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儒家仁学是一种人生哲学,以个体和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理想。它即是一种伦理精神,又表达了一种审美趣味。儒家仁学不仅要在道德生活中寻求普遍的和谐,而且坚持从这种和谐中去寻找美,认为审美和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它们能够从精神上有力地促进这种统一的实现,进入审美境界、实现艺术人生就成为其人生哲学的目标与归宿。儒学仁学的道德审美理想不仅对于人的完善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能够为当代人树立合理的发展观、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若干方面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
孔子"仁学"的核心即"仁爱"思想是其伦理道德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的"仁爱"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最基本的是爱人、忠恕之道、克己复礼为仁,这些思想对于构建今天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通过对殷周时代关于"孝"的基本思想的创造性改造,逐步形成了以养亲、敬亲为基本内涵的儒家孝道.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力倡导和弘扬儒家敬养之孝,对于提高人类道德境界、协调代际关系、建立人际和谐具有普遍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名”作为伦理思想并非由孔子直接提出,但在儒学发展的进程中,孔子基于礼崩乐坏历史文化背景下提出的道德建设基本要求被不断思想化而使之成为哲学范畴,它同时亦成为古代社会政治秩序构成的理论源泉之一。“正名”要求人以身份对应伦理的自我责任和对他者的责任,是古代社会道德实践的基础点。对于“正名”思想要有历史的观照,即它支持了秩序性社会生活的生成,也成为传统美德伸展的动力源。在现代公德建设的审察中“,正名”的内向聚合力使其延伸为一种走向公共性的阻碍因素。当前,对作为思想现实的“正名”之剖析与检查是走出伦理实践困境之必需。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4)
先秦儒学作为私学追求的是成就己身,儒家后学提出的"慎独"修身成己思想充实了儒家私学"为己"的理念。在春秋战国儒学不受诸侯喜好的现实环境中,儒家私学作为"为己之学"在讲学育人和传承中面临着践行危机。如果把"慎独"思想中的"修身成己"与儒家"为己之学"中的"为己"结合起来,儒家私学危机就可以迎刃而解。可以说儒家的"慎独"思想与儒家私学作为"为己之学"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责任伦理所蕴涵的人类整体责任意识、"尽己之责"伦理使命和行为后果责任担当思想,其实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儒家历来强调责任,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以名定责的权责关系与后果担当的责任追究等思想都属于责任伦理范畴。道家思想则渗透着对人类生存状态、社会良好治理的责任感,蕴含着无为、节制的责任品质。传统责任资伦理资源是当下责任伦理建设的宝贵财富,它有利于树立崇高的道德信念、铸造勇于负责的品性和培养清正廉洁的操行,这对于当前的责任伦理建设特别是政府责任伦理建设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于玉莲 《学理论》2010,(5):45-47
儒学研究的是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以及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及其意义的学说。儒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想。其道德人文主义以心性论为基础,而关于“良知”的学说则是儒家心性论的中心。儒家学说中的许多思想,可以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体系之中。儒家的人文主义哲学是与天道哲学相通的,这就是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它沟通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和顺应。只要将传统儒学中的那些合理的内容加以适当发挥,它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是能发挥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仁爱万物之心、王道仁政之行、内圣外王之品,是先秦儒家政治伦理理念的核心内涵。吸取其合理养分,对于我国政治伦理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1)
"兼爱"思想是墨家的核心观点,它的提出是为维护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平民阶层的利益,与维护统治阶层利益的儒家"仁爱"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在当代,宣传"兼爱"思想有利于解决当前的道德危机问题,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是我国进行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孔子将“仁”视为最高的道,主张将“仁爱”由亲亲惠及整个人类,同时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孔子的思想反映出他朴素的生态智慧。本文从生态自然观、生态伦理观、生态实践观三个方面浅谈孔子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儒家廉政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廉为政本"、"吏为廉先"、"廉政为民"等主张,折射着儒家学者们以礼治国的感悟和政治智慧。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和理论或多或少地会从儒家廉政思想中挖掘出些许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建立"惩治、预防与教育、监督并重的预防体系"、"以德治国"思想、"干部自律"观念等分别是儒家"廉为政本"、"廉政为民"、"道德教化"、"为政以德"、"修身正己"等思想的现代转化,对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弘扬儒家"道德教化"理念,加强道德教育,能够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廉政理念;弘扬儒家"修身正己"思想,树立高尚品格,能够培养领导干部优良作风;弘扬儒家"廉政为民"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能够增强领导干部公仆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身份和政治资格的人权在儒家“孔仁孟义”的思想体系中被表达为“内圣外王”之道,其在“修齐治平”的实现程序之中又以“公私之辨”和“义利之辨”标志出政治伦理原则和“以德限权”的社会治理特色。儒家以“公权利”揭示人的自然权利,以其公平性和自然性引申为人的道德权利;再以道德权利为基础推演出人的政治权利,而“私权力”则仅为政治权利的异化形式,其极端化的结果就是“以权谋私”,后者因其“侵害公权利”的实质,儒家的人提倡以“道德权利”加以限制,故称为“德治”。儒家的道德权利与政治权利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和制度传统,而且其思想特色通过“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三个代表”和“三为”等原则亦被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理政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被认为是亚洲地区最清廉的政府,但我们对新加坡高薪养廉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高薪这一物质激励在保持新加坡政府廉洁的诸多因素中确有一席之地,但它与内嵌于新加坡社会的儒家文化并由之形成的精神激励互为表里。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以促进中国廉政建设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4.
