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应当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不论是你坐在桌子跟前,还是说很休闲的时候躺在床上,甚至是坐在厕所里,我都以为是人世间最优雅的一个姿态。那么,这个姿态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我想他就应该有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有书卷气,我们在给这个人做这样一个评价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人。书卷气哪里来?书卷气就是通过长期的阅读慢慢形成的。它从人的灵魂与骨头、从人的眼底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我在北大讲过这样一个事情,我说.如果有一些人不阅读.造物主造出的这个人质量其实是很差的。我见过许多先生.这些先生我对他们很崇敬,但是有时候我暗暗地一想,这个人如果不读书,他将会怎么样?他们长得很丑,长得很不好看,唉,就是通过阅读。这个时候他产生了一种气质。这个气质我认为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这时我发现我面前站着的那个个子矮小的先生,是世界上最伟岸的人。  相似文献   

2.
于洋 《新湘评论》2012,(20):44-45
俄罗斯曾被誉为世界上最爱阅读的国家。在这个孕育了托尔斯泰、普希金和契诃夫的国家,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地铁公园,随处都能看到捧着书报阅读的人。今天,在我们身边,那些潜心阅读的人,手里捧的可能不再是书报,而是各种电子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相似文献   

3.
于洋 《学习导报》2012,(20):44-45
俄罗斯曾被誉为世界上最爱阅读的国家。在这个孕育了托尔斯泰、普希金和契诃夫的国家,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地铁公园,随处都能看到捧着书报阅读的人。今天,在我们身边,那些潜心阅读的人,手里捧的可能不再是书报,而是各种电子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20):62-63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签署法令,将2015年确定为俄罗斯的“文学年”。近年来,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俄罗斯人对阅读书籍的兴趣有所降低。2012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人平均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只有9分钟。为此,普京提出设立“文学年”的设想,旨在唤起俄罗斯社会对文学和阅读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王树增 《学习导报》2012,(11):40-40
人获取知识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生活实践,二是通过阅读书籍。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生活实践极其有限,阅读书籍因此成为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人生苦短。我们穷尽一生的时光阅读,也只能读到世界全部图书中的有限章节,犹如沧海之一粟。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更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覃道明 《学习月刊》2012,(21):11-12
功利化读书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只是方式和习惯,至多影响个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降低读书所具有的功效。但对于以学问为职业取向的人而言,则就是严肃的学风问题。满足于“轻阅读”、热衷于“浅阅读”、沉迷于“时尚阅读”,是做不出什么好学问的。学术人如此读书,会对社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导向.助长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7.
看细柳低垂,听夏蝉吟唱,惊秋风乍起,任飞雪漫天,四季变换,姿态万千,或令人心潮涌动,或使人感伤徘徊。当真正静下心来的时候,阅读便不再是一种负担。如果阅读不再成为负担,那么阅读便是一件幸福的事。静下心来,阅读显得从容,可以透过文本去感知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去体悟作者丰富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过程,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过程。因此,肩负着公共事务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更需要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间读品位。这样,精神发育健康的领导干部,必将会深刻影响公共事务的服务理念,进而对民族的精神发育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央视记者柴静说,采访是一种抵达。我觉得,阅读是一种游历。读者能从阅读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精神力量和精神给养。阅读是一个游历书中著者精神家园的过程.就像与喜欢的人一起去游行。一路上,小溪,鲜花,激流,险滩,沙丘,绿洲,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10.
近年间找上门让我写序的人很多,这既是一种荣幸,又是一份苦闷。答应写吧,怕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阅读人家的作品,婉言谢绝吧,又怕人家说自己架子大,实在是两难。为人写序,必须认真阅读,而且需拿出自己的见解,这应当是“深阅读”,如果是好书,“深阅读”自然是件乐事,然而那些不伦不类的东西让你“深阅读”.不是一种受罪吗?求你写序者并不理解这一点,因此时常苦上加苦。  相似文献   

11.
开卷有益     
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钱学森书信》会使人受益良多。 我作为钱老的秘书.作为书信的整理和编辑人员,曾多次阅读这些信件,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7):128-128
阅读《党课》二十年,每期收存尚算全。 退休之后当书记,一册在手不做难。 目录醒人短且好,道理深邃长而坚。 每期每篇都阅读,胜似入读大专班。  相似文献   

13.
袁浩 《奋斗》2011,(4):63-63
学习的渠道很多,“阅读”无疑是其中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阅读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能纵横古今遨游四海.可打开人们的心灵之窗,透过文字的洗礼,让人变得丰富开阔,进而拥有多采多姿的生活。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发现,通往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在于阅读,而且越早启蒙越好。  相似文献   

14.
阅读习惯的养成,于己是个人修身益智的终生大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国家大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顺其自然就可形成的,必须作为一门科学来培育。  相似文献   

15.
严云青 《唯实》2014,(11):69-71
阅读,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能凝聚一个团队的精气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弘扬阅读文化,既是满足广大职工精神文化的需要,又是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更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保持企业持续高效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读书 积累 创新(六)——浅谈读书的三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衡 《当代贵州》2007,(15):48-48
灵感阅读,还不只是体现在读书上。一切可以启发人的看、听、摸、闻、尝都应是这个范畴。当一个人进入灵感阅读层次后,就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手、肩、肘、身无处不可发力使劲。浑身开窍的每根毛都是一根接收天线。  相似文献   

17.
阅读习惯的养成,于己是个人修身益智的终生大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国家大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顺其自然就可形成的,必须作为一门科学来培育。  相似文献   

18.
周术槐 《当代贵州》2011,(17):64-64
现代社会,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读书、看报、上网、听讲座、看电视、听收音机、谈话等,皆可成为人们获取各类知识的途径。但是,在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中,笔者首推传统阅读方式。之所以如此,不仅缘于“阅读使人充实”,更缘于“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与书为伴,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19.
刘楠 《世纪桥》2009,(23):136-136,150
在当今国 家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英语已成为打开世界之窗的工具。所以,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等各项基本技能是当今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而在各项英语技能中,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一种重要形式,对阅读能力的检测也是各种英语考试考查的重点。因此,努力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楠 《世纪桥》2009,(21):136-136,150
在当今国家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英语已成为打开世界之窗的工具。所以,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等各项基本技能是当今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而在各项英语技能中,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一种重要形式,对阅读能力的检测也是各种英语考试考查的重点。因此,努力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