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正1月8日,由辽宁省外事办公室与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共同主办的辽宁·日本交流座谈会在友谊宾馆举行。2017年,中日两国迎来了邦交正常化45周年,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旨在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加深双方相互理解和友好,并就进一步推动和促进辽宁省与日本的交流与合作进行坦率和诚恳的交流。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石塚英树,辽宁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应中元,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馆部分官员以及驻辽的各日本地方办事处、经济机构、金融机构负责人和企业家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2.
1992年,是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20周年,在中日关系史上也是很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先后成功地访问了日本,日本的明仁天皇和皇后两陛下也对中国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中日两国高层领导人的互访,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奠定了基础。 为纪念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20周年,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探讨创造新型中日合作关系的方法与途径,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30年来,两国经济关系获得了全面、迅速发展。200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已达到891.95亿美元,比恢复邦交之初增长了近100倍,迄今日本已连续9年保持了我国第一大贸易对象国的地位,中国也从2001年成为日本第一大出口对象国。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也在波动中获得了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中日双方同意在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文化等领域促进各层次交流与合作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于10月8日正式访华,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和温家宝总理分别与他举行了会见和会谈。外界评价中日两国领导人的这次对话,结束了中日长达5年的不正常关系,成为两国关系“新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战略调整将与中国的地区合作战略发生直接碰撞,今后如何协调,保证中日经济关系的利益均衡成为中日两国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2021年3月11日,应急管理部等部委曾赴日参加救灾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代表,应邀出席东日本大地震10周年纪念仪式,悼念地震遇难者。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对中国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迅速提供援助物资并派出救援队等表示感谢,并介绍了灾区重建工作,希望两国传承在地震救援中结成的深厚友谊。应急管理部代表表示,目前我国正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希望中日在抗御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造福两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7,(3)
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越是两国关系发展不顺时,越需要两国各界人士积极作为,越需要双方加强民间交流,为两国关系改善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7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日本军国主义不仅带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以沉重灾难,也造成300余万日侨俘滞留中国战区,他们有家不能回,无处躲烽烟。当时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代表着两国的未来,通过互访交流,可以增进相互间的真正理解3月10日至16日,应中国政府邀请,日本青少年友好使者代表团一行1000人来到中国,对上海、重庆、广州、杭州、成都、大连等6城市进行友好访问,并出席中日在北京共同举办的"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开幕式。这是1984年以来,日本青少年代表团第二次大规模访华,为当前回暧的中日关系又吹进一阵春风,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与俄罗斯都是文化大国,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两国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俄罗斯社会各界得到了广泛地认同与支持,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规模、层次、水平也不断提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俄两国文化交往的传统及历史渊源,为两国电影产业的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中俄电影合作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抗日战争爆发前,以历史为题材的影片传入中国。1924年年初,第一部俄罗斯纪录片《列宁的葬礼》在中国上映,此后,一部部优秀的影片传到中国,开启  相似文献   

10.
王妍 《瞭望》2000,(42)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10月12 日至17日对日本进行正式 友好访问,中日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都期待着这次访问能进一步增进两国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促进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 自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至今28年来,两国关系总体上发展顺利,友好合作始终是主流。1998年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与日本领导人确定了两国要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去年7月小渊首相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确立了两国在各个领域加强务实合作的重点和方向,为两国关系在21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日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8,(43)
栗原小卷:获日中友好交流促进奖10月19日,日本著名演员栗原小卷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周上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的日中友好交流促进奖,与她同获此奖的还有日本著名导演山田洋次。现年65岁的栗原小卷毕业于东京芭蕾舞学校,从影后成  相似文献   

12.
日本妇科医生河田真纪子亲历的战乱遭遇,从另一个视角昭示世人:残酷的日本侵略战争不仅使各国人民饱尝苦难,也使得千百万日本人民坠入死亡深渊.战争,是人类恶梦! 河田真纪子的战乱亲历,有力地印证了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23日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所指出的:“日本人民也是那场战争的受害者.中日双方应该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共促和平发展,共谋世代友好,共创两国发展的美好未来,为亚洲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
在中日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中,和平友好是历史主流,中日文化同根同源,两国文明交流互鉴,发展繁荣了东亚文明,丰富了世界文明宝库。中日两国友好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而且也有利于亚洲、太平洋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中日关系发展历史证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只有在中日友好的轨道上,两国共同利益才会不断地交融扩大,实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6)
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后汉光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遣使来朝开始,日本一直通过派遣使者的形式与中国保持着联系,随着唐朝时期日本遣唐使的大量派出,中日交流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高潮。关于遣唐使出使的目的这一问题,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大都是仅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究。本文试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国家和个人双重角度出发来分析遣唐使出使的具体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5.
李燕 《瞭望》1984,(30)
我国著名写意画派画家李苦禅生前说,写意画乃中日两国共同的文化。这类画发源于中国,从宋代开始传入日本,很快变成日本民族自己的文化艺术。东渡樱花之国交流学术,是苦禅先生未竞遗愿。今年六月,李苦禅之子李燕应邀赴日参加在京都举行的《李苦禅李燕父子画展》,有感于中日两国人民旧情新谊,心湖难平,即以优雅的笔触,写成了这篇《赴日画展侧记》。李苦禅所作《双栖图》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5)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两国文化血脉相容最深,历史交往最多,本应友好合作共同发展,却因对华侵略历史的认识、台湾所属和钓鱼岛等问题矛盾频生,关系日益紧张。将关注点放在了解和剖析日本的国民性,并以此为据分析中日目前关系复杂的成因及其发展态势,目的是探讨中国如何在中日紧张形势中走出正确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在快速崛起。这是事 实。但只是部分事实。从诸 多指标看,中日两国的差距依然十分悬殊,在许多方面中国要赶上日本,不仅非常遥远而且困难重重。让我们先来看基本数据。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从版图和人口数量而言,中国的确是大中国,日本的确是小日本。但是,两国的经济总量却掉了个个。 2003年,按世界银行2004年《全球发展指标》统计,中国的GDP是116898亿人民币,合美元1.4万亿美元,屈居全球第七位。日本的GDP却高达4.3万亿美元,傲列全球第二。小日本是大中国的3倍。日本的经济实力既表现在国内,也表现…  相似文献   

18.
友谊的纽带     
伦敦专电 中国和英国关于香港问题协议的签订揭开了历史上新的一页,中英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年半以来,英国各界要求了解中国、到中国访问、同中国做生意的人愈来愈多。中国派到英国的代表团、考察团和留学人员也明显增加。两国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也有发展。一些早年成立的英中友好团体活动更为积极、活跃。进一步发展两国友好关系已成为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英友好城市的建立只是中英友好关系的一个方面,但由于它的活动广和影响大,人们可以毫不夸大  相似文献   

19.
九月十二日晚,中日两国的一些人士欢聚一堂,为中日友好又增添了新的纽带——《日本》季刊的创刊——而举杯祝贺。 《日本》杂志是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创办的一本介绍日本的季刊。出版这个季刊得到了中日两国领导人的赞赏和支持。胡耀邦总书记为这个季刊题写了刊名。中曾根康弘首相为这一季刊的创刊给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发来了贺词,并题了字。贺词说:“贵中心通过《日本》来增进中国各界人士对我  相似文献   

20.
江冶 《瞭望》1998,(46)
在国家主席江泽民即将访问日本前夕,本刊记者就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专访了中国驻日本大使陈健。陈健大使说,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是中日两千年交往史上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日,这将为中日两国在世纪之交总结过去、展望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