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11,(18):51-59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中纪委反贪局找谈话。”这是在中国官场上流行的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2.
清代大学问家纪晓岚有一句名言:“做人要记住一个字:‘怕’。”怕人知,怕抓住,怕报应;怕的东西越多就越平安。反之,人在世上若胆大妄为,什么都不怕,那就叫做“无法无天”、“肆无忌惮”、“无廉耻之心”,一个人如果到了无所顾忌、寡廉鲜耻的地步,那么便与禽兽无甚差异了。前几年,无锡新兴公司非法集资33亿元的主犯邓斌的四大花旦之一金惠珍受审时,这个主儿,面对法庭竟微笑着向群众招手致意;“严打”时,在电视屏幕上也看到一些被绑赴刑场执行枪决的囚犯昂首微笑。古人云:“虚糜素餐,恬不知耻,殊为可厌。”此话是说那些不…  相似文献   

3.
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在争执或辨护时大言不惭地说:“我是平民百姓,我什么也不怕。”一个人真的就什么都不怕吗?未必。如果这个人还未完全丧失良心和人性,如果他还未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他对自己的名声和性命还在乎,那么,他就一定有所“怕”。事实上,每个人不管他是什么身份,官也罢,民也罢,他都只是社会中的一员,都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地存在,必须受到法律、制度的约束,以及道德监督。假如什么都不怕、不在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结局自然是不仅要遭到舆论的强烈遣责,严重者还会因违法违纪,受到处罚和法律制裁。其实,一…  相似文献   

4.
“鬼”是面目狰狞的邪恶之魂。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话语体系中,“鬼”具有政治上的特殊含义,主要指帝国主义反动派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毛泽东曾说:“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不怕鬼”,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斗争意志、斗争品格。  相似文献   

5.
固山 《党建文汇》2005,(8):54-54
好多人都知道启功的“三怕”与“二不怕”。启功第一怕是“怕过生日”,所以北师大把给他办90岁生日的活动改为庆祝他从教70年的研讨会和书画展。第二怕是怕沾上“皇家祖荫”。第三怕是怕良朋给自己介绍老伴。当夫人撒手人寰后,启老家中可谓“门庭若市”.这可吓坏了启功。他干脆撤掉双人床.换成单人床,以此明志,谢绝盈门说客。  相似文献   

6.
劳骥 《党课》2013,(21):109-110
最近听一位干部说,现在各机关都很谨慎,也不出去吃饭喝酒了,“正规”多了。但领导干部也不敢管事了,不敢下乡了,生怕得罪了谁,被抓住小辫子,并感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百姓来说话”。这是一种害怕群众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曹静 《党建文汇》2005,(6):35-35
如今。在河北省鸡泽县超生也用不着偷偷摸摸的,只要交清罚款就行。在一些计生干部眼里。“不怕你生,就怕你不生”——  相似文献   

8.
刘亚楼将军,福建武平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任空军司令。将军潇洒英俊,性烈如火,人称“雷公爷”。故空军流行口头禅曰:“苦不怕,死不怕,就怕刘司令来训话。”  相似文献   

9.
刘亚楼将军,福建武平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任空军司令。将军潇洒英俊,性烈如火,人称“雷公爷”。故空军流行口头禅曰:“苦不怕,死不怕,就怕刘司令来训话。”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2014,(8):34-34
陈云同志常说:“相同的意见谁都敢讲,容易听得到;不同的意见,常常由于领导人不虚心,人家不敢讲,不容易听到。”“在党内不怕有人说错话,就怕大家不说话。”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全面展开的“三讲”教育中,有个单位在自我解剖阶段,提出“四不怕”精神,即“解剖自己不怕严,听取意见不怕刺,亮出问题不怕丑,触及思想不怕痛”,班子成员个个摒弃私心杂念,严肃认真地查摆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受到群众的好评。这种“四不怕”的勇气和...  相似文献   

