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正在各个领域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了早日实现这个计划,成千上万的科技专家夜以继日,奋不顾身地工作着。近日,我们走访了几位“863”计划中的首席科学家,参观了有关的实验室,所见所闻,心情不禁为之振奋。现在,将采访的一些感人故事记述如下,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1,(27)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科学事业的发展。老一代革命家和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无不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辛勤工作,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赤诚,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的志气歌。“863”计划——我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又一曲振奋人心的歌。 在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时候,记者从国家有关部门获悉,由“七五”起步入轨的这一高技术发展计划,实施5年来,初战告捷,已经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参加这一计划实施的科学家们回顾这一宏伟计划从诞生到组织实施的前后经过,展望世界及中国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22日,全国“863计划”工作会议开幕。邓小平同志为大会题了词:“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聂荣臻元帅、李鹏总理发来了贺信。 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老科学家,并排端坐在主席台上。大会颁给他们红色的荣誉证书,姑娘们给他们献上美艳的鲜花,青年专家朝他们深深地鞠躬表示祝贺,来自全国的300多名高科技专家对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4位年逾古稀的老科学家都笑得象年轻了10岁。 5年前,也是这般春天,但那时他们心急如火。 1983年3月,美国提出了“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  相似文献   

4.
曲萌 《瞭望》1998,(40)
以前瞻性眼光看待两岸科技交流曲萌海峡两岸的科技交流伴随着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有所进展。今年7月14日至22日,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应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邀请,率8位科学家赴台访问。与此同时,台湾“工业总会”也邀请祖国大陆97位科学家出席7月15日由海峡两...  相似文献   

5.
由中央政府组织实施的“863”计划,已成为我国高技术研究的一面旗帜, 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发挥先导作用今年是国家863计划实施20周年。我国高技术的整体研发水平和能力在这 20年有了很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日前接受《瞭 望新闻周刊》专访时指出,正是由于或部分由于“863”计划初期的支持,中国在诸  相似文献   

6.
郑经 《瞭望》2002,(25)
日前,国家“863计划”与浪潮集团合作,向社会推出面向高性能计算研究开发设立的奖励基金——高端服务器创新奖励基金,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舆论普遍认为,政府主导的产学研体系与企业相互靠拢,将会促进“863计划”在运营体制上产生积极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作为中国科技发展重要标志的三大国家科技计划——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解决社会公益性重大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的“攻关计划”,以着重解决事关国家中长期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为主旨的“863”计划以及以解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研究及开发的热点,也是各国激烈竞争的焦点。80年代以来,有人预言:“当今世界谁占有高科技优势,谁将占有政治、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朱丽兰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展望了90年代高科技发展的前景。 她说,高科技或叫高技术,是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概念。一般可以理解为当代科学技术和工程最前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863”、“973”、“火炬计划”等著名科技计划逐渐为人所熟知,这些计划从不同战略层面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其中“863计划”和“973计划”分别针对的是国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大基础研究,而“火炬计划”则开启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幕。 1988年,为应对当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1,(38)
能否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切实转化为行动,关系到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能否如期实现。9月14日至20日,国家科委和《瞭望》周刊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地、市级研讨班。来自近50个地、市及科委系统的80余名负责同志,听取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国家体改委副主住高尚全、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王梦奎、国家科委副主任惠永正、国际战略研究会副会长柴成文等著名学者和领导同志授课,并一起对有  相似文献   

11.
记青按照约定时间投论厂卜为的长途电话,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中科院药物研究所陈凯人研究员——上持“重要疾病创新药物上寻结构的发现和优化”课题的R席科学家,在电而那端娓娓道本谈及入选一首席科学家的感想,陈凯先研究员说,国家投人h资设立“国家市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批实施项目”,是体现科教人国方针的重大举措J“从国家fi然科学基金委的重大坝H、到国家科委攀登计划,内到这次投资规模空前的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扶植基础科学研究的力度不断加人。国家和政府的殷切期望既使我们感到兴奋,义感到肩头的重担、作为课题负…  相似文献   

12.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最近,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副组长宋健就我国科技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情况以及“九五”科技发展战略等有关问题,对本刊发表谈话。 宋健说,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  相似文献   

13.
(一)科技攻关计划。1983年开始一组织实施,主要选择对国民经济起,重大作用,又具有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急需项目,组织力量进行科技攻关。(二)星火计划。1985年拟订,旨在认真抓一批对促进地方经济振兴,发展乡镇企业有重要示范意义的科技推广项民。(三)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1986年3月由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提出,故又称“863计划”。它选择了对我国发展有重大影响的7个高科技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四)丰收计划。自1987年起,农业部向全国推出“农牧渔业丰收讨划”,简称“丰收计划”。(五…  相似文献   

14.
从198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施科技体制改革,至今已经整整20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科技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病:不利于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不利于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能力,束缚了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20年科技体制改革正是一场解放第一生产力的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通过开发类院所企业化转制、公益性院所分类改革、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高校“211工程”的实施等,形成了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星火计划”、“火炬计划”、“973计划”、“863计划”、科教兴国战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的出台,使科技人员的创造才能有了广阔的施展天地,长期被束缚、被压抑的第一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当此20年之际,本刊采访了原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原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同志、现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同志。三位科技体制改革的组织者,以亲身经历纵论20年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5.
一位领导干部在班子会议上说:“不要笼统地指责群众的背后议论,其实这样的背后议论有真言,就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理解,有的议论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深为这位领导深明大义,善待群众的“背后议论”的观点叫好。 党员领导干部有不同意见应摆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2,(44)
13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大幅度提高。20世纪90年 代以来,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2001年全国R&D(研究与开发)投入为96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而在1990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25亿元和0.68%;同时,通过实施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在当代科技的许多重要领域完成了大量创新性成果。从总体上看,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已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部分重点和关键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研究齐头并进,取得突出成就。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作为惟一的发展中国家参加了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的  相似文献   

17.
近读报刊,发现有不少文章把“听话”也列入“守旧”的旧观念中去了,说“听话”是缺乏魄力,没有主见的一种表现,属于“顺从型”、“平庸之辈”。“听话”果真有这么多不是吗?以我之见,并非如此。当然,听话首先要看听的什么样的话,也就是听的错话还是对话;并且,是不是仅仅局限在“听话”上,能不能在“听话”的前  相似文献   

18.
《理论视野》2012,(8):84-F0002
由中央党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共同举办的“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7月22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召开。来自中央党校、全国党校系统的领导、专家学者共计6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央党校原教育长郝时晋,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副校长、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学院副院长宋建钢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王天义、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常务副主任张八五围绕主题作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7,(17)
21世纪在即,无论从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还是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九五”期间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按照计划经济模式建立起来的中国科学院,怎样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以继续发挥科技“国家队”的作用?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国科学院1997年度工作会议上,常务副院长路甬祥指出,认真审视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实施“分类定位”,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科学院才可以和整个社会同步发展。他说:“科学院的未来要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抓住未来。”  相似文献   

20.
告别“八五”的辉煌,走向本世纪最后五年这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人们正以极大的热忱关注着在这个承前启后的第九个五年计划里,中国经济将循着怎样的发展思路,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下个世纪.回首即将结束的“八五”计划的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和得失,无疑会给“九五”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八五”为“九五”的发展奠定了什么基础“八五”计划时期毫无疑问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期.改革开放迈出了一系列重大步伐,加快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国民经济基本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的格局,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在许多方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八五”计划的预定目标.这些都为“九五”期间,我国在提高国民经济总体素质的基础上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和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