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民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切的问题,在中国,显得更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农民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理论研究成果也不少,但对于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系统研究,与改革发展相比,还不够,迫切需要再研究,否则,将直接影响着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令人可喜的是,最近,我们看到了由费孝通、于光远、何康任顾问,马洪撰写总序,中国社会科学院王贵定任编委会主任的《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丛书》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套丛书是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是一套中国农经学界一批老中青学者长期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实质、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实质、原因和对策冯兰,李守经中国的农业、农村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因此,“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归根到底,要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①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性问题。农民是社会的主体、市场的主体,如果农民问题解...  相似文献   

3.
"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1]如果用这一观点解读中国农民问题,很显然,"自由而全面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实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较以往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至今仍面临许多困难.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民问题,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努力促进农民与自然、社会及自身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谢双明 《传承》2009,(4):42-44
邓小平认为,中国的改革应该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即应该从农村改革开始。在改革以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左"的政策,我国的农民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生活与生产极为困难。邓小平立足于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立足于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现实条件,从占人口80%的农民的视角,获得了对当代中国农民和农民问题的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认为,中国的改革应该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即应该从农村改革开始.在改革以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左"的政策,我国的农民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生活与生产极为困难.邓小平立足于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立足于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现实条件,从占人口80%的农民的视角,获得了对当代中国农民和农民问题的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研究在上海的农民犯罪问题的意义在于:一、当代的农民犯罪,不同于传统的农民犯罪,流动和开放的格局使得农民犯罪的最大市场正在向城市集中;二、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与中国农民问题杨爱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思想理论,对加深中国国情的认识及自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现代中国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现代中国农民问题陈赞才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农民问题,他为中国农民的翻身解放,为改变中国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奋斗不息,并取得了卓著成效。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民问题仍然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研究毛泽东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4个人中有3个是农民,全世界4个农民中就有1个是中国农民,因此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政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著名农村农民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陆学艺先生的文章提出了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精辟见解。  相似文献   

10.
<正>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开始对农民问题有所关注。陈独秀是中共早期杰出的农民运动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农民问题,较早的把农民纳入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状况和农民问题,将农民参加作为中国革命的出路。一、陈独秀是较早思考农民问题的共产党人之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中心工作是开展工人运动。当全党普遍重视工人运动  相似文献   

11.
当代农民的爱与恨本校培训部学员应代明中共湖北省五峰县委书记当代农民究竟爱什么,恨什么?这个问题是研究农民问题的基础,也是制定正确的农业政策的客观依据之一。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农民的爱与恨与市场有着紧密联系。农民为什么爱市场?首先是金钱的吸引。...  相似文献   

12.
李桂英 《桂海论丛》2006,22(1):64-66
农民问题有两个核心:一是土地问题,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土地问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当代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即进行大胆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扩大和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并通过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和市民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较早关注农民问题,研究农民问题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中,对农民问题的科学分析是毛泽东思想体系得以形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以后谁来当农民”不仅是一个将来时问题,更是一个现在时问题。那就是城市化进程中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境遇:为什么农民非得远离土地才能致富  相似文献   

15.
沈浩 《前沿》2005,(9):28-30
农民问题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形成了一套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农民问题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农民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以及革命道路理论、土地革命理论、工农联盟理论等五方面。  相似文献   

16.
曲新英 《理论月刊》2003,(3):128-128,141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农民问题是一切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身份转化的自主性及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中国农民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农民问题剖析刘锋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正确处理农民问题对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肇端于70年代末的农村改革,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农民问题。如今.改革已经走过了18年的历程,农民问题的现状如何?还面临哪...  相似文献   

18.
有人这样说过:“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这话掷地有声,意蕴无穷。能不能解决好农民问题,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败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当前扩大内需,启动经济的宏观政策能否见效,关键也取决于能否增加农民收入和有效开拓农村市场。“三农”问题之所以成为瓶颈制约,仅从经济方面找原因和想对策是很不够的,还应通过对社会关系的多层面分析,用大视野全方位审读农民问题。一、歧视农民的社会意识必须改变解放以来,…  相似文献   

19.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三农”问...  相似文献   

20.
用大视野审读农民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人这样说过 :“读不懂农民 ,就读不懂中国。”这话意蕴无穷。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 ,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 ,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当前“三农”问题之所以成为“瓶颈”制约 ,仅从经济方面找原因和想对策是很不够的 ,还应通过对社会关系的多层面分析 ,用大视野全方位审读农民问题。一、歧视农民的社会意识必须改变解放以来 ,我国农民的社会地位虽然逐步有所改善 ,但其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从理论和法律地位上讲 ,农民是全体社会成员中具有平等地位的构成部分 ,与工、兵、学、商、干享有同样的权利 ,并不低人一等。但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