12.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虚报浮夸和形式主义十分严重,在群众中影响很坏。这个问题中央多次指出,但某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屡禁不止,一些人还在乐此不疲,这个现象很值得深思。形式主义表现不同,究其根源,一是思想路线发生偏差,二是个人主义作怪。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人,往往不顾主客观条件,不研究事物的规律,只是注重表面,注重形式,注重印象,“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更怕别人看不到”。这种行为的背后,大都带有很强的私心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取得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的“好感”,给自己制造一点“政绩”,提高身价,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一些单位领导人认为:不舍乎党纪政纪的事,只要不是牵涉到哪一个人,就无关紧要,纪检监察部门奈何不得。比如,巧立名目,滥发奖金,乱收罚款等等,上级追查下来,就以这是集体研究了的,集体负责搪塞。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很容易造成“群蛀”,严重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俗话说:“不怕烂一个,就怕烂一窝”。一个单位的领导成员中,绝大多数都能坚持  相似文献   

14.
早些年,丽江的一位纳西族朋友,曾调侃式地向我讲过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纳西人讲普通话。”这不难理解,纳西族同胞住地偏远,较少与外地讲普通话的人的交流,多少年来习惯了讲少数民族话和本地汉话,因而偶尔卷起舌头来撇一撇京腔,“普通”上一番,难免生硬拐扭,频频放出“黄腔”,令人“怕”之。   这几年来,纳西族同胞却透出了非常的顽强与执著,不顾谁“怕”地将普通话讲开了。前不久,我移居丽江。一天中午,窗外的池塘边传来一阵阵嫩声嫩气的普通话声音,初时我以为是外地来旅游的孩子跑到这里玩耍,探头一看,有几…  相似文献   

15.
有所怕好     
为人处事还是谨慎一点、有所顾忌为好。法国前司法部长皮埃尔·梅埃涅里曾说过:“恐惧是理智的开端。”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怕”的内涵说得更全面,告诫人们不但要“畏天,畏地”,而且要“畏天命,畏大人”,意思是要处处谨慎小心。清代大学问家纪晓岚有一句名言,“做人要记住一个字——‘怕’”,而且怕的东西越多就越平安。反之,人在世上若胆大妄为,什么都不怕,那就叫做“无法无天”、“肆无忌惮”。一个人如果到了无所顾忌、寡廉鲜耻的地步,那么便离垮台不远了。  相似文献   

16.
魏永宽的“三不怕”●高峰在辽源矿务局西安煤矿生产总厂支护分厂,一提起工人党员魏永宽,职工们都赞不绝口,说他是个“三不怕”党员。不怕吃苦。1994年冬天,上级决定在一个月内搬迁钉子厂,魏永宽接受任务后,立即拟定了详细的方案。搬迁开始后,厂里又抽走了一部...  相似文献   

17.
“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这句话道出了“爱好”与“缺口”的关系。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慎待“爱好”,方能让爱好不留“缺口”。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生前曾这样说过:“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要好一些。”作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连流血、牺牲、坐牢、受酷刑都不怕,而在成为革命胜利后执政党的人民“公仆”的今天,为完善自己,兴旺事业,竟还有如此之多的惧怕,实  相似文献   

19.
姬建民 《党课》2010,(9):128-128
现在干部任用上存在一种“洗碗效应”,好比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吃完—抹嘴就走了,有的人等着冼碗。长期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势必高些,就会经常受到斥责,不洗碗的人反倒没有错误。某地有位干部,作风扎实,一身正气,对集体决策执行坚决,尤其是不怕“刺头”,敢于碰硬,结果在工作中得罪了不少人,还使一些企图出租权力的“同僚”对他“有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的个人气质中有一种超凡魅力的个人自信,以及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不怕鬼”、不信邪的性格特点。早在1919年,当中国还是魔鬼当道、魑魅横行的时候,毛泽东在他主办的《湘江评论》创刊号就向世人发出号召:“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