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来,广大论者就邓小平对宣传思想工作人民观的思想作了研究,认为邓小平在宣传思想工作的思想中,其人民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群众路线内涵的理论贡献 有的学者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当然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思想首要坚持的工作路线。在谈到群众路线时,人们几乎无不引用毛泽东1943年6月撰写的《关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非常重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断丰富发展群众路线的内容,为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做出了贡献。 一、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党在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群众路线的内容 邓小平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对群众路线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尤为深刻。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开始  相似文献   

3.
党的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把党的群众观点引入群众路线理论之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是继承了毛泽东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著名论断;二是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对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内涵本质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三是把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贯穿于邓小平理论整个体系之中,体现在他一生的丰富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在邓小平理论中,群众路线思想为其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勇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并对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作出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创新,不仅在理论上不断深化了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还结合实际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新的内涵。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也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对当代共产党人继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习仲勋作为“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思想,形成了自己关于群众工作的基本观点和朴素的群众路线思想.本文从习仲勋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渊源,内涵探析和现实启示等方面入手,对习仲勋的群众路线思想进行阐释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和军队的根本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在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注重联系实际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从思想论、目的论、标准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有机系统地恢复、发扬、发展了党在军队中群众路线,对于当前更好的实践强军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徐泽洲 《奋斗》2014,(7):9-10
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的独特创造,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汲取了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精华,体现了我们党的本质特征,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践行群众路线高度重视,着眼于全局和战略考虑,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理论上、实践上对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作了进一步丰富与发展。省委深入贯彻中  相似文献   

8.
王兰坤 《学习论坛》2003,8(5):41-43
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为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提供了思想文化渊源;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为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提供了实践和理论基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出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9.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邓小平坚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价值思想初探王之波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虽然并没有专门就价值问题做过系统、集中的论述。但其中蕴含的价值思想却是十分丰富的。邓小平的价值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真理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群众观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党和群众的关系、党的宗旨以及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及习近平丰富发展了毛泽东的群众观。十八大以来,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开展,对践行群众观提出了新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它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而为邓小平同志所重视。邓小平同志不仅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而且亲自参与了群众路线的理论创造,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富有精深的理论要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恢复、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群众观点是我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讲政治就要讲群众路线,干部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强不强,决定群众路线的实践效果好不好。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党一直没有忽视群众路线的教育,专门做出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把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写进了新党章。邓小平同志更是明确地提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和原则。这个标准和原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最彻底的群众观点,是对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加强群众观点,改进思想作风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它作为制定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根本方法,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一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理解,反映了他在这个理论问题上的新认识;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贯彻群众路线的新形式,为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发展作出了新判断;三是在改革开放中的探索和实践,使党的群众路线又有了新飞跃。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它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而为邓小平同志所重视。邓小平同志不仅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而且亲自参与了群众路线的理论创造,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富有精深的理论要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恢复、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敏 《理论学刊》2004,2(11):24-27
邓小平文化思想产生于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新时期 ,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坚持继承 ,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突破陈规、求实创新 ,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性。立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体格局 ,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体现了邓小平文化思想开拓性 ;求真务实、重在建设 ,丰富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展示了邓小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性 ;鲜明的文化自觉意识、人的建设和发展意识、社会主义的使命意识等 ,彰显出邓小平文化思想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
在实现“中国梦”的新的历史征程中,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蕴涵着丰富的时代意蕴,显示着强大的思想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群众路线思想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彰显党群关系的纯洁性;群众路线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相契合,诠释党群关系的合法性;群众路线思想要义与时代实践相融合,体现党群关系的务实性。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进行了科学的理论创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在理论上、实践上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 ,一方面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一方面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哲学思想属于行动哲学和实践哲学的范畴。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某些理论观点进一步具体化 ;提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哲学观点 ,做出了一些新的哲学概括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贯穿在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论述中。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实践哲学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正邓小平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实践活动中,不仅自觉坚持了党的群众观点,而且对群众观点的内容和意义及贯彻的方式方法等问题都作了深刻而精辟的论述,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与发扬作出了历史贡献。一、利益观:"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邓小平的群众观首先体现在关心群众的利益和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2004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这样评价邓小平:"邓小平同志热爱人民、心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