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从贸易到实业──台商江衍雄的大陆投资经验王佩玉今年53岁的台商江衍雄现正主持着深圳威诚电器有限公司,在同一地区,另外还有4家独资公司,作为总公司的关系企业。江衍雄从二十多岁开始就在台湾“王冠电器”做业务员,有机会从事国际贸易。31岁那年自行创业,开了...  相似文献   

2.
王鹏 《侨园》2002,(1):33
进入新世纪,台商掀起了第三波投资大陆的热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与经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以来,台湾岛内投资环境持续恶化,加上受到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台湾经济景气不断下挫。而同时,祖国大陆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入世所带来的潜在商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赴大陆投资设厂。随着大陆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重心的转变,台商投资大陆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相似文献   

3.
有家电视台的娱乐栏目最近播出的节目有这样的场面:先是主持人拥着一位小姐煽情拍卖个人的艺术写真集。这还罢了。紧接着是一位小姐举着印有自己唇印的纸片上台“卖吻”,而且极力声明这是“初吻”。再接下来,则是又一位小姐提着一件小汗衫出场拍卖,并且反复强调自己穿过,是比较私人的东西。特别是主持人还借机捧了一句:“哇,还带着小姐的体温呢 !”   我不否认,纯情少女和靓丽小姐们弄弄自己“初吻”的唇印,或者出售自己贴身的小汗衫属自己的事,但是要分场合。因为,电视台的舞台毕竟不是自家的炕头,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出卖的什…  相似文献   

4.
姜甜甜 《侨园》2006,(3):8-9
据媒体报道,台商投资大陆日益呈现出大型化、集团化趋势。台“经济部”最新调查显示,八成一的制造业已选择投资大陆。多年来,台湾当局面对台商投资大陆猛增,一直采取阻止、限制的措施,而最近一年多来,更是屡屡设卡,打压台商投资大陆。当局对台商投资大陆采用多种办法打压台湾当局遏制台商赴大陆投资可谓处心积虑,通过多种手段打压台商。据台湾媒体报道,在陈水扁“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政策基调下,台湾当局针对台商赴大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从法律、资金、技术及人员管控等方面加强管理与限制。一是进一步通过司法与行政手段打…  相似文献   

5.
张远心 《侨园》2006,(2):20-21
在两岸关系仍未突破政治迷局的今天,两岸经济关系的密切却日益彰显。那么,投资大陆的台商究竟如何定位才对台湾经济最有益?面对“根留台湾”还是“根留大陆”的争辩,清华大学台研所所长刘震涛教授却提出了“立足大陆,根系台湾, 面向世界”的全新主张。他认为,大陆是一个舞台,演员是两岸的企业家,导演是市场, 这里应当上演的是一曲“中华振兴”的舞蹈。因此,刘震涛带领着清华大学台研所秉持一个研究理念:如何充分发挥两岸有效资源,使两岸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6.
王建民 《党政论坛》2011,(10):37-37
2011年,受大陆“十二五规划”、台湾“黄金十年规划”及岛内选举因素的影响,海峡两岸经济关系与经济合作发展将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除了关注两岸贸易与台商对大陆投资发展变化外,有六个方面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九月下旬,全国各地史学界的六十多位专家、教授聚会于安徽省合肥市,参加了“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合肥是刘铭传的故乡,这里还居住着他的嫡传曾孙李象琇和几位玄孙媳。他的玄孙刘学亚、刘学馥应邀出席了讨论会,刘学亚还撰写了《刘铭传的家世和简历》一文。一八八四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刘铭传奉命督办台湾军务,领导台湾军民,粉碎了法国侵略者吞占台湾的企图,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8.
上海成为台商投资重点地区罗康雄,仇长根由上海第十印染厂和台、港商合资的民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总投资九百二十万美元,主要生产宽幅印花绒布,年生产能力四千万米。张刘仁摄当前,上海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重点地区。据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最近公布的材料,以...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5,(36)
在与台湾岛一水之隔的厦门举办投洽会,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要充分发挥福建特有的对台区位优势和人缘优势,推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兴业。历届投洽会都注重做好对台文章,凸显对台优势。每届投洽会均吸引数千名台商参会。同时,会上签订的台商投资项目也逐年上升。投洽会还将继续积极吸引台商赴大陆投资,推动两岸经贸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信息博览     
《侨园》1994,(5)
一项由台湾经贸部门委托产业界所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大多数对前景看好,投资大陆有利可图是台商的普遍共识。该项调查报告显示,七成厂商认为大陆市场将会更加开放,另有一成五的业者表示起码维持现有水平,显示大多数台商对大陆经济改革及发展深具信心。  相似文献   

