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四重安全结构相互交错,推动着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演变. 美国及其盟国致力于建立一种后冷战时代的亚太安全体系,旨在确保美国对亚洲事务的主导权,牵制、防范中国成为主导亚洲事务的力量.东盟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接触的政策.为了拓展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空间,应在和谐世界理论的指引下,充实和丰富新安全观与和谐亚太的理念,推进亚洲合作伙伴关系和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次地区合作进程,昭示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外交的理念,致力于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四重安全结构相互交错,推动着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演变。美国及其盟国致力于建立一种后冷战时代的亚太安全体系,旨在确保美国对亚洲事务的主导权,牵制、防范中国成为主导亚洲事务的力量。东盟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接触的政策。为了拓展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空间,应在和谐世界理论的指引下,充实和丰富新安全观与和谐亚太的理念,推进亚洲合作伙伴关系和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次地区合作进程,昭示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外交的理念,致力于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东南亚外交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的中国地缘外交中,处于首要地位的应该是东南亚外交.只有中国和东南亚整体关系达到高度稳定和高度互信的状态,中国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才会得到充分的保障.在今天,内政中有外交,外交中有内政的观点已为世人所公认,而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证明,传统意义上的内政和外交的边界更加模糊化.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引起的大国合作趋势,有可能使东南亚的大国平衡战略失去效用,中国应该积极地推动大国关系与东南亚关系的和谐双赢.在东亚一体化的过程中,东亚大国和东南亚之间只有建立完全平等、互不从属基础上的合作,才能使东亚一体化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中国、印度是亚太区域三个非常有分量的国家行为体。截至目前,三国已分别在双边层面建立起了不同内涵的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大三角"模式趋于明朗化。美国是"战略大三角"关系的主导者,正在崛起的中国和印度都将对美关系视为本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受"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印度成为中美两国竞相争取的伙伴,是中美战略竞争的最大受益者。印度亦借势发展与美国、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其大国意象。中国作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平衡对象,一方面需要通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来应对美国的战略挤压;另一方面还需要联合印度共同分担美国重新规制亚太的压力。当然,由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一个持续施力的过程,美国、中国、印度三角关系仍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尚未完全成型,值得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5.
九一一事件后俄日关系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钢 《当代亚太》2003,(4):44-49
俄日关系是亚太地区诸多大国关系中最为薄弱的一环 ,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将俄日关系放在俄罗斯亚太战略和大国关系互动的框架内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俄日关系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俄日关系改善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2):F0003-F0003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和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学术性双月刊,内容涵盖亚太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的理论与实践,重点突出亚太海洋领土争议、海上安全、海上军事力量建设、海洋法律与商业秩序、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等问题与亚太安全之间的关系。本刊也聚焦亚太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区域热点等诸多现实问题。本刊以战略性、创新性、专业性和学术性为办刊宗旨,将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国内研究与国际研究相结合。设有“亚太热点透析”、“区域安全探讨”、“海洋动态观察”、“南海专题研究”和“国际政治聚焦”等栏目。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坚持高标准原则,努力提高所刊文章的学术质量。欢迎海内外学界同人赐稿。  相似文献   

7.
凌胜利 《当代亚太》2015,(2):61-81,158
海权之争是近代以来大国关系的地缘政治主线。当前的中美关系同样面临着海权之争,这将成为中美安全关系的"试金石"和影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关键问题。中美亚太海权之争既有战略和地缘方面的宏观因素,也与中国海军发展和美国对此的认知与回应等具体问题领域有关。战略冲突、地缘冲突和偶发事件是引发中关亚太海权冲突的重要原因,而共存利益、冲突预防和危机管理则使和平存在可能。中美亚太海权之争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最有可能的情形是虽难以发生大规模冲突,但却无法排除偶发事件所引发的冲突,因而关键在于做好冲突预防与危机管控。中国海权发展既需注意到中美战略的互动性,也需确定自身海权战略"以实力促和平"的大方向,掌握战略主动性,寻求与海权大国的利益共同点,避免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博弈论研究了一超多强国际格局下的大国合作与纷争,结果发现:(1)在一超多强国际格局下,大国之间的合作与纷争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一超具有比其他强国优先结盟以及阻止其他强国相互结盟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强国要么屈从于一超,与其结盟;要么独立发展。长期来看,在和平的环境中,潜力巨大的强国的成长以及由此引发的大国之间相对实力的改变,将会给现有国际格局带来冲击。(2)中国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大国关系,主要是一超多强格局下的大国关系。在这种格局下,作为一个相对实力快速提升的新兴强国,中国首先需要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做到不冲突、不对抗;其次应与美国共同管理好与日本的关系;最后要和欧盟以及俄罗斯一道推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3)一超多强格局下的大国关系,只是众多大国关系中的一种类型。文章的研究为近来国内学术界所进行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各国面临着不同的政策困境。寻求"亚太再平衡"的美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国内预算约束,且必须在欧洲、中东和其他核心地区与亚洲之间分散注意力。崛起中的中国正在尝试对外展示肌肉,却在如何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事情上面临困难。在东北亚各国发展中相对衰落的日本,决意"正常国家化",外交上更加咄咄逼人。俄罗斯希望作为大国和重要参与者重返东北亚。朝鲜政治不稳,核武器与经济并行的战略行不通。韩国在美、中、日之间艰难地寻找平衡。  相似文献   

10.
"大国平衡外交"是指不排除大国在东南亚的存在和影响,利用各大国的优势、它们之间的矛盾以及它们对权力的追求,主动与其发展政治、经济、安全等全方位关系;同时,防止任何大国的势力过于强大,以实现大国在东南亚的势力均衡,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近年来持续升温的南海争议业已成为中国与某些东盟成员国乃至整个东盟组织之间政治和安全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成为东盟成员国对中国加大实施大国平衡外交的重点平台之一。东盟组织与其成员国对于大国平衡外交的侧重点不尽相同。目前,南海问题中呈现出的关注力量国际化、解决方法复杂化和权利诉求法理化,都对中国一向秉持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方针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