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一段时间,台湾政局动荡不安,国、民两党围绕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党内初选竞争激烈;蔡英文为追求连任,大打"台独"牌,不断恶化两岸关系;近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了很多动作,如军方"强势出击",宣称要派巡洋舰进入台湾海峡,美国会议员抛出"台湾保证法"草案要提升美台安全  相似文献   

2.
台湾问题所折射出的美国对华战略 台湾问题的出现和升级,不只是与台湾相联系的孤立现象;台海军事冲突一旦发生,也不仅仅是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单向冲突。它是苏联解体后,美国对华遏制战略走向最后收缩阶段的前兆,是中国东部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政治风暴即将来临的前兆云系。 我们知道,20世纪美国外交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盛顿邮报》3月8日刊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现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的一篇题为《对台湾的政策》的文章。 文章说,美国应该澄清它对台湾的政策,承认存在一个中国的1972年上海公报经仔细分析在台湾问题上是含糊不清的。它仅仅考虑到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同立场。1979年,在我们对中国的外交承认从台北转向北京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台湾航空工业始建于六十年代末,它是在国民党军方的主持下,依靠引进美国的航空生产技术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为摆脱在军用飞机更新换代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对航空工业进行了改组和调整。本文拟就台湾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前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6,(1)
大致自2015年年中以来,美国军方开始对中国在南海岛礁建设活动予以战略回应。从逻辑上讲,军方的回应至少包含与此有关的战略认知、战略鼓噪和战略应对三个重要环节。它首先认为,中国在南海岛礁建设进度过于迅疾、规模过于庞大并且具有军事(战略)意义。基于上述战略认知,美国军方颇有针对性地进行战略大鼓噪,并且形成了包含四个方法或者方略的应对战略。为此,中国在战略军事方面的实施推进更应是屈伸异变的,并且在战略外交上,努力同美国进行战术和战略层次的谈判,甚至完全可以将参与塑造亚太安全架构作为未来可供选择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美国建国后所采取的周边外交政策是影响美国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早期美国周边外交的主要特点包括:对旧世界"隔岸观火",积极利用欧洲列强间的矛盾;坚持原则立场而又不失灵活态度;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综合运用;注重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打造等。美国在崛起过程中的周边外交策略及其所带来的这些启示,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台湾的对外援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1年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之后,它在国际社会的外交地位面临着种种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转向正式承认北京,接受台湾为成员国的国际组织越来越少.截至1988年,与台湾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仅剩22个.而且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在国际舞台上仅是些无足轻重的角色.此外,并非所有这些国家在台湾都设有具有充分资格的外交使团.虽然,1971年至1980年间台湾的世界贸易总额从39亿美元增加到395亿美元,但在这同一时期,有50个国家与台湾断绝了外交关系.1989年,台湾同与它建交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仅为其贸易总额的5%.1988年它享有正式成员资格的国际组织已减少至8个.这些变化使人们对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的续存能力产生了怀疑.为了摆脱这种外交上的孤立,台湾利用它的经济力量来争取友谊,这不仅加深了它与友好国家的相互关系,而且也扩大了它的联系网.外援便是它加强这种努力的一个手段.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个月,美国媒体不断“泄露”军方针对伊拉克所进行的打击方案;中东地区的美军频频向伊拉克附近地区调动;海湾国家陆续对美国可能打击伊拉克进行表态;伊拉克则从外交和军事两个方面加以应对和防范。海湾地区局势一时“山雨欲来风满楼”,美国发动第二次对伊战争似乎已经不可避免。美国为什么要积极谋划攻打伊拉克?对此,布什政府的有关说辞始终都是不能令人信服。而且,除了一贯追随美国对外政策的英国布莱尔政府外,它的西欧盟国非但不积极支持,反而颇有不满。至于阿拉伯国家,更是一片反对之声。既然在对伊拉克用兵的问题上国际…  相似文献   

9.
美台经济关系包括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政府贷款,私人投资以及美台贸易等经济往来。美国私人垄断组织在台湾的直接投资是美台经济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在一九六五年美国政府对台湾的“经济援助”停止以后,尤其是在一九七九年中美建交后急剧膨胀起来的。目前,它的规模有多大?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影响美  相似文献   

