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主体与文化处在双向建构的过程中,主体创造文化,文化反过来又模塑主体。文化决定主体的本质,文化养成主体的人格,文化规制主体的行为,使主体在文化化过程中成为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2.
以经济转轨为核心的转型必带来政治的转型和文化的多元发展。市场经济加速了所有制结构的变革,致使产业结构呈现多元的发展趋势,人们的职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迁,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市场经济滋生多元利益的需求,促使社会阶层分化加剧,这对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主体建设产生了双重影响。社会阶层的分化在解构传统意识、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推进法制建设等方面为参与型政治文化主体培育了新的土壤,与此同时,社会阶层的分化影响参与型政治文化主体在分层中存在的贫富差距扩大、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现象中的政治选择。因此,应加强顶层制度设计,采取有效措施,使社会阶层的分化更加合理化,创造出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主体的健康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林萍萍 《学理论》2014,(1):151-152
首先概述了多元文化社会与道德教育之间的文化困惑,然后分析了多元文化社会下道德教育的几大文化使命,即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尊重并认同主流文化,最后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多元文化社会背景之下道德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典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社会形态下 ,只有不断突出和强化经典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才能确保文化的民族特点、时代特点和独立个性 ,也才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的正确道路。因为经典文化和主流文化始终是民族精神的支撑点和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6)
就整个社会目前发展形势而言,社会的秩序整合更需要一种具有主体价值的文化理念的引导,社会的文化认同是一种对社会秩序的柔性制约,主体文化作为精神资源将在社会公共领域中发挥深厚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持久、长效的。作为社会整合基础的主体文化建设尤为重要,这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反思现代规则,保持民族特色,建构具有主体性的文化内容,积淀出稳定的社会信仰,并使之成为社会整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9,(10)
蕴含着心灵、现实和超越三个维度的日常生活是经济交往、人际交往、文化交往的生活场域。文化自信主体的生成依赖于微观日常生活的实践性展开,日常生活成为文化自信主体生活的基础实践平台,是人的主体性自信的彰显产生、创造和维护的前提,文化自信主体生成的日常生活理路对于现代社会文化自信形成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托尼·本尼特基于福柯治理思想提出"文化治理"概念,将文化机构都看作是塑造主体的机制场所。作为文化机构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博物馆,从诞生之日就发挥着规训主体和塑造主体的作用。其中,艺术博物馆以其藏品的艺术审美提升工人阶级的道德修养,使其成为"谨慎的主体";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其智性作用参与对公民的塑造,使大众成为具有平等、自由和进步等理念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坚持文化自信,要从人民的主体立场出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体的思想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出发点。文化自信要为了人民、要依靠人民,现实的人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自信了,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人民群众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力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现代道德教育深厚的伦理文化资源,其思想精髓和精神要旨对于启示我们在现代道德教育中,突出主体性,凸显重要性,强化实践性,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等,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磊 《学理论》2010,(12):222-223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如何创办优质和一流的学校。作为学校基层组织的班集体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就是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班集体文化建设日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文从班集体文化建设主体的角度入手,归纳、总结、分析了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几个重要主体,对班集体文化建设主体的完善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语境下主体的特性对政治文化构建的理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生更 《理论导刊》2006,2(2):16-18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当代价值理性的回归。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内含着社会成员对和谐社会政治发展前景的向往,政治文化的认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人作为和谐社会政治文化构建的主体,其存在的现实条件和主体自身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是决定了和谐社会政治文化的特殊性。人的主体性对和谐社会政治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国”作为一种治国之道,是指管理者用道德的感召力治理社会,通过道德教育来约束人们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的治国方式。以德治国的主体是党员领导干部,关键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道德的感召力。实现以德治国,必须从严治吏。实现以德治国方略,根本在党。  相似文献   

13.
实用理性观念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在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实用理性对网络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网络文化参与主体——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与网络文化消费者两类群体身上。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应对之策是:对网络文化进行文化批判;对网络参与主体进行制约批评;对网络文化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强调主导文化对网络文化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江荣 《学理论》2012,(11):257-258
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对塑造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精神动力作用。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的人才,从而为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先进文化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是贯穿当代大学生人文修养塑造的始终。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代人的心智。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精神成果的浓缩,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媒介,对于建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文章诠释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涵义及精髓,剖析了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道德的角色紧张,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实现探讨有效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这无论是从西方历史上,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可以得到印证。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经验包括:高度重视道德教育,明确道德教育的目标;把道德教育视为一个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宗教教育构成的完整体系;采取有效方式,强调领导者的率先垂范等。重视中华传统伦理,加强道德教育,国家重视是前提,领导垂范是关键,小区试验是模范。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论比较不只是文学自身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人的社会历史问题。我们应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文化传统,正视自己的传统文论与他人文论的性质、特征和“长短”。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自我,建立自己民族的新文化。中西文论比较研究主体文化立场的确立应体现在方法论上,否则,只是一句口号,空泛之谈。  相似文献   

18.
行政文化是行政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途径。也是当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研究的重要领域和途径。但是,当前的研究往往忽视了对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文化的亚行政文化层次、主体与客体的特殊规定性以及表现方式等重要内容。本文正是通过对这些特殊规定性的思考,来展现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文化的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虽然当前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标准化建设无法满足乡村地域化、差异化的文化需求,但通过对四川省巴中市某乡村的田野调查发现:政策压力下基层行政主体与村民主体可在互惠过程中进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生产,最终,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与差异化公共文化空间在主体互惠中实现平衡.基于政治机会结构理论,结合个案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从制度机会与文化机会两个方面探究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产逻辑.其中,制度机会是压力型体制下政策执行过程的动态平衡机制,而文化机会是乡村地方文化中的平衡机制;制度机会被村民主体感知利用,文化机会促使基层行政主体与村民主体以"目的—路径—策略"的行为逻辑进行工具性互惠,进而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丰厚的教育资源。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思维方式、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方法,为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拓展,提供了可以继承与借鉴的宝贵经验。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对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新体系,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