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宋海春 《新长征》2015,(1):10-11
改革开放以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十六字方针,到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十七大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性抉择,中国共产党始终引领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航程。可以说,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共识。如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系统规划和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方略的探索,经历了几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60多年的法治实践既有痛苦的教训,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事实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维护宪法地位与权威,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坚定法治信仰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从建国初期法制建设的序幕,到之后经历的曲折;从改革开放法治建设走上正轨,到跨世纪时践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再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法治实践创新,在新中国60多年的法治建设基础上,我们党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统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发展规律,对我们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就是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式,其核心是依宪治国。它是法治的本质特征,更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依法治国,又赋予其新的使命和内涵,体现了依法治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方略的探索,经历了几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60多年的法治实践既有痛苦的教训,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事实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维护宪法地位与权威,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坚定法治信仰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4,(11):1-1
正对于行进在现代化之路上的中国,法治是繁荣稳定的基石;对于掌舵民族复兴航船的中国共产党,法治是执政兴国的支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改革开放以来,从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确定依法执政基本方式;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到建设法治政府、完善司法体制,中国发展的进程,也正是法治进步的过程。实践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认识法、法治和法制则是正确理解并真正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强调"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领导作用和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决定的,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必须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但是,我国的法治建设却始于新中国的成立。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我国的法治建设一路行来,经历了几多风雨,几多坎坷,在艰难中跋涉,在曲折中前行,已经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未来仍然任重而道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仍是全党全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治的价值理念正在经历着“从法制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转变”,依法治国进入了攻坚阶段。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进十八大报告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执政治理理念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法治道路探索,在这个探索中我们实现了从法律虚无主义到重视法律制度建设的转变,实现了由"法制国家"的静态法制到"法治国家"的动态法治的转变,实现了从法治主要是治民到法治的核心是对公权力的制约的转变。如今,我们党不仅提出全面依法治国,而且明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已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引领性、支撑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法治已经成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开篇的话在现代社会,法治可以说是基本框架,大到国家政体,小到个人言行,都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勾勒了一幅创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全景图。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使农村法治建设成为重要课题。中国是农业大国,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抓住了农村,也就抓住了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环节。从1985年起,我国便启动了五年普法活动,而最大的"战场"、变化最显著的地方就是农村。经过  相似文献   

13.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国家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全社会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的状况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全社会具备法治思维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需要;全社会成员通过自身努力并营造一个有利于全社会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的良好外部环境,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14.
兰峤 《新长征》2015,(1):5-6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写入全会报告;1999年宪法第三次修改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一系列新部署;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刚刚落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我们党首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法治建设是从机械模仿,制度移植到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系的过程,是从"人治"到"法治",从"工具型"法治到"体制型"法治逐步转变的过程,是随着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不断成熟而走向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伟方略,将法治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使用了法治体系的概念,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中国人民对于治道的探索和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和提升。法治体系是"法的统治"在法律的价值层面、事实层面和形式层面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工程,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法治理论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17.
正蓝图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为中国梦的实现树起的法治航标,也是一份有着具体实现路径、具体执行举措的法治中国"施工蓝图"。诞生于历史节点的宏伟蓝图随着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十八大不仅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为法治建设明确了具体的"时间表":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今年1月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并作出决定。中央成立了由习近平总书记任组长,张德江同志、王岐山同志任副组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重大课题,只有正确破解这一重大课题,才能真正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方略的探索,经历了几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60多年的法治实践有过教训,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事实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维护宪法地位与权威,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坚定法治信仰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方略的探索,经历了几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60多年的法治实践既有痛苦的教训,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事实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维护宪法地位与权威,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坚定法治信仰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