嘛."彭勃随应着说:"我读书不多,只是平时自己爱写写划划,说不上好.江青同志在哪里见过我写的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