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股东缺乏参加公司治理的途径,即大股东的绝对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之中的中小股东权利配置的缺陷表现;中小股东的利益受侵害,不能有效监督股东会和董事会的决策,恰恰是因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之中的监事虚设弱点。根本性的救济措施有,完善股东的召集请求权制度;从股东投票权完备性角度出发改变大股东的行为选择;完善股东诉讼和累积投票制,从而达到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目标;规范表决权代理制。  相似文献   

2.
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股东经常利用其控制地位 ,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 ,这一问题在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普遍存在 ,在转型中的我国尤其严重。本文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对策 ,如强化大股东的忠实义务 ;建立和完善累积投标权制度 ;规范关联交易 ;完善公司内部诉权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保护股东合法权益是现代公司制度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公司立法对股东会的法律地位及其职能等作出了规定 ,但在实践中仍然暴露了法律适用中的若干不足。面对大股东操纵股东大会通过有利于自己而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决议 ,中小股东常因现行公司立法相关规定之空白而无能为力。因此有必要尽快完善相关立法 ,为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基于非上市公众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传统的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基础的委托代理理论,在该类型公司治理过程中演变为"作为大股东的经营者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导致内部人员控制问题突出,中小股东的利益极易受到大股东的侵害,在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出现了某种紧张关系。为了缓解这种紧张关系,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在总经理和董事长的人选上,应当避免"二职合一",并通过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累积投票制度及完善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实现非上市公众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非上市公众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传统的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基础的委托代理理论,在该类型公司治理过程中演变为"作为大股东的经营者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导致内部人员控制问题突出,中小股东的利益极易受到大股东的侵害,在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出现了某种紧张关系。为了缓解这种紧张关系,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在总经理和董事长的人选上,应当避免"二职合一",并通过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累积投票制度及完善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实现非上市公众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公司控制权的实质是股东权与法人财产权相互博弈的一个结果。以控制权为核心,可将公司制度的异化分为控制权向股东的偏离和控制权向管理层的偏离两种基本情况,前者在股权较为集中的大陆法系发达国家、大部分的经济欠发达国家均是公司治理的主题,对其纠正主要依赖法律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调整和对公司独立人格的认定,同时强调对公司相对人和中小股东合法利益的维护;后者在股权较为分散的英美法国家及部分经济转型国家较为常见,对其纠正则主要借助外部市场机制的压力,侧重于对公司股东合法利益的保护。我国公司治理的根本在于市场机制、企业产权结构及公司法律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在外资并购过程中存在侵害中小股东权益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外资实施跨国并购时的价值选择与国家法律保护目标企业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价值选择之间存在冲突,应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独立董事制度、股东诉讼制度"的立法构建,实现在外资并购时对中小股东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 ,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处于被动弱势地位。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角度 ,收购要约作为目标公司中小股东投资决策的基础 ,成为各国立法规制的重点。要约收购给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带来的压迫性、剥削性影响 ,要约收购规制的基本原则 ,要约收购立法规定对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及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累积投票制度作为股东选择公司管理者的一种表决权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宪法》的规定。累积投票制度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热情,符合资本社会化的原则。公司股东选任董事或者监事时,实行累积投票制度对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特别是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股东派生诉讼是公司中股东权利的一种特殊救济制度,为保护中小股东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和粗略,这一制度仍存在诸多漏洞。应对派生诉讼原告和被告主体资格进行完善,并明确公司在派生诉讼中的地位,以平衡大小股东之间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1.
德国公司治理改革的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德国,由于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公司的控制股东(商业银行)左右着公司的经营活动,因此如何防止控制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便成为德国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为了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并增强公司运营的透明度,以达到强化对公司中小股东保护的目的,德国政府最近对其公司治理机制进行了一系列革新。本文就其革新的核心内容进行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浅谈新公司法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资本多数表决原则的确立与实施,中小股东在公司利益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我国原《公司法》侧重于对公司外部关系的调整,缺乏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和有效司法救济手段的具体规定。由于对控股股东的法律责任缺乏明确的规定,对其侵害行为缺乏必要的制约和责任追究机制,实践中控股股东往往滥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挫伤了中小投资者的信心,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甚至给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潜在的风险[。1]针对我国存在的上述突出问题,新修订的《公司法》借鉴了国际上有关公司保护中小股东…  相似文献   

13.
扩大股东账簿查阅范围,赋予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查阅账簿的权利.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为避免股东滥用查阅权,对查阅范围的限制是必要的,但要在防止权利滥用与保障股东权利方面维持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4.
近年,在发育尚不成熟的我国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问题引起学者的普遍关注。与国外相比,我国对中小投资者的股东权利保护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中小股东参与经营管理的权利无法实现,其剩余分配权、知情权受到侵犯,且被侵犯后的诉讼赔偿权利难以实现等。要改善中小投资者保护环境,应建立一整套的制度体系,包括完善、有效的资本市场法律规范;真正实现股东利益的公司治理机制;独立、高效的监管体制及有着广泛社会基础的资本文化。  相似文献   

15.
股东提案权是在原有的公司治理结构变化、权利重新分配的条件下提出的,是民主在公司中落实的具体体现和平衡股东之间、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利益的重要工具,也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制度。我国《公司法》虽规定了股东提案权,但确显粗糙。需要分析股东提案权的性质、价值、存在问题,完善我国提案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表决权信托是股东表决权的行使与信托原理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就是利用信托的方式对股东表决权进行重新安排,以实现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表决权信托是美国法对法学界的巨大贡献,在维护并实现中小股东利益、优化公司内外治理结构、稳定公司股权结构、帮助上市公司重整等方面对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累积投票制的设立,可以通过增加中小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机会,弥补直接投票制的不足,实现股东地位的实质平等。防止大股东利用其持股优势控制董事会、侵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但是,由于累积投票制存在的缺陷,应当扩大其适用范围,进一步完善其适用过程中的具体的程序性规定,增强可操作性,以保障切实可行。同时。累积投票制度应慎重适用,并注重发挥其他配套制度的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立法本愿。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是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避免内部人控制、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手段。独立董事实施至今,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效用。本文从独立董事没有发挥出效用的表征及原因入手,从强化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能范围及相应法律责任,创造良好的公司治理氛围,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自律组织,完善相关的外部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沿着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历史脉络,展现其产生的背景,由此,在我国确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有着积极意义,但在立法和实践中还存在困境,围绕如何实现有效监督与防止滥诉的平衡,借鉴相关立法例,结合我国的本土资源,使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能够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进而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收购会改变股东权益的现状,特别是会给目标公司股东的权益造成一定的影响.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收购立法的实质就是如何处置各方利益冲突以寻求利益的平衡点.在这些利益主体中股东权保护尤显重要,尤其是目标公司的中小股东常处于不利地位,其合法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因而,有必要从信息披露、强制要约收购、股东表决权排除、反收购规制、公司治理等方面加以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