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5,(2):101
<正>法学系列刊以"繁荣学术,服务实践"为宗旨,扎根学界和业界,以专家的眼光选文,用专业的素养办刊,在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各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是法学研究、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素材与参考。法学系列刊包括"复印报刊资料"7个专题以及《法学文摘》。《法理学、法史学》(月刊,112页):反映国内外法理、法史学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一、法理学在法学中的地位 法理学作为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研究古今中外一切法的基本范畴和一般规律的学科,是法学的主要理论学科。在法学体系中,没有哪一个学科像法理学这样,有着如此宏观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抽象概括的学科特点,它同法学的各个学科都有相当程度的关联,并对其他学科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理"概念何以承载中国法理学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这一问题,并非一经"法理"概念之提出、内涵之梳理、意义之分析便可得以自解。对"法理"概念的意义理解应立基于对"法理"的现象观察。"法理"概念的意义既在于对"法理泛在"的内容描绘和对"反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传递,同时也在于对中国法理学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行动倡导,是对推进中国法理学转型升级、迎接中国法学的法理时代暨"法理中国"新时代的理论自觉,对中国法理学乃至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学术回应。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的法律之缘,贯穿于他的一生。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李大钊的人生主色调,而法律和法学则是他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的一个底色。探寻李大钊法理学思想,是法学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使命。李大钊的法理学思想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从民主主义法学转变为共产主义法学:从启蒙主义角度出发,他提出了“法律民彝论”,兼顾中西、追求民主和法治,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法理学;从唯物史观出发,他批判和继承了西方政治与法律思想史,继承和发展了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法律学说,从马克思的经典中提炼出唯物史观的法律一般理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李大钊对法律与权力、法律与道德的专题研讨,对政治权力合法性与正当性的论证,充分显示了他的理论创见。李大钊是早期共产党人中善于充分吸取外来法学理论资源的理论先驱,也是探索构建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5.
领导法与领导法学,无论在法学界,还是在领导科学界,都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本文结合我国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从法理学的角度,就领导法的涵义、调整对象,领导法的渊源、特征,领导法学的研究对象,领导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领导法学的结构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8)
本文以《司法过程的性质》作为研究范本,通过对此书的文本解读与归纳,提炼出卡多佐关于司法过程中所使用的四种手段和秉持的正义与社会福利的目的,并从中窥探出卡多佐司法过程的实质。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从而展示出卡多佐以当前社会现实为立足点的,体现其效用智识的法学思想全貌。  相似文献   

7.
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是中国史学走向科学化的标志。作为史料学派宣言的《旨趣》,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探求事实的真相以"求真"。史观学派致力探索历史规律或法则以"求用",对《旨趣》加以批评。近代以来的中国史学多注重"求真"和"求用",而忽视"求善"和"求美",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得以强化,却致使人文性失却。因此,历史研究在注重科学性的基础上应加强人文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法律的成长》是美国社会法学派代表人物、著名大法官本杰明·卡多佐所著,这本著作包含了卡多佐大法官的一系列演讲文稿。主要内容体现了英国法学传统在卡多佐大法官诠释下的美国化法学思想演进过程,包括法哲学的系列问题、法的含义和起源,通过一种"自然"的视角来观察法律的成长,以解决法律的功能、目的和裁决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金雷 《学理论》2009,(6):98-99
卡多佐的《司法过程的性质》一书体现了其实用主义的风格。卡多佐对法官造法和法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社会利益的阐述,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美国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的思想打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延续发展了霍姆斯的实用法学主张。同样实用主义法学理论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刘诚,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法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亚洲劳动法学会会长、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法;论文《社会理性与社会保障法》获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劳动法》十周年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论工会代表诉讼权》获"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第八届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曾先后在东京大学法学院、哈佛大学法学院、哈佛大学经济系、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加州大学伯克立分校法学院与劳工教育研究中心等举办学术讲座;在劳动合同立法期间,积极宣传推动《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出台。  相似文献   

