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实践一再证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只能按“劳”这个标准分配,而不能按别的什么标准分配。那么这个“劳”指什么,怎么计量呢?这是关系到制定正确的工资制度,进一步克服平均主义,实现按劳分配规律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就工业系统范围内按劳分配的“劳”的含义、劳动计量、形态及其与报酬形式的关系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 按劳分配的“劳”究竟指什么?是指劳动者提供的具体劳动吗?不是。具体劳动千差万别,各有自己特殊的有用性质,它们之间是无法进行比较的,当然不能作为消费品分配的统一尺度。是指劳动者提供的自然劳动时间长短吗?也不是。自然劳动时间不能  相似文献   

2.
误区一:把按劳动要素分配等同于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十六大报告中的新提法,它指的是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很明显,它是存在于私营企业和外资经济中的。而按劳分配则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很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其存在的前提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要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联合劳动,只要存在社会分工和劳动差别,只要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按劳分配方式在公有制经济内部就必然存在和发生作用。按劳分配作为调节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式,要求在公有制企业中以劳动的质和量作为劳动者获得个人消费品的最一般依据,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也总体上要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如何实行按劳分配,这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在我国…  相似文献   

4.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应划分为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三大类,按生产要素分配又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等六种具体形式,其他分配方式也有按风险分配等多种具体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包括按劳分配,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磊 《理论月刊》2000,(5):10-12
本文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共性的分配方式,它包含着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技术分 配等许多次一级的分配方式,本身不具有阶级性;劳动创造价值并不意味着非劳动要素不能参与收入分配, 价值分配不是价值创造的逻辑推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利益主体利益的客观要求,微 观层次上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的缺陷可以在宏观层次上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以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的。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  相似文献   

7.
不能把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混为一谈  目前 ,理论界有的同志自觉不自觉地把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混为一谈。例如 ,魏后凯同志在《中国工业经济》 1998年第5期发表了《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一文 ,该文第二部分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更高一层次的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讲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实际上就是按劳分配与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之后 ,该文在其第四部分运用《1992年各国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统计表进行实证分析 ,并指出 :“目前 ,我国国内生产…  相似文献   

8.
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企业家是使社会生产进入循环流转状态的推动者,利润不过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现新的组合的结果。熊彼特与马克思的理论分歧主要有三:一为是否存在剩余价值,二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什么,三为如何看待企业家创新。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价值来源的认识不同,因此对收入分配提出的方案不同,这在个人劳动能力存在差别的情况下既体现了平等,也体现了不平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企业家的创造精神,承认按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所有制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社会前进的大方向应为按劳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仍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但是,除按劳分配外,还有其它分配形式。例如:按资金分配、按经营成果分配和按资本和劳动力价值分配等。这就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收入分配格局,而不象经典作家设想的那样,社会主义只有按劳分配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然生产要素中包括了劳动,按生产要素分配便包括了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为什么还要再讲按劳分配呢?  相似文献   

11.
按贡献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劳动能力仅仅是一种潜在形态的劳动,它和劳动者的实际劳动并不永远一致。 劳动的实际贡献只能由单纯的劳动投入所引起的财富增加来衡量。 按贡献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是按劳动要素的贡献分配与按非劳动要素的贡献分配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时期,虽然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还不能立即消除劳动力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的情况。这种生产条件的分配方式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还必需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目前,在我国农村联产计酬责任制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推行,其原因就在于这种责任制更能体现按劳分配原则。联产制在劳动计量上比较合理。它是以劳动的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是收入分配方式新的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对此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下面,仅就这一新的分配理论与传统分配理论的比较,按照新的分配理论进行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等问题,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一、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新突破,是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新发展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脚步的日益临近,为了适应其发展的需要,分配方式也必将进行深刻的变革,逐步向知识要素倾斜。可以想见“按知分配”即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创造业绩和知识成果而获得相应收入的一种分配方式,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分配方式。按知分配之所以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分配方式,不仅是因为它符合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它也充分体现了我党十五大报告中把按劳分配与接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伟大论述。可以说,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最佳结合即为按知分配。一、以智力资源耗费为主要形式的脑力劳动是知识…  相似文献   

16.
收入分配,历来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70年代末在我国兴起的市场化改革,打破了所有制结构单一化的格局。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收入分配方式也多样化起来。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正确理解和把握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如何体现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一个社会的分配关系如何,或者以何种分配方式为主,并不取决于人…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没有否认按劳分配,更没有否认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知识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同知识成为人力资本参与收益相结合,实质就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卢黄熙 《岭南学刊》2003,3(5):22-24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决定收入分配的根本依据,价值创造是决定收入分配的直接依据。按生产要素分配,还是按劳分配,都不过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都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根本依据;按劳分配的主体,即主观生产要素与物化劳动的客观生产要素各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是它们参与价值分配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我党首次把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益必须遵循的分配原则。对于实现效率优先、兼顾...  相似文献   

20.
张荐华 《思想战线》2002,28(5):19-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在于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形成和收入分配问题的正确认识。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条件下 ,劳动创造出价值即纯产值 (V +M) ,纯产值不仅按劳分配 ,而且按其它生产要素如资本进行分配 ,通过市场竞争 ,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收益 ,而等量资本也取得各自的平均收益。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必然存在资本剥削 ,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 ,这种按资分配是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社会对资本所有者的一种奖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劳动运营和资本运营并行不悖 ,共同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