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华北太行、太岳两个老解放区中选调出来的4000多名干部组建的解放军长江支队的南下干部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干部一道,解放福建、接管福建、建设福建历史的研究,探讨我党从领导革命、解放全中国,到当家执政、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过程中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为搞好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70多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这个诞生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由太行太岳英雄儿女组成的光荣革命群体,承载着随军南下解放福建、接管福建、建设福建的历史使命。长江支队南下福建的历史,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中的重要篇章,而长江支队一路南征的学习教育,是贯穿这一篇章的一条红线,它解决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949年,4000多名太行、太岳两山革命前辈在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令下,辗转3000多公里,进军福建,解放福建,建设福建.60年来,他们与福建人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在八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为祖国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熠熠闪光的光辉财富-—长江支队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和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前夕,毛泽东发表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为响应党的召唤,由太行、太岳两个老解放区选调4000多名干部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军南下,解放福建.当时,除地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有些是30岁以上的外,绝大多数干部都是20多岁的青年.我当时只有26岁.忆往昔,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华北局执行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从太行、太岳两个老解放区选调4000名干部组成进军福建的一支干部队伍。它组建于1949年初,干1949年8月初到达福建,与三野十兵团10多万人,华东南下干部200多人,上  相似文献   

6.
6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四大队三中队纪念南下福建50周年座谈会在福州闽萧大厦召开。 1949年8月,长江支队四大队三中队抵达福建,根据省委决定接管闽侯县。当时到闽候的南下干部有119名,他们为闽侯县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闽侯县县长邹国真,县委副书记李勇胜,组织部长纪建平,政协副主席林勇同等到会与老同志一起回顾光辉的斗争历程,畅谈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邹县长介绍了闽侯县的建设发展成就和今后的规划,强调老同志对闽侯县所作的贡献不能忘记,与老同志的事情不能变。闽侯县今后的发展不能缺少老同志的支持……他盛情地邀请老同志常回闽侯走一走,看一看。老同志在座谈中回忆解放福建、建设福建的光荣历程,深感自慰。对闽侯县在改革开放以来突飞猛进的大好形势欣喜在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是1949年初由太行、太岳革命老区抽调的4000多名优秀干部组成的,成建制接管福建省的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队伍。"出太行,风华正茂。留八闽,万般辛劳。你什么都不要,只要百姓的安康,孩子的微笑,你坚守了开拓者的高尚情操,留下了长江支队光荣的名号!"这首纪录片《永远的长江支队》的主题曲唱出了70多年前出征的这批长江支队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太行一武夷,永恒成追忆 我的书案上放着一本薄老题写书名的<长江支队回忆录>,封面是层峦叠嶂的巍巍太行山,封底是飘逸秀气的武夷玉女峰.从太行到武夷,铁流6000里,传颂着一段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的不朽故事.全国政协主席、曾任福建省委书记的贾庆林同志在"序"中指出:"长江支队这段历史,是值得回忆、总结、继承和发扬的光荣历史."当2004年元旦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在晋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魁元同志带领下,我随"长江支队采访团"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相似文献   

9.
正1948年底解放战争近尾声之际,为接管、巩固新解放地区政权,支援南方广大新解放区建设,中共中央决定,抽调大批党政干部随军南下。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山西抽调数万名干部南下支援全国解放、接管政权,分别是:太行、太岳抽调4000余名干部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福建,晋绥抽调4000余名干部组成西北入川工作团前往四川、西康,晋中区党委和太行区党委为主共抽调3000余名干部组成晋中南下工作团开赴湖南。于是,  相似文献   