11.
杨柳 《学理论》2012,(35):298-299
新闻法学是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作为规范和限制记者实践操作的新闻法学在当今时代起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国还没有出台自己专门的《新闻法》,加之在现代化发展中法律体系的不完备,新闻法学的教学呈现混乱、无序的状态。很多领域都出现了"有法可依,尚不完备"的状态鉴于此,总结在新闻法教学中的不足,得出了关于新闻法教学内容的几点补充意见:一是案例教学法;二是模拟法庭法;三是头脑风暴法;四是小组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2.
船员劳务合同法律性质的认定是确定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案由的难点。其法律性质认定的不确定性,导致相关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呈现出复杂多变性。船员劳务合同法律性质的认定,不应简单套用"劳务"和"劳务合同"的一般法学理论。船员劳务合同纠纷应作为区别于劳动合同纠纷或劳务合同纠纷的独立的立案案由,以便于船员劳务纠纷的处理、避免管辖权的混乱,进而影响我国的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17,(8)
正2017年5月26日《光明日报》报道,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曹文泽指出,法治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找准法学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着力点"和"得分项"。高素质教师是培养出高水平法治人才队伍的关键。要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确保实现法治人才培养中教育教学的资源流通和优势互补;严把教师"入口关""考核关",注重发挥政法学科专业教师的育人优势,特别是要针对海  相似文献   

14.
《法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五期刊登了丛文辉同志关于《“青少年犯罪”不是法律概念》的文章。读后,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与作者商榷。 (一) 研究“青少年犯罪”是不是法律概念,首先涉及到对“青少年犯罪”如何认识。“青少年犯罪”是人们通过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概括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人们接触了大量的青少年进行违法犯罪的社会现象以后,形成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概括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的产生和所以能在我国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中,被  相似文献   

15.
谷丰 《学理论》2013,(23):178-180
心理学作为一门与法学有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其着眼于人性本身,是反应司法过程中民意的走向的工具,为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与科研视角。司法模式中能动与克制的价值平衡一直是司法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的重点,从心理学这样一个全新的角度,结合马斯洛的整体动力理论,剖析与解读两者的取舍与平衡,体现法心理学在司法实践领域实际应用中发挥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1)
正《学理论》杂志由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大16开、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2589,国外发行代号:SM5425;国内统一刊号:CN23-1106/D,国内邮发代号:14-320,每册单价28元。本刊网址:www.xuelilun.com。《学理论》杂志是国家第一批认定的社科类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类十佳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等收录。本刊主要栏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研究、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文化、教育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本刊在突出抓好文章政治性、思想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文章的研究性和实践性,一大批立意高、深度广的理论文章被《求是》、《红旗文摘》、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转载,收到良好社会效果。根据2012-201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学术专题刊转载数据与评审专家组综合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入选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18.
思考先秦法家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应立基于中国法理学的语境。倘若"法律的强制力观念弱化"作为中国法理学语境中的强势话语能成立的话,那么,以"严刑重罚"和"以刑去刑"为核心主张的先秦法家思想,其合理性与价值就会面临根本性挑战。而事实上,所谓"法律的强制力观念弱化"只是一个虚幻的法学乌托邦。强制力和威慑性仍然是法律的核心要素和本质特征,因此先秦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并没有受到实质性冲击。对于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而言,先秦法家思想仍然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其法学属性的归属一直是行政法学界和经济法学界相互争论的焦点.对于食品安全法属性的判断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完善经济法学科的自身建设.本文以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形式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划分依据,比较分析了食品安全法在法学属性上与行政法和经济法两大学科的异同,最终论证得出食品安全法的法学属性归属于经济法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思考先秦法家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应立基于中国法理学的语境。倘若"法律的强制力观念弱化"作为中国法理学语境中的强势话语能成立的话,那么,以"严刑重罚"和"以刑去刑"为核心主张的先秦法家思想,其合理性与价值就会面临根本性挑战。而事实上,所谓"法律的强制力观念弱化"只是一个虚幻的法学乌托邦。强制力和威慑性仍然是法律的核心要素和本质特征,因此先秦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并没有受到实质性冲击。对于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而言,先秦法家思想仍然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