10.
美国和日本是影响中国海峡两岸统一进程的重要因素,台湾问题是中美日三边关系中的焦点问题。美日两国基于自身的战略考量,利用一切机会介入台海局势,使单纯的中国内政演变成复杂的国际外交。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和日本对台湾问题也有所改观,出现了模糊和摇摆。对此,我们应该加快两岸统一进程步伐。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要努力提升综合国力,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发展中美中日关系,减少两岸进程阻碍;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建立两岸和谈机制;坚持睦邻外交政策,争取周边国家支持。  相似文献   

11.
1964年中法建交冲击了美国对华遏制和孤立政策,促使美国政府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在戴高乐的影响下,尼克松打开了对华外交大门;中法处理台湾问题也为中美在台湾问题上达成协议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含有加强美台军事合作条款的《2003财政年国防授权法》,其中第120条款——“增强台湾防卫”,悍然要求美国军方“执行一项对台湾军队进行联合作战训练和实现美台军方高层互访的全面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美、台等地解密档案为基础,辅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所藏《蒋介石日记》以及其他已出版的中英文回忆录与新公开之史料汇编等材料,对1974—1975年蒋介石去世前后,美国与台湾当局之间诸多“外交”折冲秘辛,进行新的检视。文中分析台湾当局撤换派驻美国办事机构负责人风波、台湾军方采购盗窃鱼雷案、蒋介石丧礼、中南半岛形势与福特总统访问中国等诸多个案,尝试还原并重新建构1970年代美台关系的复杂面貌,以期能为冷战时期美台关系史之研究,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严波 《台湾研究集刊》2006,(2):24-30,39
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台湾问题奉行"双轨政策".文章以该政策的始作俑者--里根时代的台湾问题为例展开论述.首先,简述里根时代"双轨政策"的表现.接着,从美国国内政治的角度透视了里根奉行该政策的缘由,认为这是由总统个人的外交哲学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中的诸因素共同决定的.最后,通过回顾建交以来历届美国总统"双轨政策"的演变得出结论,认为在透视当前和预测未来的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时,要关注美国政治生态中诸项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在美国占主流地位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哲学强化了美国大众的务实传统和领导精英对务实作风的推崇,并以此作为影响美国外交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用主义给美国外交政策思想和外交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外交政策思想方面,它使现实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在外交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它使美国的外交战略与政策的制定以功利为目的、缺乏创新,而在外交战略与政策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言行不一。  相似文献   

16.
编辑部吹风     
《两岸关系》2001,(7):5
6月5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出访中南美洲返回台湾即有“三拼”之说:“出国拼外交、回国拼经济、年底再拼选举”。所谓“出国拼外交”,当指此番中南美洲之行。其选在刚获美国大宗军售之后,在去年8月至今9个月内再次出访同一地区,并在过境美国时得到“放宽限制”的待遇,刻意突显其“拼外交”的“成就”。但是,台湾当局领导人此行,不仅给每个被访国带去数百至数千万美元的“见面礼”,还给中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美国军事外交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灵活性和多样性并存;全球性和主导性并存;预防性和威慑性并存;干涉性与有限性并存;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对此,我国外交战略要总结出因应之道。  相似文献   

18.
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的大格局,决定了美国涉台关系的变化趋势.在政治上,美国乐见国民党连续执政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但对于台湾被迫走向统一,存有疑虑,希望及时把握两岸和谈的具体进程.美方对台湾在“国防”、“外交”等领域予以多方面支持的目的,从短期看是同步强化美台关系,维护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既有利益;从长期看则是增加台湾在两岸谈判中的筹码,谋取美国在台湾问题最终解决方案上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在美国占主流地位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哲学强化了美国大众的务实传统和领导精英对务实作风的推崇,并以此作为影响美国外交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用主义给美国外交政策思想和外交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外交政策思想方面,它使现实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在外交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它使美国的外交战略与政策的制定以功利为目的、缺乏创新,而在外交战略与政策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言行不一。  相似文献   

20.
自独立战争起,美国政府和军方在历次战事中都十分重视和善于利用媒体力量展开舆论宣传。美国战时的舆论宣传启示我们:要将战时舆论宣传纳入整个作战计划的范畴统筹考虑;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全社会的媒体力量为战时舆论宣传服务;要加强对有关战时舆论宣传的基础理论和战略战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