11.
近期陈水扁抛出的所谓“一边一国”论,引起海内外中国人的警惕,其言其行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李登辉当年提出的“两国论”。更加巧合的是,陈水扁最近又重弹李登辉在台上推行“戒急用忍”时执行的“南向政策”老调,意欲阻止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热潮的进一步发展。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当局都在极力推动台湾企业向南发展,但台湾媒体失望地指出,“南向政策”推动近十年,许多南行的台商却每况愈下,铩羽而归者不在少数。 与“南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台商投资祖国大陆虽然要遭遇“戒急用忍”和“三不通”的拦路虎,但台商依然络绎不绝,“西进”之路人潮汹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台商掀起一波波到祖国大陆投资的热潮,从早期的中小传统企业到今日的高科技大厂,数以万计的台资企业已遍布大江南北,并正在从战术性投资转向战略性布局。  相似文献   

12.
素以小桥流水、鱼米之乡著称的江南,近年来备受台湾高科技厂商青睐,成为台商新一轮大陆投资的热点地区。上海至苏州一线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众多IT工厂,正在成为全球高科技版图上的新“硅谷”。  相似文献   

13.
一九九四:两岸迈向“直航元年”?本刊记者李大宏台湾每年有130多万人次前往大陆,由于不能直航,仅过境香港时交的机场费就高达二千多万美元,还要多付三四亿美元的机票钱。大陆目前有台资企业两万多家,其原料多由台湾供应,如果再加上两岸去年经由香港转口的200...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4,(17)
在许多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大陆时,占尽地利和人文优势的港台企业界深感若不抓住时机,将来不及享受中国大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好处,把大好市场拱手让人。于是,一批又一批港台投资者涌向大陆,并呈现出新的态势。 北京:台湾大财团竞相投资 去年以来,台湾知名大财团争相进军大陆或扩大投资规模,仅在北京一地,台商投资超过一千万美元的项目就达30多个。本刊驻北京记者王蔚报道:  相似文献   

15.
据台湾报纸披露,李登辉提出“国家与国家”的两岸关系新定位,是由“强化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专案小组”研究一年多所提出的建议。这个小组由“总统府”秘书长黄昆辉召集,副秘书长林碧炤担任执行长,成员还有“国安会”秘书长殷宗文、“总统府”资政丁懋时、陆委会主委苏起,以及几位国际关系法的学者专家。李登辉一直有一群幕僚,分为外交、经济、内政、大陆四组,经常对不同议题进行研究,而“国安会”也同样进行类似的研究工作,以供李登辉在决策时参考。香港《亚洲周刊》则披露,1991年台湾当局宣布国家统一纲领时,台湾当局接受…  相似文献   

16.
鲍信 《瞭望》1993,(48)
吾兄: 近年来,大陆民航客机接二连三地被歹徒劫持到台湾,仅今年4月至11月就有七起之多,其频率之高,去向之一致,在世界航空史上绝无仅有。台湾成了大陆劫机犯的目的地所来有自,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们当还记得,十年前,卓长仁劫机案发生后,台湾当局千方百计将劫机犯弄到台湾,封为“反共义士”,把一伙歹徒捧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自八十处代昆明首开选美之风起,“选美热”一浪高过一浪。1992年号称“中国选美年”,1993大有超过’92之势。“北京小姐”、“上海小姐”、“天津小姐”、“南京小姐”、“湖南小姐”、“河南小姐”……各省市“小姐”相继诞生;“公关小姐”、“礼仪小姐”、“空中小姐” 以及各种模特大赛、美容大赛、青春风采大赛……数不胜数。一时间,舞台上、荧幕中,佳丽成群,靓女云集。对此,社会各届众说纷绘,褒贬不一。全国妇联明确表态:“不赞成,不提倡,不组织,不参与”。  相似文献   

18.
宋宗桃 《党政论坛》2008,(18):13-13
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最近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台商在上海历年累计的直接投资项目已达到880个,投资总金额8.2亿美元。台资由不显眼的地位,跃居所有在上海的49个国家、地区外资的第四位,名列香港、美国、日本之后。上海是中国大陆利用外资最早的一个城市,在1950年就同波兰合资组建了一家轮船股份公司,这是大陆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但台商涌入上海投资兴办企业仅5年历史,比首家台资企业1981年9月就在广东落户要晚7年。台资进入上海大  相似文献   

20.
张迁 《瞭望》2007,(19)
日前在北京结束的第三届两岸经贸论坛,在通过6点建议的同时,大陆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还宣布了在教育、就业、旅游、交通等方面的13项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交往与合作的政策措施。这13项政策措施,均针对岛内一些现实难题“量身拟定”,岛内所涉及单位均闻之欣然。如“欢迎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政策公布后,台湾不少公、私立大学纷纷表示,应对岛内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