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五届国际自然和人为灾害会议1993年8月30日至9月3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名专家聚集一堂,共同探讨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交流减灾经验,讨论防灾的方法和措施。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灾害研究委员会和国际自然灾害预防和减轻协会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承办的。国际自然灾害预防和减轻协会主席穆罕默德·伊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自然灾害学会(NHS)和国际海洋物理学会(IAPSO)的海洋自然灾害学会共同发起的“灾害91——发展中国家地球物理灾害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国际讨论会,于1991年8月4日至9日,在意大利佩鲁加市召开。3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有关机构和组织共120  相似文献   

3.
王喜年 《中国减灾》1997,7(1):32-36
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自然灾害中,通常把发生在海洋上和滨海地区的、由于海洋自然条件产生异常或激烈变化而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它主要包括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等海洋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导致海洋自然条件改变所引发的人为海洋灾害或人为海洋自然灾害。本文从台风灾害谈起,重点论及伴随台风而来的风暴潮灾害及其预报与防御对策。1台风风暴潮灾害热带气旋依其强度可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与台风四个等级。在外海,热带气旋灾害主要表现为由它引起的风与浪所造成的灾害;在近岸则表现为风、…  相似文献   

4.
灾害防御与反应国际会议在开罗召开1993年11月23—25日在开罗召开了灾害防御与反应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国际民防组织(ICD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埃及政府共同组织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埃及、瑞士、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摩洛哥、黎巴嫩、津...  相似文献   

5.
由国际科学联合协会(ICSU)、国际气象组织(WMO)等六个国际组织主办、国内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气象学会等4个学会共同承办的国际热带气旋灾害会议于1992年10月12—16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外学者宣读了39篇论文,另外30多篇论文在分会上作了介绍,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还特别安排了几十名年青科技工作者与会。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农学会、中国气象学会、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筹办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对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1993年5月26—29日在北京农业大学召开。这次会议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支持。会议将交流有关气候变化对农业、林业、海面上  相似文献   

7.
海洋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庭 《中国减灾》1991,1(1):45-47
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自然灾害中,我们把发生在海洋上和滨海地区的,由于海洋自然环境产生异常或激烈变化,且超过人类适应能力而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它主要包括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海雾、赤潮(及其他生物灾害)、海咸水入侵、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等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学自然灾害研究中心与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召开的“1992年江淮流域旱涝灾害预测研讨会”于1992年3月18日—19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由南京大学陆渝蓉教授及江苏省科协王世璜部长主持。中央气象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淮河水利委员会以及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湖北等省市气象局10多位预报专家和南京大学有关教授、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灾害风险管理与灾害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加强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减轻灾害风险措施、建立自然灾害风险转移分担机制等,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各国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我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也将“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正式明确。本刊特开辟“灾害与风险”专栏,向读者介绍灾害风险、灾害风险管理、灾害保险等方面的知识和国内外先进经验及经典案例分析等内容。推广最前沿的防灾减灾理念。  相似文献   

10.
亦然 《中国减灾》2007,(6):46-46
在2000年国际减灾日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一份关于灾害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所谓自然灾害并不完全是自然产生的,事实上,导致灾害损失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联合国的这一判断反映出在世界范围内,人们的灾害观念和减灾行为已经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组织的“中国灾害管理国际会议(以下简称“国际会议”)及“中国灾害管理高级研讨班”(以下简称“研讨班”)分别于1993年6月25日及6月28日至7月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际会议的目的是通过此次中外高层次减灾管理负责人和专家会议,增强公众,特别是  相似文献   

12.
亚洲备灾中心(AsianDisasterPreparednessCenter,ADPC)创立于1986年,是一个区域性的灾害管理机构,旨在减小亚太地区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以维护社会安定和可持续发展。2004年11月8-26日,国家减灾中心来红州博士得到ADPC和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委员会(UN/ISDR)全额奖学金资助,赴泰国曼谷参加了ADPC举办的第31期灾害管理培训课程(DMC-31)的学习。来红州博士以DMC-31为例,把ADPC在灾害管理培训方面的经验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4,(19):46
正9月15日,由联合国外空司与民政部共同主办的"联合国利用天基技术进行灾害管理国际会议—综合灾害风险评估"在京开幕。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国家航天局、联合国外空司、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14.
由南京大学自然灾害研究中心、中国科协、江苏省科委、江苏省科协和一些全国性学会共同组织的“全国自然灾害成因与对策科学研讨会”于11月5日一7日在南京召开。会议请当今一些著名的专家作了有关灾害问题的综合性学术报告。全国从事灾害研究方面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交流了灾害成因与对策的大量研究工作。出版了南京大学学报的  相似文献   

15.
正气象灾害以及由气象因子导致的水文、海洋、地质灾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较多,灾害严重威胁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安全。因此,开展沿线国家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重特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防灾减灾援助等相关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04,(1):48-50
国家海洋局防灾减灾的职能是:“发布海洋灾害预报警报和海洋环境预报”。海洋局一直将海洋灾害预报警报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来抓。五年来,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海洋局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为保障沿海社会经济的发展,防御海洋灾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基本情况1海洋灾害基本状况海洋是多种自然灾害的源泉。这是由于海洋中积聚和输送着无比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一旦以某种突发的方式释放,则可能对人类构成非常大的危害。我国海洋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赤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灾害管理国际会议主席及各位代表: 欣悉中国灾害管理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谨致热烈祝贺。中国是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的斗争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建设的“都江堰”等若干防洪灌溉工程,古人发明的地震仪,都成为令世人赞叹的伟大创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一贯重视领导人民同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8.
全国部分省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培训暨座谈会于10月18—20日在湖南邵阳召开。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到会讲话,湖南省委副书记戚和平到会致辞。本次会议旨在积极探索减轻山洪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损失。会议于10月19日通报了国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建设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推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也位列其中。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完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美国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2年3月3—9日,借英国国际发展部驻华代表处安排的赴孟加拉国社区减灾工作考察之机,笔者实地了解了孟加拉国的灾害管理工作。中孟两国都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亚洲国家,又同为发展中国家,孟加拉国的灾害管理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