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一、市场经济与犯罪的关系犯罪是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经济发展是否必然产生犯罪?犯罪是否同经济必然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都是犯罪学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研究当前犯罪问题时,我们既不能回避,也不能盲目地不加分析地肯定或去否定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认为,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个人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犯罪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就必然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  相似文献   

2.
苗伟明 《政治与法律》2005,1(2):102-108
根据马克思主义利益论,犯罪实质上就是人类利益冲突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因此,人类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不断调整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协调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人类社会的犯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控制.据此,本文从利益的角度,通过对犯罪控制目标、根据和途径的深层思考和理论分析,得出犯罪控制就是对人类利益冲突的一种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张泽涛 《法律科学》2005,23(2):97-103
美国学者帕卡的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对我国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帕卡的学说还是有不足之处 :忽视了被害人的存在 ,也没有意识到对犯罪除了运用国家的刑罚权外 ,还有大量的私力救济以及官方的非正式惩罚与预防行为 ;在诉讼模式与具体制度的设计上 ,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学说过于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对抗 ,而没有注意其相互统一和兼容之处。帕卡学说对我国的启示体现在 :学界过于强调了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之间的差异 ,对它们在侦查制度上共同之处的研究失之准确 ;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该以职权主义模式为主 ,适当借鉴英美当事人主义中的合理因素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的利益应该同等尊重 ,保障被害人参与诉讼过程并影响判决结果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即为“礼仪之邦”,中国社会很早就建立在“礼”的基础之上。犯罪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对其的研究也不能离开“礼”的视野。无论是其关于犯罪的概念,犯罪的罪名确定,犯罪的原因还是对犯罪的防止都与当时的礼仪文化密不可分,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理解和吸收西方犯罪学思想的文化遗产和基础。只有在认真梳理我国传统犯罪思想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现代犯罪学理论,来解释和研究解决发生在中国这片地土上的犯罪问题。中国古代犯罪思想发端于先秦时期,并对中国历代犯罪思想影响深远,可以说,不论是两汉还是唐宋,以至明清,中国传统犯罪思想都没有背离先秦时期的主要观点,而只是在其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梁利 《法制与社会》2011,(23):10-11
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犯罪活动都是危害社会的毒瘤之一,因此探讨如何对犯罪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探析犯罪控制的有效途径以及犯罪控制计划,就必须对引起犯罪的各个根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且掌握新时期犯罪的一些新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有效地方式和方法来实现犯罪控制的有效、有力。本文即试从这一角度来探讨犯罪控制途径和犯罪控制计划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犯罪控制宏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犯罪控制就是使犯罪不超出一定范围或使犯罪处于自己的影响之下,即将犯罪状况限制在正常度以内。所谓犯罪正常度是指具体时空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犯罪状况可以容忍的限度。犯罪控制的首要选择是社会控制,即通过对影响犯罪生成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控制把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组织尽可能带进持续发展的有序状态。犯罪控制的次级方案是法律控制,包括刑事立法控制与刑事司法控制两个方面。应当说,司法控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犯罪控制的策略重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其组成要素中的施控者、受控者和控制作用的传递者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同时犯罪控制是一个处于始终不断的信息变换和反馈状态中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7.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制度在内地、澳门刑法中均有规定.两地虽同属大中华法域,但二者的法律环境和所属法系都有所不同,因此,无论是在法律规定或是理论见解上,两地都存在相同或相异、以及值得彼此借鉴学习之处.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对内地和澳门刑法中的犯罪未遂、犯罪中止进行比较浅析.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传统犯罪客体理论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传统的犯罪客体理论一向认为犯罪客体是刑法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因而是犯罪构成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这一理论存有缺陷。文章认为传统的犯罪客体不过是刑事立法所要保护的一种社会利益,它是刑事立法设立某种犯罪的根据,但不可能成为犯罪构成的一个必要要件。而作为犯罪构成之中的犯罪客体实质就是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犯罪:利益背景与刑事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存在深刻的利益背景 ,知识产权犯罪是利益权衡下的结果。控制这种犯罪行为的制度设计应该不涉及道德评价问题 ,它应当能促使市场主体为了自身的最大利益理性地选择尊重知识产权。在制度设计中加大犯罪的法律成本 ,是目前有效控制这类犯罪的关键。具体途径是 :严密保护知识产权的法网 ;增强刑罚的即时性。  相似文献   

10.
樊文 《法学研究》2011,(3):112-137
1979年以来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忽视或遗忘了刑法的特征与内在价值,高估了刑法影响人的行为的可能性,刑法一直保持着在功能化方向上的惯性,刑罚结构和刑罚适用面临着重刑主义的突出问题。我国的犯罪控制存在着惩罚主义的结构特征,然而惩罚主义的意愿和努力,并没能有效遏制犯罪规模和犯罪的总体严重程度迅猛发展的势头。在刑事政策和刑罚体系的主导思想没有做出重大调整前,刑罚轻缓化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