10.
组建大队 1949年元旦,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向中外宣布,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成为全国上下一致的动员令.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决定从老解放区抽调5万多名干部随军南下,其中包括从太行区和太岳区抽调干部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简称长江支队),随中原野战军(二野)南下到京沪杭,接管新区.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九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的号召。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军从太行、太岳两个行署抽调一批干部组成了长江支队,随军南下,解放福建。在进入福建前夕,上级就确定长江支队第五大队接管龙溪地区。队伍进到泉州对,上级又决定第五大队第三中队所属的七个小队分成二部分,其中四个小队由蔡良承司志带领,成立海澄县委,准备进入海澄县;另外三个小队由郭丹同志带领,成立东山县委,准备进入东山县。东山县委由三个  相似文献   

12.
序巍峨壮美的太行群峰,崛起于华北大地。挺拔峻峭的武夷丹崖,绵亘于闽山赣水间。旭日晨曦中,太行群峰的雄姿与武夷丹崖的灵秀交相辉映。在华北大地,在武夷山下,人们看到了这样一组独特的风景线:——山西晋城"长江支队纪念林";——河南济源"长江支队纪念碑";——山西长治"南下干部纪念馆";——河北武安"长江支队出发地舍利塔";——福建宁德"长江支队纪念园";——福建东山"谷文昌纪念馆";——福建长乐市绿化馆前的延国和纪念碑;——福建莆田壶山之麓的原鲁山塑像。  相似文献   

13.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令下,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迅速集结长江北岸,准备随时渡江作战.为了解放战争的需要,党中央决定从全国老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随军南下,对广大新区进行接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科教英才近代福建文化名人照片: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纾、黄乃裳、林语堂、林徵因、谢冰心、高士其等福建地灵人杰,英才荟萃,素有"东南邹鲁"之称。在近现代,福建不仅是中国海军之乡,也是院士之乡。据统计,福建籍中国两院院士148人,位居全国第三。在文化底蕴如此深厚的地方执政,必须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传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为福建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二是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从"外行"变成"内行"。一组担任宣传部长、教育局长及大专院校领导职务的长江支队干部照片  相似文献   

15.
1949年春,为了迎接全国解放,晋冀鲁豫边区的太行、太岳两个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华北局的指示,组织选调了3000多名干部队伍,随军南下,跨黄河、渡长江,历时六个月、行程七千里,来到祖国东南海疆为解放了的福建人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土地情深原闽侯地委书记郝可铭照片郝可铭题词:"福建人民永远忘不了你们的业绩———录张鼎丞语这一幅题词,是原闽侯地委书记郝可铭写的。我们不妨注意一下题词中"录张鼎丞语"这五个字。1996年,郝可铭挥毫题词的时候,特地声明"福建人民永远忘不了你们的业绩"这一句话,是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张鼎丞在全省土改工作第三次汇报会上讲的。这一句话中的"你们",指的是长江支队全体南下干部。  相似文献   

17.
正1949年春,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从太岳区高平县选调117名优秀干部,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六大队二中队。二中队不畏艰险跋山涉水行程6000余里,途经8省65县终达福建宁德,开辟新区工作。他们党性强、政治觉悟高、组织观念强、有斗争经验、有领导水平,是组织上严格审查选调的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既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令下,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迅速集结长江北岸,准备随时渡江作战.为了解放战争的需要,党中央决定从全国老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随军南下,对广大新区进行接管工作. ……  相似文献   

19.
正剿匪·反特风光迤逦的三都澳海港闽东三都澳,一个风光迤逦的天然海港,它的深水面积是荷兰鹿特丹港的8倍,宁波北仑港的26倍,被誉为"东方明珠"!解放初期,无论是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还是闽东地区的反革命势力,都想把三都澳作为"反攻复辟"的一个据点。长江支队干部原三都派出所所长吕学政烈士照片三都澳烈士陵园就在这个被誉为"东方明珠"的海岛上,重新修建的包括长江支队干部吕学政烈士英灵在内的陵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0.
正锐意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影视资料十年浩劫结束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正了历史航向,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一组长江支队老干部的照片经过拨乱反正,长江支队许多老干部重新走上了领导工作岗位。在历史大潮流中,他们更加锐意进取,决心把福建的改革开放伟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