胡彩虹 《学理论》2012,(12):124-12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积极发展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而在这其中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又是很重要的一环。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图书馆在文化大发展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就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探讨一下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为廉政三本账?就是道德账、经济账和诚信账。为何要算好廉政三本账?因为只有算好廉政三本账,人生才能心安、平安、福安。如何算好廉政三本账?一是营造读书学习氛围,增强算好廉政三本账的文化底蕴;二是强化道德诚信教育,夯实算好廉政三本账的思想基础;三是深化廉政制度创新,健全算好廉政三本账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徐陶 《理论探讨》2020,(2):82-87
西方学者对于儒家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之研究肇始于费正清的中国学研究,他所提出的"革命学说"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对于传统文化是一场彻底抛弃与革命,但是这种观点受到墨子刻等西方学者的批评。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和儒家传统思想及中国具体语境相结合,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且提出了儒马关系的"契合论""相融论""暗含论"等观点。西方视角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启示,不过我们更需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现实语境和思想语境,进行富有创造力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活动,从而不断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廉洁",修养学范畴中一个兼具伦理属性和政治属性、精神价值与实践品质的概念;"比德",儒家的一种修养美学思想,它为古人的廉洁修养提供了一条善美相融、情理相通的进路。借鉴古人,当代"大学廉洁文化"的"比德"式建构可以落实到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将"以美养廉"培育成廉洁文化制度化建设的良性基础和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18.
李晓兰  刘凤杰 《学理论》2012,(18):275-276
道德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对规范人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道德问题日益的突出,引发人们关于道德观念的深刻思考,我国"德教为先"的传统思想经过长期的积淀,有着深远的影响,深刻理解其思想内涵,加深对"德教为先"思想的认识,寻求其现代价值,将会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传统儒家"君子"称谓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向古人指明了恰当的作为方向,也凸显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德性追求.挖掘儒家"君子"之良善观念,重点在于厘清中国古典政治理念与现代政治思想之间的会通,探究"君子儒"所蕴含的理想人格,分析君子养成"三达德"君子之道的行为规范,归纳儒家"修己安人""尊五美屏四恶""内圣外王"的为政之道.借由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公共责任伦理的契合,探讨儒家君子观之国家治理的德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明自古就有一个世界主义的传统,有破“国家中心论”的较低层次的世界主义,如梁启超、顾炎武;有破“区域中心论”的较高层次的世界主义,如先秦诸家;有破“人类中心论”的最高层次的世界主义,如张载、陆象山、康有为。世界主义的各种形态,在中华明中是齐备的。建立“全球伦理”这座大厦,需要动用全人类的智慧资源。中华明之世界主义在此重大构建活动中,至少可有如下之贡献:可以对全球伦理之各项要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可以纠全球伦理之所偏,帮助全球伦理获得平衡稳定的发展;可以为全球伦理之实现提供方法与途径;可以提升全球伦理之视野,使全球伦理真正成为“普世伦理”或“普遍伦理”,把全球伦理之“全球”视野,提升到“宇宙”视野、“天下”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