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城市的国际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国际化与现代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经济发展是以城市为中心展开的,随着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的加强,城市国际化与现代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性城市作为城市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经济将直接加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和世界市场直接接轨,这必将推进我国经济和城市的国际化与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界出现严重经济危机后,有关中国发展模式的问题再次引起世界关注——中国过去30年之所以能高速发展,除了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之外,肯定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有人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的"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世界现代化语境下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模式"是世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一种称谓。这一模式的形成,是数代中国人不断努力的结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自觉认识、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当代中国国情的正确把握。与世界上其他现代化模式相比,中国模式具有一系列鲜明的个性特点。它的形成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在世界现代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模式"作为"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与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其他模式相比,有其自身的典型特点。同时,"中国模式"的成功无论是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衰成败,还是对其他后发现代化国家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第六届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北京宣言》指出,“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城市文明高度发展的世纪。”二十一世纪则是“城市世纪”,并强调:“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功能的国际化日益明显,城市之间更加相互依赖,需要我们在繁荣与平等的原则下,在更宽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加强交流与合作。”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中国加入了 WTO,中国城市的发展纳入了世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提出建设中国的经济中心、90年代建设亚太国际金融中心,到90年代末提出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这既是上海敢于不断挑战自我的具体体现,也是世界经济与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上海提出的客观要求。温家宝总理2 0 0 3年9月在沪考察时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上海要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再攀新高峰,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担当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上海各级政府应具备怎样的能力,是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在社会发展和世界变化的…  相似文献   

7.
世界城市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建设世界城市,必须坚持世界性和民族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城市功能与城市内涵的有机结合,走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世界城市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建设世界城市,必须坚持世界性和民族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城市功能与城市内涵的有机结合,走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的世界全球化潮流所向,使实现现代化成为各国无可规避的历史命运。作为一个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同时又是积贫积弱已久的传统农业国家,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历程中最为艰难曲折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现代化,是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进入中国的双向进程;现代化的模式选择和发展战略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现代化模式和战略的选择,既深刻地受制于当时的时代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同时它们作为进入现代化的路径,又会对以后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产生路径依赖,有着长期的重大影响。从各国现代化发展历史来看,…  相似文献   

10.
<正> “把武汉建成国际性城市国际研讨会”于1993年5月中旬在武汉举行。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商武汉市及湖北省长远发展的战略大计。会议集中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中心城市通过现代化向国际化发展是世界普遍潮流。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紧密对接到走上融合,依靠的是特大城市的国际化。代表们从不同侧面对此进行了论证。有的认为,从1861年汉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就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