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人刘元卿《贤奕编》上有则寓言故事,说的是“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老虎信赖猱,毫不设防;狡黠的猱的爪子锐利无比,善靠谄媚之手段,一点一点很小心地掏老虎的脑子吃,且与虎分而食之,还说:“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被感动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结果,老虎脑空“痛发”,找猱算账,为时已晚矣,猱已“走避高木”,视“虎跳踉大吼乃死”。虎终因好让猱搔痒、好听甜言蜜语、好吃进献之物而招致丧身之祸。无独有偶,《淮南子·人间训》中也有个故事,说的是春  相似文献   

2.
“市虎”现象必须制止杜国华,刘兆军《战国策》中有个"三人市虎"的典故,说闹市中本来没有老虎,由于有三个人先后都撒谎说市中有虎,便令人信以为真,引起众人的恐慌,连正在织布的老大大都扔掉织梭跑掉了。可见谣传的社会危害性之大。时下社会上也有种种谣传。一些子...  相似文献   

3.
虎年三愿     
捎来绿叶的春风,伴着迎新锣鼓,震天动地,回荡在星河旷野;奔驰而来的神虎,披着满身吉祥,昂首长啸,跃进了2010年。 虎属阳物,有“兽中之王”的美称,而我国也素有崇虎之俗。原始社会晚期,狩猎部落先民拜虎为神,称之为“虎神”,与“龙神”并列,谓之龙虎文化。《易·乾》上说:“云从龙,风从虎。”  相似文献   

4.
为官当慎     
于佩常 《奋斗》2007,(3):56-57
慎的主要字义是当心,小心。《诗·小雅》说:“慎尔言也”。《易·乾卦》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礼记·中庸》说:“审问之,慎思之。”《新唐书·仪卫志》说:“必备物而后动,盖所以为慎重也。”这些都是要求人们应该谨言慎行,谨慎持重,是古人讲求自身修养的重要环节。而今,对于我们执掌行政权力,肩负重要责任的各级官员来说,慎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陈“老虎,你回来啦!”5月1日清早,刚从北京领奖归来的“全国劳动模范”、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的农民工、共产党员陈立虎,回到了位于杭州郊外半山的施工工地,迎接他的是工友的热烈欢呼。大伙都叫他“老虎”,不但因为他名字里有个“虎”,还因为他干起活来就像一只老虎,没有他啃不下来的硬骨头。1994年,陈立虎从浙江诸暨农村来到省城当焊工,凭着啃硬骨头的精神,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高级技师。焊工这个工种确实要一点天赋,但不仅仅是天赋。陈立虎说,做焊工,人要“静”,做到手、眼、心同步一体,但更需要“学”。他的宿舍墙上挂着一把朋友赠送的龙泉…  相似文献   

6.
2010年,农历庚寅年,虎年。《说文解字》称:“虎,山兽之君也。”《风俗通义·祀典》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格物论》说虎“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20世纪80年代,在我省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的一处墓葬中,发现了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通过对这幅被后人称作“西水坡星图”的解读,人们不禁惊叹于先人天象推演水平的高超。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虎不但成为刚勇威猛、趋吉避凶的象征,更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天人合一、祝祷长盛不衰的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7.
话说媚术     
清人沈起凤,曾写过一篇《狐媚》的小故事,说某地有一荒芜的花园,狐妖出没,无人敢入。但却偏有一位书生,欲到园内消夏,友人劝之,而书生却振振有词地说:“狐妖的媚术不过两点,贪淫者,媚之以色;贪财者,媚之以金,我出无此好,惟好架上书,狐妖媚术再高明,又奈我何?”岂料,是夜狐妖既不以色惑,亦不以财诱,而与书生吟诗作赋,谈书论典,终使书生“魂摇志夺”,不几日便呜呼哀哉。按说,这位书生,一不贪色,二不贪财,可谓一身正气。但他却因其所好丧失警惕,最终未能敌过狐妖之媚术。当然,作为芸芸众生,必是各有所好。无论是…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当权者身边总有一些卑鄙的献媚之徒。不同的人,对这些专爱“抬轿子”、“戴高帽”的无耻之徒有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态度便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有两个古人的例子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明代李贽撰写的《初潭集》载:“郭弘霸为右台御史,时大夫魏元忠病,僚属省候,弘霸独后入,  相似文献   

