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官信箱     
前夫因公身亡,我能否要回孩子的抚养权?编辑同志:我与前夫韩正于1995年5月2日经法院调解离婚,当时已两岁的儿子畅畅由韩抚养。离婚后,韩于次年从原单位调到了电厂工作。1997年我与丁邛结婚。今年4月,韩正因公身亡。畅畅的奶奶、姑姑对担任其监护人发生了争议,电厂领导研究后决定,由电厂支付畅畅的抚养费至18岁,负担其生活费、医疗费等;并指定畅畅的奶奶、姑姑为其共同监护人。我得知前夫因公死亡,孩子随其奶奶和姑姑生活,就想让孩子回到我身边来,并去其奶奶和姑姑处表明自己的要求,但遭到二人的拒绝。接着,我找…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 ,你们好 :我叫李×× ,今年15岁 ,是荥阳市×××镇中学学生。今天我把藏在心里的事说给你们 ,希望你们明白事情的经过后 ,把你们的想法告诉我。事情是这样的。我的家本来是一个温馨的家庭 ,但自从我的爸爸迷上了赌博 ,家里就开始有了摩擦。最初爸爸只是去看看别人怎么玩 ,渐渐地爸爸也入了迷 ,干脆自己坐下来亲自玩 ,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 ,甚至整夜不归。我爸和我妈经常吵架 ,我也为此伤心了好几次。我的姑姑 ,还有别的亲戚都劝过爸爸 ,但都没用。最后不知派出所的人怎么知道了爸爸赌博的事儿 ,就让我爸爸写检查 ,又罚…  相似文献   

3.
缘结妇联     
也许是生来与妇联有缘吧。10岁那年,我们家搬进一套新房,对门邻居旷奶奶是市妇联的老主任,德高望重,交游甚广。在我童年的眼睛中,旷奶奶头上笼罩着一层神秘而又神圣的光环,我的愿望是“长大了做一个像旷奶奶那样的人”。10年后,我从师范学校的中文系大专毕业,以学生党员和优秀毕业生,分到了当时数得上的好单位市粮食局工作。说不出有什么不对劲,但我总隐隐觉得那不是我要从事的职业。果然,在我即将去报到上班的前几天,在乡下休养了大半年的旷奶奶回来了。她到我们家串门,提到市妇联想进一个写材料的年轻人。她对我妈说:“…  相似文献   

4.
奶奶的小屋     
正有个地方不富丽堂皇,简陋不堪,但它却是我奶奶的青春、回忆,是奶奶赖以生存的家。那个年代的家庭大多都不富裕,可是生的孩子却多,奶奶生了6个,父亲排倒数第二,是家里唯一的男丁。成了家的父亲在村外围自己盖了房子,新房子建成,在爸爸的坚持下,奶奶搬进了我们家的新房子里。原以为是一家子幸福生活的开始,可是奶奶在自己的房间待了不足半月,突然不愿再住下去,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小屋。听父亲说,小时候的我也在那小屋里生活过,甚至还有我在小屋前的红澡盆里洗澡的照片,太久了,我早已不记得,以前的村子是什么样我也不记得了。现在的  相似文献   

5.
迟到的爱     
爸爸七十岁生日前夕,我接到弟弟从南京打来的电话,他找我商量如何给父亲祝寿。我惊诧时光如此匆匆,不知不觉地爸爸已经70岁了;我更惊诧的是自己,要不是弟弟来电话告诉我爸爸的生辰,我还真不知道爸爸的生日是哪天。我第一  相似文献   

6.
火葬奇闻     
邵松山 《新东方》2000,(8):19-19
一场大雪刚刚落过,雪一停,周峰便敲响了小牛家的门。两个小孩事先定了暗号,周峰敲完门后学一声猫叫,很快小牛便侧身从家窜出,和周峰一起向附近的山上走去。周峰的爸爸是北大荒某农场的工人,小牛的爸爸是这个农场的场长,两家是邻居。周峰八岁,小牛也八岁,两个小孩怕大人知道了不让去,所以没告诉大人。  相似文献   

7.
童言无忌     
今天在公交车上一个 漂亮阿姨说爸爸没安 好心。 为什么啊? 夕 那是行好事, 安好心呢? 为什么阿姨说他没 火康立 因为当时我正坐在爸爸的大腿上。 火 ,, 吕. 算了,爸,为了庆祝我8岁生日, 可以讲限制级的吗? 好吧!可别让你妈知道。 有一只没穿衣服的青蛙.童言无忌~~  相似文献   

8.
正我出生的时候,有人上山告诉正在砍柴的哥哥:"你妈给你生了个小弟弟,这回有人帮你干活了!"。哥哥说:"那么小,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帮我干活?"。哥哥比我整整大二十岁。那时程家的日子已过得红红火火,供几个孩子读书不是什么事儿,但当家的爷爷因为到城里读过书的爸爸没给这个家族带来荣光,就不让哥哥这个长孙读书了。爷爷这决定误了哥哥的一生。那些年爸爸在外地教书,和我们分居两地。爸爸  相似文献   

9.
正一天,与朋友们一起喝酒,几个中年男人都喝得微醺,其中一个男人突然说,哎呀,明天是我妈妈的生日,我要给我妈熬莲子粥。几个男人沉默下来,有人打破了沉默,出了一个题目,你们在座的,有多少还记得母亲的生日?三五个男人支支吾吾,还好,我挠了挠脑袋,报出了母亲的生日。每当有人问我,家在哪里住?我几乎不加犹豫就回答,某某路某某门牌号。我和母亲就住在同一个小城里,怎么就说不出母亲家是在哪里呢?我们是什么时候,离开了母亲的怀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00,(2):16-18
我比哥哥整整小两岁,我们的生日只差两周。我们生在伏天,是西瓜上市的盛季。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俩过生日都是件极其兴奋的事,因为不论我们谁过生日,都可以享受到半个西瓜的待遇,这叫陪过。通常为了公平,过生日的,这半个西瓜自然要大一些,妈妈为我们分好了瓜,我们便各自抱着那半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西瓜搬张小凳子坐在廊下,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前后,粮票、肉票之类的各种票证在我所居住的地方依然没有下岗。记得那是在一个夏季的星期天,好像是奶奶过生日,家里包饺子表示祝贺。那时候,吃顿肉饺子简直就是天大的喜事,如果不是奶奶过生日,家里是绝对不会包肉饺  相似文献   

