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发展私有制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且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允许和鼓励私有经济的适当发展,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正确的。但必须坚持一个前提,就是生产资料以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是在私有制基础上通过革命建立起来的。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实现形式的变化,探求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对于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搞好公有制经济的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迫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徐永良 《探索》2004,25(5):71-74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效率比较理论是学术界经久不衰的热点问题,它不仅是部分学者对公有制经济进行攻击的主要手段,其实也是我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进行辩护的理论支柱。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对公有制企业和私有制企业的目标不加区分,一律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两者的效率,并由此得出公有制企业效率低下的结论,我们认为是站不住脚的。本文在探讨现有理论界效率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初步设计公有制企业和私有制企业效率的比较模式。  相似文献   

4.
商品的价值是劳动社会化的表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价值表现为私人劳动的社会化,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中,价值表现为公有劳动和集体劳动的社会化.这种价值表现的特殊性是由现阶段公有制存在形式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资本主义之所以还能以强劲的势头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它在一定范围内,仍然能够自行调节,改良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其容纳生产力发展提供新的空间。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改良和改善,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仍然是促使其走向灭亡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既是对人类历史上一切私有制的否定,也是公有制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再生的过程。如果说,私有制范围内的社会更替尚且需要经过相当漫长的历史进程,那么,以消灭私有制为最终目标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不是一个更为漫长、更为艰巨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生产资料公 有制是社会化大 生产发展的必然 产物与客观要 求,是社会主义 的经济基础,也 是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 终实现人民群众 共同富裕的根本 保证。随着社会 化大生产的发展 和人的素质的普 遍提高,尤其是 人们对自我价值 和剥削制度的逐 步认识,生产资 料私有制必将逐 步失去它的魅力 及其统治地位, 而被生产资料公 有制所取代,这 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必然趋势。 一、社会化 大生产决定生产 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有两个: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生产的社…  相似文献   

7.
断言私有制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的人,其实质是要在我国实行资本主义。他们的认识基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公有制特别是全民所有制是一种“虚所有制”,存在。所有者缺位”,因而人们不关心它的发展,只有私有制才能实现生产资料同生产者的紧密结合;二是私有制必定比公有制更有效率;三是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必须用私有制代替公有制。他们的这些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王桂枝  冯宏良 《世纪桥》2013,(11):50-51
马克思在十九世纪的欧洲的时代背景条件下提出“消灭私有制”观点,认为私有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给一切社会成员创造了机会均等的条件,巧妙地利用了人的自私心理,迫使每个人都去为个人利益奋斗,因而产生了一种强大的生存竞争压力,结果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缺乏这样的经济机制和内在动力,因此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不如资本主义私有制。这种认识,没有把握住这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是错误的。首先是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诚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往全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把私有制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这种把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绝然对立、排斥的传统观点,造成了我国所有制结构的不合理,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羁绊作用.无可否认,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是会存在着矛盾、对立,但更多的是协调、统一,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屈炳祥 《学习论坛》2009,25(10):40-43
有朋友在纪念<共产党宣言>出版160周年的文章中,对马克思关于"消灭私有制"的问题进行了"解读"与"再解读",认为马克思对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持一种基本肯定的态度,因此,"消灭私有制"仅仅指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包括这种形式的私有制.上述观点不仅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不符,也与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相悖.因为马克思认为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是一种"传统的所有制",属于"彻底决裂"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所有制概念指的是以生产条件、生产和产品的占有为基本内容的财产所有制。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对判断所有制的性质、设计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各项活动可抽象为三类:一是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二是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活动;三是企业员工的生产活动。在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下,这三类活动缺一不可。其中,更重要的是前两类活动。监督不力,将导致较大的代理成本;经营不善,会使企业难以为继。人们常常忽视监督活动的生产力价值。降低监督成本与合理确定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应当是今后制度创新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朱富强 《学习论坛》2004,20(12):17-19
产权是对物多种属性所附权利的界定 ,它必然是不完全的。因此 ,企业并不仅仅是归出资者独有 ,而是属于一个所有者体系。与此相对应 ,企业的产权安排作为一种治理方式 ,需要在企业发展中不断调整 ,它最重要的功能体现在对企业一组所有者的激励和监督上。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颁布的《物权法》,在所有权类型的规定上与传统民法对所有权类型的梳理存在很大差异,延续依照所有权划分的模式难以真正体现国家所有权的市场定位。文章结合传统所有权理论对《物权法》种类进行了评价,比较分析国家所有权的制度缺陷,提出了应遵循传统理论建立国家法人身份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纯柱 《探索》2000,1(4):9-12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无产阶级的一个奋斗目标。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有制的实现必然要呈现不同的特征和层次性。对此,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的实现程度划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这样的3个层次。这样划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富于效率的财产权制度安排,是现代宪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公民财产权则应当成为宪法关于财产权制度安排的逻辑起点.文章在对"公共财产"进行辨析后,指出以公共财产权消解公民财产权,是一种理论上的混乱和倒退.文章认为,宪法意义上的公民财产权,是其他一切形式财产权的基础和根源.文章从有利于恢复公民的宪法权利、有利于实现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确立平等保护的宪法原则、有利于寻求对国家权力制约的途径等方面,阐述了确立公民财产权宪法地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股份制、合作制、国有制是过渡时期的所有制实现形式,因而过渡时期必然是多种所有制并存实行混合经济的历史阶段,市场机制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个私经济的再生和崛起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个私经济对中国社会的最大改造在于打破了"共同贫困"的状态,对中国国民最大的改造在于树立起新的生存理念.个私经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面貌,也改变了我们的精神面貌:它弘扬了国民的独立自主风格,增加了国民的创新思变精神,培养了国民的法治规范意识,恢复了国民的诚信服务品质,建立了国民的竞争合作机制.个私经济的制度安排不仅有其经济价值,更体现了一种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