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只要我们稍加考察一下暴力犯罪者的主观方面,就可发现不少暴力犯罪者是因为受报复心理的支配而走上犯罪道路的.那么,什么是报复心理呢?报复心理是指因批评、举报或某种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以及利益受到损害而产生的一种攻击他人的心理状态.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人仅仅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分子.当自己的行为违反社会公德,违反纪律或法律规范时,就不可能不受到批评,甚至受到举报、揭发;同时人的欲望也受着社会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因此不可能都无限制地得到满足;另外,由于社会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再加上人们政治思想文化等素质的局限,就有可能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如果我们一遇到这些现象,就产生一种报复心理,进而实施报复行为,那么就有可能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安定的因素.因此,认真地研究报复心理产生的原因、特点和与暴力犯罪的关系,对我们有效地减少和防止暴力犯罪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鸿 《人民调解》2008,(9):35-36
社区服刑人员由于其社会经历、文化教养、价值观念的不同,不良心理的表现也多种多样,笔者通过对全县10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的调查分析,认为其不良心理主要表现有自卑自弃心理、焦虑恐慌心理、抑郁悲观心理、冷漠消极心理、抵抗报复心理等五种形式。针对社区服刑人员不良心理的现状,笔者认为应树立平等、诚信、接纳的社区矫正理念,对他们的不良心理进行抑制和调控,提高其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培育其对人、对社会的信任和良好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消除反社会意识,使其顺利融人社会。  相似文献   

3.
因为自己不顺心如意,就迁怒无辜者,让其生命受到无端伤害。这种报复社会的行为,是文明社会所不允许的。这种报复社会的心理,是理性社会所应着力消除的。尽管发生的事件属个别,但影响极为恶劣。最新的这一起发生在广西平南的吴业昌砍杀小学生恶性事件,来得更是没来由。从一些报复社会者的作案轨迹和行为可以看出,报复对象是不特定的,看见谁就该谁受伤害,看谁不顺眼就拿谁下手。报复起因,就是自己不顺心,遇到一些挫折,无法排解。报复目的,就是把自己的不顺和挫折转嫁到无辜的人身上。这样做的后果却是酿成惨案,触犯法律。显然,如此报复社会,会让人们生活在一种不安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即使没有普遍性,属于极端个案,我们也应当深思各方面的漏洞,力争消除报复社会的土壤。报复社会者,基本都缺乏抗挫折的能力,缺乏自我排解、自我修复的心理机能。这些人顺心如意时,一切好办;一旦陷入困境挫折之中,便找不到生活的希望,容易走向极端。追根结底,需要我们的家庭和学校补上抗挫折教育这一课。从小就教会孩子们如何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失败、面对逆境、面对烦恼。  相似文献   

4.
建伟 《检察风云》2002,(15):26-29
一名吸毒女为泄私愤而将报复的毒针扎入无辜的婴儿,对被害人造成终身无法消弭的毒害。这种因严重心理扭曲而导致的犯罪再次向人们敲响沉重的警钟。  相似文献   

5.
<正>把心理学分析应用到法医检案工作中,就是在现场勘验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研究、揭示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尸体上的犯罪心理痕迹,同时分析被害者此前的心理状态。 他杀现场勘验中所见的心理表现 1.1 泄愤心理 多见于种种报复杀人案。有的泄愤报复案件累及被害者多人,如全家被害;也见于杀人后对尸体进行的破坏。这种死后对尸体的破坏,尸检往往可见数量较多,且主要集中于面部、胸部、阴部等部位的死后伤。  相似文献   

6.
因为仇富心理,一名获奖无数的“北漂”大学生一时因妒迷失,盗窃炫富者的财物以进行报复,最终以盗窃罪被判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需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学校和家长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7.
刑罚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惩罚罪犯,维护社会秩序,同时它毕竟也是一种恶,会造成新的社会矛盾。本文阐述了刑罚报复的正当性依据,刑罚报复的等害性,以及对刑罚等害报复的规诫。  相似文献   

8.
刘瑛 《法学》2009,(11)
WTO争端解决机构迄今作出的两项有关知识产权跨协定报复授权,都发生在弱小的发展中国家成员寻求报复发达国家成员的情况下,争端解决机构采用宽松和灵活的审查标准和解释方法,使知识产权跨协定报复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可能。这一报复方式能在构成对违反WTO协定的发达国家成员的有力威慑的同时,减少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损害。该方法也可以兼顾对WTO报复机制的不同观点,虽然也有潜在的负面因素,但只要执行得当,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可以预见,争端解决机构未来仍可能会谨慎地授权知识产权跨协定报复。中国作为潜在的报复对象,应考虑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王海燕 《政法学刊》2006,23(3):24-26
家庭暴力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它不仅影响家庭和睦,严重摧残女性的身心健康,而且成为当今社会女性暴力犯罪心理形成的直接诱因。农村受虐女性经历困惑、伤心、绝望无助、报复泄恨等心理变化,最终形成了犯罪心理并在特定情景下激化成暴力犯罪行为。应据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女性暴力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罪犯团伙是监狱、看守所、拘役所等押犯场所的一种常见现象,是罪犯以共同的消极心理为基础而形成的罪犯非正式群体,是监薪内长期存在的一种消极社会现象,是平安监狱建设的主要隐患。只有全面透析和把握罪犯团伙在组织、心理、行为、类型、危害等方面的特征,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罪犯团伙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肖志勇 《法庭内外》2007,(11):49-51
聋哑人的世界,无声的世界。其中,身残志坚的大有人在,同样,因为生理残疾导致心理残疾而致犯罪的人也不少。聋哑人因为与他人无法进行正常的言语沟通,聋哑人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聋哑人社会圈。聋哑人自身心理和生理的缺陷使其容易遭致社会公众的歧视,在心理失衡和物质需求膨胀的双重作用下,他们极易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  相似文献   