12.
“李所长,请允许我叫您一声爸爸吧!”说这话的人是正在湖南省娄底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内戒毒的毛银燕。毛银燕家住双峰县,12岁那年因父母离异而走上歧路,后又染上吸毒恶习,八年来从没有人为他庆贺过生日,在今年3月份过20岁生日时,意外地收到了所长李正明特意吩咐厨师为他做的一大碗他最爱吃的鸡蛋蒸肉,哽咽着对李所长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仅仅是李正明当所长七年来几乎每年都会遇到的情形之一。  相似文献   

13.
几天前我过生日,父亲打来电话祝我生日快乐。一向少言寡语的父亲竟然像母亲那样在电话那端絮叨了半天。末了,母亲拿过电话对我说,周日就是你父亲六十岁生日了,家里准备给他操办一下,如果不忙的话,你就回一趟家,让父亲高兴高兴。  相似文献   

14.
我的奶奶     
山,一座连一座,构成巨大的山脉,横亘在弥勒县城的西边,我的奶奶就在这里。她,彝族人,跟汉族人讲话,总是一半彝语一半汉语地说。她,身躯高大,但自从知道她是我奶奶的时候,她就有点佝偻,头发也白了不少。爸爸说她这个样子,主要是过去苦伤了。原来,为供我爸爸读书,她总是干完生产队的活,就去砍柴禾,以便背到18公里外的县城卖钱。差不多有20年的时间,她从来没有哪一天按时休息过。别人劝她注意休息,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没关系,先苦后甜嘛,等到我儿子读书成器了,我就可以跟他到城里享福了。”爸爸没辜负奶奶的希望,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时,已大学毕…  相似文献   

15.
一件毛衣     
我织过无数件毛衣。我的爸爸却从没有穿过我织的毛衣。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因工伤不幸离开了我们姐妹和妈妈。 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灯下织毛衣,坐在我身边的妈妈突然含着泪花,沙哑着声音对我说:“再有四天就是你爸爸五十岁的生日了,可怜他一生没穿过一件毛衣。” 躺在床上,妈妈的话反复回响在我的耳边。第二天我就托人上街买了两斤全毛的绒线,瞒着妈妈,凭着记忆中的爸爸的样子,悄悄地织起了毛衣。每织一针,就仿佛看见爸爸向我走近一步,织着织着,爸爸  相似文献   

16.
阳光     
小时候,爸爸在外面打工,很少回家。上学之后,别人就说我没有爸爸,所有人都排斥我,挤兑我,我却无能为力。只有回到家,才真正感到幸福。妈妈疼爱我,把我视为珍宝,在学校里受的委屈也一下烟消云散了。只恨这样的温暖并没有得到延续。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受伤了,妈  相似文献   

17.
倪萍:是不是你们家整个街道都知道,这是宋丹丹的爸爸和妈妈。 宋丹丹:对。他们也特别自豪。我爸爸经常说,“丹丹之所以这么有幽默感,当然是遗传我了。”这时我妈就会说“去吧,你哪有幽默感?肯定是遗传我。我们学校的老师都说,宋丹丹那个  相似文献   

18.
飞飞的生日     
我的宝贝儿子飞飞快满一岁了.早在两个月之前,全家人就开始商量要给孩子过生日.本来事情不大,有什么可商量的?这您就不知道了,为这件事,我们家里闹了一场小风波呢.飞飞长得虎头虎脑,挺结实,刚过十个月就摇摇摆摆地学走路了.街坊四邻谁见了谁都爱,何况我这刚当上爸爸的!可是,要比起飞飞的爷爷和奶奶,我又显得落后了.自飞飞一落生,他们老两口就成天乐得合不拢嘴.从给孩子起名、做衣服、订牛奶,直到什么时侯去医院检查身体、打预防针,全由他们包揽了.对了,还有我的岳母和岳父,飞飞出生后,每逢星期天,他们都风雨无阻地来看望,同时送来不少食品和玩具.  相似文献   

19.
爸爸下班进家,就被我的二十多辆玩具汽车挡住了去路."嘀嘀!爸爸停下——红灯亮啦……这是救护车,别的车都得让它先走……"这些玩具都是爸爸妈妈在节日或我的生日时送我的礼物.今天我又看见爸爸手里提着一只漂亮的长盒子,比我所有的玩具汽车都大多了.  相似文献   

20.
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三爷爷就早已经去了台湾。我奶奶(也就是我三爷爷的大嫂),还有我爸爸总是私下里时不时地谈到三爷爷,而且每次谈到时,奶奶的表情总是苦涩的,两眼湿湿的。爸爸告诉我,曾祖父去世早,爷爷是长兄,比三爷爷年长10多岁,三爷爷是在爷爷奶奶的关爱呵护下长大成人的,他们有着浓厚的感情。其实,他们谈的都是三爷爷的过去。因为自从1947年,三爷爷去了台湾后的几十年间,奶奶就再没有见过三爷爷一面,可以说音信全无。直到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以后,三爷爷的大名才不时地出现在各种报刊上,我们这才知道三爷爷是台湾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