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永胜,农四师七十二团的一名下岗工人。下岗后从摆地摊卖小百货起家,历经拼搏,现在拥有一个商店、一间澡堂、一辆桑塔纳小轿车、480只生产母羊,总资产达到40余万元,被评为农四师再就业“十佳”创业明星。 1989年,七十二团水泥厂倒闭后,祁永胜被分配到团链条厂工作。由于该厂经济不景气,没多久他就接到了下岗通知书。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极力使自己冷静下来。他和妻子一合计,拿出家中仅有的200余元积蓄,憋着一股劲,迈出家门,在七十二团繁华地段摆开了地摊,从此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苦干了一年,祁永胜拥有了自己的小铁皮商店。靠着诚信经营、磊落取利的原则,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随后又租了间临街的门面房开起正规的百货商店。随着七十二团经济的发展,商店越办越多,提货却要到百公里外的伊宁市。祁永胜又以超前的眼光和胆量不失时机地开了该团第一家百货批发店,品种达四五百种。创业的路上总有艰辛相伴。为了方便顾客,他把货摆在院内,早晨天不  相似文献   

2.
<正>许柳英是农四师七十二团目前唯一的女连长。12年前农四师组织部去湖南湘潭农业专科学校招聘人才,她和现在成为他丈夫的严瑞喜双双来到了七十二团。1997年10月,严瑞喜、许柳英深深地被"兵团屯垦戍边将士们一锄一犁开垦出的万顷良田,建立起的林立高楼……"打动了,大学毕业后他们和班里22位同学一起西行来到农四师。当时,严瑞喜分配在七十二团一连任技术员;许柳英分在七0团种子站工作。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加上通讯设备落后,大部分同学打起退堂鼓陆续回去  相似文献   

3.
再就业广场     
只不过是 从头再来 罗雪莲 罗雪梅 当他时值年富力强、正准备大显身手之际,因企业改制,他下岗了。但3年后,他却成了肖尔布拉克远近闻名的再就业明星,他就是农四师七十二团原俏星乳品厂副厂长张新意。 下岗后,他怎么也想不通,也曾一度消沉、彷徨过。有好心人劝他去团里找找看,但他放弃了。他想:自己就是不当领导了,也还是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难道自己只有坐等组织上安排,就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吗?  相似文献   

4.
3年前,农四师七十二团371名工交建商系统的下岗职工走进了团再就业服务中心。3年后,他们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之路。全团下岗再就业率达到100%,走在了全师再就业工作的前列。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一部分职工告别了工作岗位,成为下岗工人。该团党委从讲政治的大局出发,把下  相似文献   

5.
正你很难想象,一个媳妇如何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年迈生病的婆婆,你也无法体味到她们婆媳之间的苦与乐。这个感人的故事在农四师七十二团已传为佳话。农四师七十二团七连职工周新梅,性格泼辣、干净利索。她的丈夫蒋晓林,为人朴实厚道,是水利灌溉科的一名配水  相似文献   

6.
农四师七十二团五连职工曹建平、冯玉兰夫妇20年如一日地照顾着毫无血缘关系的王家荣老人,使老人衣食无忧地安度晚年,在当地广为传颂。王家荣老人是七十二团五连的退休职工,今年已经97岁高龄。他和老伴一生没有生育过孩子,抱养了一儿一女,儿女们由于工作的需要都不在老人身边。王家荣与冯玉兰的养父  相似文献   

7.
倪建新1978年在农四师七十二团参加工作,1995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从事建筑行业的他,从一名普通职工逐渐成长为技术工、施工员、项目经理,直至副总经理、总经理。  相似文献   

8.
农四师七十二团为提高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引导职工种植高产值作物,今年在每个连队设立了农事宣传栏。七十二团十一连今年种植了2000亩制种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奥运会比赛的16天里,对兵团农四师七十二团广大职工群众无疑是最欢欣鼓舞的日子,他们通过电视一同见证了来自该团的姑娘王洁在奥运沙场上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辉煌时刻。该团父老乡亲一提起王洁这个25岁的女孩,人们的脸上就不禁溢满了幸福和喜悦。  相似文献   

10.
哈卡勒笑了     
8月23日,坐在"阳光伴我行"捐赠活动为他捐赠的轮椅上,农四师七十二团三连残疾人哈卡勒显得特别的兴奋。  相似文献   

11.
他是不幸的却也是有幸的,不幸的是36年前一场意外的车祸,瞬间夺去了他的健康;有幸的是尽管屡遭病痛的折磨,他依然凭借坚韧的意志打造了农四师七十二团自行车王国的辉煌。他便是现年  相似文献   

12.
<正>"曹师傅,往地里运的啥?这两年夺高产的秘诀是不是在这呢?"农四师七十二团十三连职工朱爱民追问着同连职工曹水平。别看曹水平只有45岁,可在十三连职工的心中,他已经成了种田的师傅了。七十二团科技致富带头人、十三连职工顾银川,9月份在团有线  相似文献   

13.
如今,农四师七十二团职工腰包“呼呼鼓”、生活“洗唰唰”、心里乐哈哈。缘何?3月9日,在如期召开的七十二团第七次五届职工  相似文献   

14.
<正>1986年,在天山脚下农四师七十二团以西20公里处,这个叫肖尔布拉克沟的地方,张金益和罗强及200余名年轻的工友们满怀憧憬和希望来到新建的水泥厂创业。为了方便本厂的牧民,张金益  相似文献   

15.
<正>2009年11月11日,在农四师七十二团举办的"生态养猪法"经验交流会上,有一位女士,外表朴素,说话流利。她的演讲朴实、真诚,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她就是七十二团生态养猪致富女能手马莉君。  相似文献   

16.
<正>她,矮矮的个子,黑红黑红的脸庞,全然是农家女的打扮。可熟悉她的人却称她为"馒头西施"。因为她的美不在外表,而在心里。她就是农四师七十二团加工厂的下岗女工叶多玉。2003年,叶多玉和丈夫所在的单位实行租赁承包,夫妻双双下岗  相似文献   

17.
农四师七十二团自去年实行"一事一议"后,得到了职工群众普遍欢迎。仅此一项为职工减负30多万元。"一事一议"替代了过去预收义务工费,钱花在什么地方、每项劳动  相似文献   

18.
8月21日是小麦兑现的日子,农四师七十二团九连的职工没有急着先领钱,而是先到会计那里签领了土地承包明白卡后,再到出纳那里  相似文献   

19.
两年间她先后投资24万元安装喷灌和滴灌设施,成为团场节水农业和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她就是今年被农四师评为"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的七十二团一连职工梁新华。  相似文献   

20.
已是50出头的黄成财是农四师七十二团七连的职工,由于七连人多地少,大田收入不丰。看到周围一些家庭靠着第三产业逐渐富起来,黄成财也动起了致富的脑筋。2002年,他四处贷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