12.
张静  张国蓉 《法制与社会》2014,(12):252-253
当前弱势群体中的犯罪现象比其他群体更为突出,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弱势群体犯罪心理发现,诱发弱势群体犯罪的心理动机主要有:补偿心理,仇富、仇官心理,报复心理等,对策在于解决弱势群体生存与生活问题,关注城市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建立社区预防和预警机制,建立社区居民纠纷调解机构,实施立法保护、司法救助与打击犯罪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3.
陈立虎 《法治研究》2012,(12):30-35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贸易报复是一个重要的程序和制度。这一制度不同于传统国际法上的反报,也有别于1947年《关贸总协定》之中的贸易报复规则。WTO立法和实践同时表明,WTO法律中的报复制度依然存在模糊和漏洞,甚至还有不公正之处,需要完善并推出报复制度的新版本。本文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法》上的报复制度的历史和目前的特点,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及启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毛骁骁 《河北法学》2008,26(6):154-157
WTO授权报复机制被称为WTO的最后救济手段。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的规定,授权报复的程度应与利益丧失或减损的程度相等。然而经济学研究已经表明,授权报复的程度很难与利益丧失程度严格相等。而在外国销售公司法一案中,DSB改变了对授权报复程度的既有解释,将"相等"程度解释为一个"恰当"的区间,希望以此来促进DSB裁决的履行。然而,由于在授权报复机制中存在的"囚徒困境",借助"恰当"的报复程度来促进DSB裁决的履行的初衷恐怕很难实现。只有通过引入第三方力量或者多次博弈来破解"囚徒困境",才能实现"恰当"报复所希望达到的"促进履行"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审讯中,导致犯罪嫌疑人形成拒供心理的因素有许多种,其中畏罪心理为常见的一种。畏罪心理占主导地位的嫌疑人常常有情绪消极、趋利避害等表现。对此,讯问人员可通过情感交流、证据展示、法律宣讲、案例分析、人文关怀等方式,对嫌疑人的心理进行干扰和控制,从而促使其形成供述心理。  相似文献   

16.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贸易报复措施相对于GATF贸易报复措施已经有了较大改进,然而也存在不足.本文首先阐述了WTO贸易报复措施对GATT贸易报复措施的改进之体现,接着对WTO贸易报复措施的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对各种完善WTO贸易报复措施的建议进行逐一评价,最后提出了WTO贸易报复措施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官松 《北方法学》2013,7(5):140-149
报复在WTO争端解决体系中起着最后救济手段的作用。2009年WTO争端解决机构通过的美国—陆地棉花案DSU第22.6条仲裁裁决,是关于WTO报复的最新司法见解。补贴案件中的报复规则主要涉及报复水平的认定、交叉报复适用的原则和程序两个方面,而美国—陆地棉花案不仅在这两个方面均有涉及,且发表了若干重要见解。作为涉及报复问题最新的WTO仲裁裁决,美国—陆地棉花案对当前补贴案件中的报复规则有诸多发展,其中包括:将SCM协定中规定的反措施与一般国际法上的报复制度相联系;将"贸易影响"作为判定补贴案件报复水平计算的标准;仅允许原告就自己受到的不利影响采取报复措施;坚持"既往不咎"的原则,不允许对已经纠正的违反措施实施报复;澄清补贴案件中的"反措施"仍应遵循DSU第22.3条所规定的报复原则和程序,并确立了判定该条所规定"有效性"的新依据等。  相似文献   

18.
一位年轻女模特,受骗失身后产生了一种畸形报复心理。为满足自己金钱欲望,她不惜把当银行职员的情人“逼成金库大盗;又因“婚外恋”引狼入室,给与之同居的台商带来杀身之祸,自己也最终魂断异乡,同时家中价值百万元的美金、钻戒等被洗劫一空,从而酿成一起震动全国的血腥大案。  相似文献   

19.
一位年轻女模特受骗失身后产生了一种畸形报复心理。为满足自己金钱欲望。她惜把当银行职员的情人“逼成金库大盗;又因“婚外恋”引狼入室,给与之同居的台商带来杀身之祸.自己也最终魂断异多.同时家中价值百万元的美金、钻戒等被洗劫一空,从而酿成一起震动全国的血胜大案。  相似文献   

20.
少年时的胡传根一直期待通过努力改变贫穷的命运,但他眼中的一切都是灰色的,因为贫困,因为受到敲诈没有人管,他自卑的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畸形的复仇欲望让他初中辍学认黑道老大为干爹,他为盗抢少年提供保护索取报酬,他充当地下赌场打手。复仇的火焰让他找到了快感,也让他找到了月薪3000元的工作,但报应很快降临到他的身上,他被报复地下赌场的人打断了胳膊和大腿,成为终身残疾。他带着继续报复社会的心理组织一帮少年四处盗窃,两月内作案10多起,涉案金额10多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