9.
言以简为当     
于文岗 《前线》2013,(4):81-81
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用今天的话说,大意就是:诚信的实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而辞藻华美的言辞往往不真实不靠谱,这也正是前人所说的“雅含虚伪,俗含真理”。“言以简为当”、“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说的都是发言讲话写文章以简洁为好。何以致简?《论文偶记》说“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合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清人刘大魁不仅给出了致简八路径,还力挺言简意赅为文章之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喜鹊当枝     
西汉光禄大夫刘向在《说苑》中谈到为官之道时,把所有的官员分为12种,更为“六正六邪”:  相似文献   

11.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出自古代戏曲家邱园的作品《虎囊弹》中《醉打山门》之《寄生草》一曲,说的是鲁智深在五台山因豪饮醉酒,大闹五台山,打坏山门的故事。其原意是说鲁智深“孤家寡人”一个,什么都没有,故而不论去向何方都没有任何牵挂。曹雪芹在《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章也引用了《寄生草》中这个典故:“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江泽民同志也引用了这个典故。他指出:“共产党人时时刻刻都应该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6,(2):16-17
在《封神演义》里,二郎神瞧不上土行孙。可是,任你二郎神有数十种的变化.却唯独钻不到地里面去。别看土行孙只有这一招,但却让八方神圣在关键时候也不得不仰仗他。猫跟虎比起来,可谓万般不如,但就是能上树。这就行了,任你老虎急死也拿老猫没得办法。快乐大叔看电视。看到有记者采访成龙,记者问成龙最怕什么,你猜成龙咋说,成龙说他怕虫子,  相似文献   

13.
郑异凡 《党建》2009,(6):62-63
斯大林时期一些著作都特别强调,是列宁提议斯大林担任总书记的。例如经斯大林本人亲自修订的《斯大林传略》写道:“1922年4月3日,中央全会根据列宁的提议选举列宁最优秀最忠诚的学生和战友斯大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对此一说历来有不同说法。中央全会参加者托洛茨基在《我的生平》(1929年)中认为:“斯大林正是在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由季诺维也夫推荐,违背列宁的意愿而被任命为总书记的。”托洛茨基还说,谁也没有赋予这次选举以特殊意义。“在列宁生前这是个技术性的职务,不具有政治性质”。  相似文献   

14.
虎官喻     
虎官喻吉月木在动物世界里,老虎以其八面威风雄踞"百兽之王"宝座,哪怕仅仅是舒展筋骨的一声长啸,也足令狐兔之属尽皆失色,乃至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也惮畏三分。有俗谚云:"老虎屁股摸不得",更不用说到"老虎头上拍苍蝇"了。然而,也有老虎不善明察,接受狐狸邀...  相似文献   

15.
朱晓明 《党史博采》2014,(2):50-54,58
国民党军名将、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是我中野、华野的强硬对手,他十分用心研究我军的战法和部队情况,认为刘邓之3纵战力强,为精锐部队,有“老虎纵队”之称。因此,3纵主力第7旅(即11军31师)也就有了“中野虎师”的美誉。  相似文献   

16.
诚信者,天下之结马赫尚诚信,鄙巧伪:重实话,轻浮言,这是我国历代圣贤哲人共为天下倡而不烦的要道之一。《札记·乐记》中说:“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北宋文人契嵩说:“仁义智信举,则人伦有其纪也”;唐代名相魏征则说:“德札诚信,国之大纲”;从施行札教,到维...  相似文献   

17.
“忧患”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周易·系辞下》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指周文王被殷纣王困在美里而演周易一事。周文王是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他推演的《厨易》也充满了忧患之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困厄,君子应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慎而自强,不怨天。不尤人,勇敢地去面对一切挫折。  相似文献   

18.
为“桎狗捕鼠”担忧黄九如《吕氏春秋》第26卷之《士容论》中有一则“桎狗捕鼠”的故事,说的是齐人以桎其(良犬)后足的办法,硬逼着狗去拿耗子。1“齐有善相狗者,其邻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  相似文献   

19.
杨治安 《共产党人》2004,(21):52-53
“畏惧”就是为官者都要有一种权力在手、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菜根谭》里说得明白:“白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邓小平同志说过,共产党人要“三怕”,“一怕  相似文献   

20.
饶文波 《先锋队》2013,(11):12-12
《淮南子.说山训》有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